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拾遗是什么官(杜甫只当拾遗,却受到最高级别的审查,唐代的三司推问有多厉害?)
杜甫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但他的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时更是贫病交加,穷困潦倒。
他是受儒学影响的文人,他一生追求“至君尧舜上”,有着一颗博大仁厚的心。
在他的仕途经历中,他曾担任过左拾遗一职,在这期间,唐肃宗让杜甫受了最高级别的审查,那么杜甫到底犯了什么错呢?真的是有罪吗?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杜甫
杜甫是如何当上左拾遗的
当“安史之乱”爆发,长安丢失,太子李亨继位。杜甫怀着一颗报效国家的心不顾战火烽烟,冒险来投奔新皇李亨。然而在途中,他被安史叛军俘获,押回了长安。
后来,他潜逃逃出了长安,又冒险到风翔投奔移驾到那的唐肃宗,这次投奔让他获得了左拾遗一职,虽然做了官,但唐肃宗对他并不重视。
但是对于杜甫来说,他觉得自己的官职得之不易,应该在这个职位上干出一些成绩,为国效力。然而事实上左拾遗是个从八品的官,是个很不起眼的小官,主要就是给皇上提意见,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
尽管如此,但对于饱经沧桑的已入中年的杜甫来说,有个一官半职,能养家糊口就已经很不错了,因此,他很感激也很重视这个工作。
杜甫
唐肃宗为什么要审查杜甫
宰相房琯有个门客,叫董庭兰,因为擅长弹琴而被房琯喜爱,但董庭兰私底下受了很多想要见房琯的人的贿赂,也因此发了财,后来被人揭发,告了房琯,说他的门客受贿。唐肃宗因此大怒,想把房琯赶出朝堂。
尽管房琯为自己辩护,尽管谏议大夫张镐也为房琯说了话,但最后房琯仍被降为太子少师,让张镐担任宰相。而这个时候,杜甫站站出来劝阻皇帝,他的理由是“罪细,不宜免大臣。”
房琯
这明显地和唐肃宗的意见不一,虽然左拾遗的主要职能是“供奉讽谏”,也就是说他和皇帝的意见不一样,向上谏议是受法律保护的。但此时的唐肃宗却在一怒之下,将杜甫交于三司审查。
杜甫深知左拾遗官卑职小,却要强出头,看起来天真烂漫,实际上是杜甫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事实上,房琯和杜甫是布衣之交,杜甫能当上左拾遗也是房琯推荐的。所以当朋友有难时,不顾自己地为朋友辩护,正是杜甫的人格伟大处。
但是在官场,这是成熟的,或许诗人只适合做诗人,而不适合官场,官场的人情世故,勾心斗角,诗人们是不会的。
唐肃宗
到底什么是三司审查
唐代中央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
“三司推事”是指中央或地方发生重大疑难案件时,皇帝就会令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的长官会同审理。有时,中书、门下三省也要参与案件的审理。不重要的案件或地方上的大案不便解送京城,则派遣大理寺评事,刑部员外郎,监察御史组成“三司使”,进行审理。
从“三司制度”可以看出,杜甫并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因为杜甫的官职不至于要动用“三司审查”,但杜甫此时遇到的是大麻烦。那么为什么唐肃宗要让杜甫受到最高级别的审查呢?这本质的原因是什么呢?
杜甫
为什么唐肃宗要让杜甫受“三司审查”
杜甫被进行“三司审查”自然是被冤屈的,但唐肃宗这么做不是没有缘由的。缘由就是皇帝李亨和宰相房琯之间的矛盾。
房琯的宰相一职是唐玄宗任命的,房琯曾在唐肃宗自行登基后被派往灵武,作为使者正式册封李亨。唐肃宗起初是很信任房琯的,但唐肃宗从贺兰明进那里得,房琯在四川的时候,曾为玄宗制定“诸王分镇”的策略,在其计划中,李亨只能拥有朔方的边远之地。
这使唐肃宗对房琯产生了极大的反感。事实上,这个计划的制定是为了抗衡安禄山叛军,这个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唐肃宗已经在灵武称帝。
唐肃宗
房琯被罢免另外一层内涵是玄宗集团与肃宗集团之间的矛盾。对于唐肃宗李亨来说,他需要扶植自己的势力来打压玄宗的势力,因此玄宗向肃宗派出的多位宰相先后都被罢免。房琯被罢免是迟早的事,门客受贿只是皇帝找的借口。杜甫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皇帝最后对杜甫并没有真的治罪,但杜甫因此不再被信任。在公元758年六月杜甫遭到贬谪,离开京城,担任华州司功参军。而此时,他只担任了一年的拾遗官,从这以后,他又开始了从前的生活。
杜甫
总结:
杜甫担任拾遗,却受到最高级别的“三司审查”的原因其实就是政治单纯,不识时务,为房琯辩护。因此,我们说诗人就是诗人,是玩不起政治的,诗人们都有着孩子般的天真,但正是因为他们的天真,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诗篇。他们为人正直,有着文人的风骨。
杜甫的一生想做官,来实现自己的抱负,但一生坎坷,其文人的孤傲清高使其在官场极不得意,其才华在当时也不被认可。他的一生写了一千四百多首诗歌,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最出名的“三吏”和“三别”,还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都表现了他的伟大。他有着至高的精神境界,胸怀天下,心计苍生,他为中华文化留下来的不仅仅是一首首诗歌,更是我们不变的民族精神!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