汉朝灭亡(汉朝灭亡后进入什么时期)
西汉衰亡史
公元前202年,历时四年的楚汉争霸结束,项羽在乌江边自刎而死,刘邦正式称帝,国号为“汉”。汉朝享国210年,没有出过一个残暴的皇帝。后世中国人自称为“汉人”,可见汉朝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不错的印象。
在汉朝建立之初,以刘邦为首的统治团队吸取了秦亡的教训,以黄老之术作为国家治理的理论基础,实行无为之治。在经过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景帝的几十年的厚积薄发,终于迎来文景之治,根据《史记》的描述:“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汉书》也记载:《汉书.食货志》则记载:“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意思是说京城的仓库里面钱多得穿钱的绳子都烂了,多少钱都数不过来;粮食放太久烂掉了,都没人吃。整个西汉时期都实行轻糠薄赋,相比起秦朝的军国主义的生活方式,国民的生活满意度比较强,人口大量增加,
文景之治后,汉武帝继位。汉武帝为实现汉朝开疆拓土,泰山封禅的政治理想,对外启动了对匈奴连续不断地征伐,对内则加强皇权,推行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了晚年,因巫蛊之祸的错误开始反思自省,并亲自到民间了解百业凋敝,百姓流离失所的实际情况后。颁布《罪己诏》自动承认自己的错误。汉武帝无疑是一个聪明敏捷,学识渊博、雄才大略的人,即使如此聪明的天才,他依然没有总结出最大的错误不是发动对匈奴的战争,而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罪己诏》并没有反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错误。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正按下西汉灭亡的按钮。在汉武帝去世九十六年后,即公元9年,西汉灭亡,一代儒学大家王莽代汉立新。
再谈谈王莽,如果我们撇开王莽篡汉的“坏事”,王莽将是历史上排名第一的最完美人类,知识渊博+完美人品。简直到人见人爱,车见车载,棺材见了打开盖的地步。王莽从小父母双亡,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孤儿,父亲王曼是当时的太后王政君(汉成帝刘骜的生母)的弟弟。但是因为自己父亲早亡,并未获得照顾。所以当其他的堂兄、堂弟都在父辈的庇护下,过上恣意奢华的生活,每日纵情于花天酒地的时候,王莽却认真读书学习,结交品德高尚的名士。青年时代的王莽用严格的儒家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他照顾病重的伯父,衣不解带,亲自试药。生活简朴,为人谦恭;行为检点,作风严谨。后来,王莽当官后,从不以自己为尊,礼贤下士、清廉俭朴,不贪财。王莽的夫人穿着十分简陋,以至于旁人以为是他家的奴仆。王莽儿子王获杀死自己的奴仆,被王莽逼死。另外一个儿子王宇用厌胜之术,对抗皇帝的旨意,又被王莽逼死。朝野的人人都称赞歌颂王莽,王莽的名声和受欢迎的地步可谓创下儒家史上的新高。践行仁义道德的楷模,妥妥的一个儒家圣人的典范。上帝有句话:爱直到痛,我觉得王莽是:用生命实践儒学。
王莽可谓道德完人,人气爆表。而反观西汉连续几任皇帝,汉成帝死于女色,汉哀帝是痴情的基佬、汉平帝早死。王莽在朝野一致的拥护之下建立新朝,针对西汉末年严重的社会危机,王莽采取了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一系列恢复古制的新政。别人当皇帝都是贪图皇帝的权力和享受。王莽真的不一样,为国家可谓呕心沥血,据史料记载:“莽常御灯火至明,犹不能胜”,“及居位辅政,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只是新政的理念太过先进,严重脱离了社会的实际情况,短短十多年,王莽的儒家理想国便在朝野上下的唾骂声中土崩瓦解,用儒家原教旨主义的要求来管理国家就是一场灾难 。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社会中各阶层的人的利益就是“宗”。王莽的改朝换代只追求形式上遵守儒家规范和复古,王莽错误地以为实施了儒家的仁,各阶层的利益就会自动实现,而且整个改革过程几乎都处于不断左右摆动的纠结中。豪族门阀希望支持王莽来保持现状,儒家希望支持王莽来改变世界,百姓支持王莽希望希望带来生计。我认为王莽失败的原因不是儒家的理想太丰满,不切实际,王莽确实too young too simple。把300年前就已经不用的一套东西,拿出来建立理想国。商鞅变法是损害了贵族的利益,但是老百姓得到利益,所以起码有百姓的支持。而王莽变法却损害了所有人的利益,几乎没有人得益,焉有不败之理。
佛陀说:因果循环,有因必有果。历朝历代的覆灭往往与政治的败坏、经济的崩溃、文化的腐朽、版图的分裂、御外的失败相关联。而刘欣晏驾时的汉朝,基本没有上述问题,至少程度远没有那么严重。诸如土地兼并、贫富分化、自然灾害之类的社会问题当然存在,但根本就不是西汉灭亡的根本原因……可见西汉就是被“独尊儒术”的“大儒”在万民拥戴声中,被拉下台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