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事随礼钱有什么讲究(农村丧事礼仪有哪些?关于“寿不送烟,丧不后补”的含义)
农村丧事礼仪有哪些?这个问题由95154小编来为广大的网友进行详细的解答,我们为广大网友讲解的是关于“寿不送烟,丧不后补”的含义。根据我们多年从事殡葬服务的经验,我们还将为广大网友讲解农村丧事礼仪有哪些,农村丧事礼仪有哪些流程,农村丧事礼仪有哪些风俗,农村丧事礼仪有哪些规定,农村丧事礼仪有哪些知识,民间丧事礼仪等相关知识讲解。只要你认真阅读,关于农村丧事礼仪有哪些的问题,你也就有了答案。
对于农村禁忌习俗,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一个地方的风俗,也就是这个地方长久以来形成的办事规矩,俗称“老规矩”。如果不按当地的老规矩办,就会引起别人的不高兴。祝寿和送葬,在农村是民众之间常见的来往方式,俗称为“人情来往”,也称为“人情事务”。这些人情来往,在农村,如果亲戚朋友之间相距比较远,比如,不同的省、县、乡之间,各地的风俗就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地方甚至只相隔一条大河,或一座大山,河的对岸和山的两边,风俗也有不同。因此,农村民间之间做人情时,如果对别的地方风俗不太了解,就要先问清楚以后,才准备礼品,免得好心办坏事。
一、寿不送烟
民俗学中,有一种禁忌叫联想禁忌。通常来说,有一些人或事物本来没有任何直接关系,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类似的人或事物。
“寿不送烟”主要就是别人做寿的时候,你的礼物中有烟,人家就会感到很不吉利,心里肯定也就很不高兴,有的人因此还会火冒三丈。“烟”也就成为一些地方做寿时送礼的忌讳之物。
为什么做寿时忌送烟呢?地方不同,忌讳的说法不太一样,但有一个共同点,大多是因为“烟”字的谐音字让人联想到不吉利。下面例举几种主要说法如下:
烟的谐音“咽”。这个“咽”字本身没问题,也没有什么可忌讳的,可因为是给做寿的老人送礼,做寿最好的祝福词是希望过寿的老人健康长寿,忌所有与死有关的字词。“咽”让人联想到“咽气”,指人死断气,当然就很不吉利了。这种说法是民间比较主流的说法。
烟的谐音“阉”。“阉”字,让人联想到阉割。古代有阉人的专门称谓,即古代宦官、寺人、太监的代称。因为这些人没有后代,被认为是不正常的人,是一种让当时社会看不起的人,这些人死后连祖坟都进不了。因此,老人在做寿时,如有人送烟,不管是过去的叶子烟还是现在的卷烟,都被视为对过寿之人的羞辱,因而在一些民间是非常忌讳的送礼之物。
烟的谐音“蔫”。“蔫”字组词为“蔫菸”,又与“蔫烟”可以互换使用,意思是衰败、枯萎。这里就很明显带了一个“烟”字。再者,在一些方言中,“蔫”往往是生病后精神不好的表现,以及生病的样子。这种意思当然不是寿星及家里人所能接受的,因此也为一些地方人们所忌讳。
烟的谐音“腌”。“腌”本来是用盐等浸渍食品,但是,让人容易联想到把有生命的东西变成没有生命的东西,更让人联想到长久闷在家里,就像坛子里的腌菜,也就意味着老人会长期卧床不起。这是人进入老年期后,最让人感到害怕的情形,当然为人们所忌讳。
除了以上四种说法外,民间还有“烟”字与“奄”、“淹”、谐音,民间通过联想,认为都是一些不吉利的字,“奄”字让人联想到“奄奄一息”;“淹”联想到洪水的淹没和落水而亡。
联想禁忌,既然是一种联想,有往禁忌方面去想,也有往吉利方面去想。有一些地方则是往吉利方面去想,比如南方的一些农村,如果男人过寿时,送给他们烟(香烟或旱烟)和火(火柴,现在有打火机代替),被认为是吉利的礼物。通常来说“烟火”代表子孙后代,有“烟火”也就是有子孙后代,绝“烟火”就是没有子孙后代,农村把过继儿子叫“接烟火”。老人做寿送“烟火”寓意老人福寿双全,给老人添福添寿。过去农村人认为老人的儿孙兴隆即为有“福”之人,也是有“福”之家。
另外,还有一些农村,既没有“寿不送烟”的禁忌说法,也没有送“烟火”祝福之说,不存在任何禁忌和特别的寓意,烟也就是一件普通的礼品而已,自己认为要送送就送,不必要送也就不送。
由此可见,民间送寿礼的一些禁忌,地方不同,各地的说法就不一样。不过现在在农村,送寿礼比过去简单得多。现在资料丰富,想买什么,有钱就能买到。因此,现在的农村人通常不用考虑为带什么礼物而犯愁,送上一个红包就代表了所有的礼物,一切心意都放在了红包里,而回手礼得简单化了,一个小红包也代表了一切。
二、丧不后补
“丧不后补”指过去农村有的亲朋好友,因赶不上丧礼,也就无法随礼,当丧事结束后,就不能再随礼了。这其中有一个时间分界线,具体来说就是出殡之后就不能随礼了,如果有人再随礼,农村人认为不吉利,预兆不好,意味着这家人还要办一场丧事。
没赶上丧礼,也没有随礼,对一些亲朋好友来说自然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有的人甚至为此事心里难受,总觉得对不住人家。事实上,按照很多地方农村的风俗,丧礼结束后,只是一个仪式阶段的结束,如果办丧事时没有随礼,并不意味着你身上有钱送不出去,只要有这番心意,还是有机会的,那就是进入了下一个程序。
在农村,很多地方在送走老人后的三日内,家里的至亲还要上面来“送财”,也称为孝子“进财”。通常要送一个红包和若干数量的米面。一些错过办丧事时随礼的亲朋好友,也就趁着这个机会,送上红包为孝子送财。如果错过了这三日,也不要紧,还有机会把钱送出去。过了三日后,亲朋上孝子家去,俗称为看望或安慰,通常可给去世老人的配偶或儿子送一个红包。这些举动也算是做了人情,但不能说是“补礼”,丧事送的是白包,进财和看望送的是红包,民俗含义是不同的,然人情则是相通的。
不过现在不比过去了,即便人在千里之外,赶不上丧事,也到不了现场,随礼就太容易了,只要动动手指就把礼转过来了。除非没有得到老人去世的信息,也还是存在补礼与不补礼的问题,而“丧后不补”,几乎是各地农村通用的规矩,那就不要补了,只能另外换一种方式来表达意思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