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在哪里(长江三峡是哪三峡?)

更新时间:2023-03-22 21:05:24 所在栏目: 美容养生点击量:

耗时36年才全线建成,三峡是一项怎样的工程?还能使用多长时间?

无论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三峡大坝都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自豪的名字。

国家用了三十六年,几乎两代人的时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才把这一工程项目建好。然而,从它开始修建直到今天,三峡工程也一直背负着很多争议。

那么,它到底拥有着怎样的过往?它的未来前途又在哪里?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项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的整体规划。

高峡出平湖

不同于我国的另一条“母亲河”黄河,在自古以来的历史记载中,流淌在中原南部的长江自很少有肆虐两岸居民和耕田的水患问题。相反,长江流域资源多样、物产丰富,尤其是下游江浙一带地区,古代时是我们国家最为富庶的鱼米之乡,到了今天也是经济实力领先全国的沪宁杭三角洲。而且,没有结冰期、水面宽阔平稳的长江还拥有可贵的航运价值。川中和江南的货运贸易、人员往来,就是通过这条大江实现东西运输。

新中国成立以来,立足于现代科技造福于民的国家政府,逐渐意识到了万里长江的另一大价值所在——水利工程枢纽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这是毛主席在1956年巡视南方时,在畅游长江之后写出的豪迈诗句。寥寥数语,也体现了伟大领袖对充分利用长江资源、建设祖国山河的美好愿景。

十四年后,经过了一系列专家学者的勘探和准备工作,在物质条件并不优越的年代里,长江水面上的第一座水利工程建筑——葛洲坝正式开工,标志着新时代的中国人民开始对这条陪伴了祖先数千年的“母亲河”进行改造。

其实说到这里,我想应该先来给大家区别一下在不同语境中,“三峡”代表的不同的概念。

首先是从地理角度讲,三峡指的是长江干流流域中的一个段落区间。具体来说就是从重庆奉节白帝城到湖北宜昌南津关,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当然,随着三峡两岸几千年来文明的发展,独特而壮丽的两岸峭壁景色引来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游览,因此长江三峡早已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成为了著名的文化符号。

就在三峡的最东端湖北宜昌,中国政府修建起了三峡工程。前文提到的葛洲坝,就是这项工程的前站,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坝”。1994年,三峡工程的核心建筑、距离葛洲坝以西三十八公里的三峡大坝也开始动工,并于2006年终得建成。

从葛洲坝始建算起,三十六年的时间,中国水利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三峡工程才得以全线竣工。自此,三峡大坝、葛洲坝以及下游水面,共同形成了一个自西向东水位高度层层递减的阶梯式构造。

而实际上,三峡工程的构想历史严格来说还应该追溯到民国时期。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他出版的著作《建国方略》中,就曾提到过对于长江三峡资源利用的观点。其大致意思,就是想在长江水流最为湍急的上中游分界点修筑一座水闸,用于理顺船只来往和蓄洪防涝。

中山先生的想法确实高瞻远瞩,只不过,当时那个内忧外患的特殊历史时期并不足以支撑它付诸现实。直到中山先生去世,贪腐严重的民国政府连军费都拿不出来,更不必说去建造一座用于发展经济的水利工程。

利国利民的三峡工程

好在,后辈人没有忘记中山先生和所有为了人民福祉奋斗一生的前辈,我们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来告慰他们曾经付出的心血。

既然是水利枢纽,长江三峡工程全线落成并投入使用的意义是巨大的,首当其冲的就是它的水力发电作用。利用湍急的水位落差,上游的长江水带着倾泻而出的力量冲刷过三峡水电站,再通过相关技术的转化利用,使其成为源源不断的电力资源。根据2014年年末的数据统计来看,三峡工程两座大坝在过去一年中共同贡献了988亿千瓦时,位居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这些电力将被输送给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广东等大江南北十个省市,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人口稠密区域的资源紧张问题,对于全国资源布局调控和电网联网起到了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

除了电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对万里长江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三峡工程的贡献。它配合我国的另一项伟大工程“南水北调”,为其中的中线项目提供了大量可用水源。在水资源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的我国,能够拥有一个如此大的蓄水池真的是非常重要,可以随时调配水源运往需要的地方。

另外,长江三峡工程的意义在航运方面也有体现。前文说过,长江流域的航运价值是十分巨大的,基本上占据了全国内河航运一半以上的运载量,可是这一点其实更多地体现在水流平缓、河道宽阔的下游。

