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首都在哪(都是“汉中王”,为何刘邦定都汉中,刘备却选择定都在成都?)

更新时间:2023-01-07 06:01:46 所在栏目: 美容养生点击量:

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位比较著名的“汉中王”,他们一个是后来从汉中东出与项羽争夺天下,并最终建立汉朝的汉高祖刘邦,一个是蜀汉政权的建立者,昭烈帝刘备。尽管都当过汉中王,也都占领了蜀地,但刘邦在称王后选择了定都于汉中,而刘备则在称王后仍然选择了以此前的大本营成都为都城。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二者当上汉中王的性质不同。刘邦、刘备尽管都是汉中王,但一个是诸侯领袖项羽册封,一个是自封的。项羽攻入咸阳后册封各路诸侯为王,其中实际上最早进入关中,按照众诸侯约定本该被奉为关中王的刘邦因为实力不足以和项羽抗衡而被改封为了汉中王。尽管一字之差,但从地理上看,汉中位于秦岭以南,论富庶程度远远赶不上早已被耕耘多年的关中。

对于刘邦来说,被封为汉中王其实是一件相当耻辱的事,但他暂时还斗不过项羽,所以只好接受封号,并前往了汉中。按照常理来说,项羽给刘邦的封号就是汉中王,因此尽管蜀地也处于刘邦的封地范围之内,刘邦还是需要以汉中作为自己的根据地。相比之下,四百多年后的刘备之所以要夺取汉中,并在那里称王,一方面是因为汉中战略地位重要,另一方面正是为了向先祖刘邦致敬。

简单来说,刘邦被封为汉中王,按常理就应该以汉中为都,否则不但显得奇怪,甚至可能被项羽认为是在向自己表达不满。至于刘备,则是在有了大本营成都的情况下自立为汉中王,因此并不需要,也没有人会要求他遵循这一“常理”。

第二,刘邦、刘备各自所处时代的汉中和成都发展程度不同。如今提到蜀地,人们常常会用“天府之国”来形容其富足,然而,历史上最早被形容为天府之国的却是关中。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刘邦建立汉朝后曾犹豫过在何处建都,此时张良表示:“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事实上,蜀地曾长期与外界隔绝,直到战国末年才被秦国吞并。后来,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解决了曾经频繁爆发的水患,改善了当地的农业条件。汉朝建立后,蜀地安稳发展,这才逐渐赢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因此,在刘邦所处的年代,后来繁华的成都或许还只是个规模不大的小城。

两汉数百年间,蜀地发展迅速,成都也成功跻身大城市的行列。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两任益州牧刘焉、刘璋则仗着蜀地的地理优势尽力避免了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到刘备占领蜀地时,几乎没有经历过战火摧残的成都可以说发展状况相当良好。相比之下,北方汉中的发展程度已经落后于了成都。

第三,刘邦、刘备所处的具体情况不同。刘邦到达汉中之后,很快烧毁了与外界联系的栈桥,以示自己没有东出之意。然而,与此同时他却在积蓄力量,随时准备着从汉中出发,迅速到达关中,并顺势东征。与此同时,思念家乡的项羽没有采纳大臣定都关中的意见,而是率军回到了自己老家附近的彭城,也就是今江苏徐州一带。

从后来刘邦轻轻松松就平定了关中来看,项羽封在关中以制衡刘邦的诸侯们实力并不强大。换句话说,就算定都在距离关中很近的汉中,刘邦也可以安心发展,不用担心自身安危。然而,刘备自封汉中王时北方已经被曹魏统一,他所要面对的是曹魏专门派到西线,随时准备南下讨伐的大军。在这种情况下,定都于前线的汉中显然不如定都在后方的成都,毕竟,首都如果陷入战争甚至沦陷,无疑会打击整个蜀汉上下的士气。

综上所述,从各方面来看,刘邦、刘备尽管都曾是汉中王,但称王的性质、所处的环境,以及面临的具体情况都大有不同。刘邦定都汉中,一是因为自己本就是被项羽封在汉中;二是因为自己计划短期内出兵关中,没必要迁去其它地方;三则是因为当时的成都并没有比汉中发达多少。刘备定都成都,一是因为曹魏大军在北虎视眈眈,成都相对安全;二则是因为成都相比于自己治下其它城市更加发达,更适合作为都城。当然,或许导致他们二人做出不同选择的原因不止这些,但客观来说,他们的选择对于各自而言确实是最好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