随着三峡工程落成,从前只能逆水行舟的长江中上游河段也可以通过阶梯水坝平稳过度,不仅进一步提高了长江航运的使用效率,还让这一河段的船舶运输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尤其是重型货轮。也是因为三峡工程的竣工,至少在水路方面,困扰了人们几千年的蜀道难问题一去不复返了。

而如果说起一座水坝最原本的意义,就是起到蓄洪防涝的作用,保护两岸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虽然说长江洪涝灾害在历史上的记载并没有黄河多,可是客观来讲,其实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黄河连通着淮河和运河,自隋唐至明清近代,朝廷政府和民间的漕运往来都需要黄河水情的平稳。然而,在重视黄河的同时,人们却多多少少忽略了长江存在的问题。1998年,那场震惊全国的长江特大水灾就是一个巨大的警示,在降水量更为丰沛的长江流域,防患于未然的思想丝毫不可松懈。

而随着三峡大坝系列工程的相继竣工和投入使用,长江两岸居民也终于摆脱了洪涝水患的影响。大坝的存在就像是一个人为可控的蓄水池,可以根据天气和降水的变化来调控三峡工程水库内的水量,旱时放水,涝时关闸,最大程度上保证下游的安全。

时至今日,长江流域再也没有发生过造成重大伤亡的洪涝灾害,这除了风调雨顺的自然原因和相关部门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提升之外,还有这座横亘于天堑之间的大坝,它起到的作用同样功不可没。

三峡大坝和三峡工程的未来

然而,即便是像长江三峡这样利国利民的伟大工程,也不能保证它的十全十美,其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也被人们诟病。

首先就是在建造这项工程的时候,两座大坝跨江而起,蓄水筑堤,必然会淹没上游一大片沿江居民生活区。虽然说当地的老百姓们通情达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离开了世世代代生活的故土,迁往新居。可是,还有很多名胜古迹和文物却是搬不走的,只能随着上升的水位,永远埋在长江之底,这是一项不小的损失。

如果说这些经济损失尚且是可以弥补的,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还造成了很多难以挽回的生态破坏。由于大面积的河道蓄水而且无法定期排泄,导致三峡一段的江水泥沙沉积,水质也因为长时间无法流通而下降,很多水生动植物难以继续生存。另外,很多下游的洄游产卵鱼种无法越上人工修建的堤坝,只能将后代繁衍在环境并不适宜的区域,导致了很多鱼类数量的减少。

所以综合来看,利弊共存的长江三峡工程也是一项一直以来也是争议不断的话题。那么,耗费巨大才建起的这一工程,还有多久使用寿命呢?

如果按照修建时的设计理论来说,三峡工程两座大坝都属于我国一类水堤建筑,使用寿命可以达到一百五十年。也就是说,相对更晚落成的三峡大坝最久可以一直使用到2156年,而葛洲坝支撑到下个世纪也不是问题

然而,两座水坝和整体三峡工程的实际使用却未必能做到一帆风顺,还是要经得起长江上游水和沙的冲刷,以及提高面对任何突发自然灾害的处理能力。比如地震,长江三峡河段距离我国地震多发的川渝地区并不远,管理人员的防灾意识和工程建筑的“硬实力”必须过关。

2015四月,在我们西南边的邻国尼泊尔,一场大地震就毁掉了他们国内三十多座水利大坝,全国的水利系统几乎完全崩溃,花费巨资修建的工程也功亏一篑。要想让别人的悲剧不再发生在自己身上,防微杜渐这四个字就必须落实到位。

而除了这些相对意义上的客观原因,主观因素也有可能左右三峡的未来。正如前文所言,长江三峡工程虽然利国利民,但却同样存在不可掩盖的弊端。换句话说,这一工程在未来某一时间,就很有可能因为弊大于利的缘故,被当时的人们决定拆除,这要看未来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然,无论长江三峡工程会有怎样的未来前途,至少在如今我们这几代人的心目中,它不仅存在于课本上、电视新闻上或者某篇文章上,更是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对国家的形象认知里。长江三峡和两座大坝也不只是代表了一项水利工程的奇迹,同样涵盖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对于天时地利的合理应用,以及中国政府造福于民的决心。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笔下长江两头朝发夕至的浪漫想象,终于在如今成为现实。感谢所有为三峡工程辛勤付出的人们,中国人的力量足以让天堑变通途。

作者:木下易人 校稿:川川

#头条创作挑战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