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看广东」王玉龙:踏遍南粤大地 以卷卷胶片见证时代变迁
新华网广州8月17日电(李庆招 罗曼)1986年,珠江流域的粤、湘、桂等地区多家电视台都在热播纪录片《珠江情》。王玉龙是这个节目策划、编导、摄影及撰稿人。由于他痴迷于珠江,人们常称他为“珠江通”“珠江迷”。
王玉龙原为广东电视台高级记者,从事新闻行业四十年,他步履不停地扛着摄影机在南粤大地奔走,记录了这几十年来广东的春华秋实,沧海桑田。他是新中国第一代电视新闻记者,更是时代的见证人、亲历者。
王玉龙接受采访。新华网 朱皓摄
结缘新闻 于南粤生根发芽
1960年秋,王玉龙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读新闻系,从此踏入新闻行业。一个月后,由于表现优异,他被挑选进北京电视台(现中央电视台)培训。1961年8月,王玉龙被调入广州电视台(现广东电视台)做新闻摄影记者。从此,王玉龙便扎根于这个生机盎然的南方城市。
画面中的男子站在山巅之上,微微屈身,聚精会神地调整镜头的参数,这名男子就是王玉龙。“当初我报道的地方都是老山边穷地区。”扎进新闻行业,王玉龙便背着摄影机穿梭于南粤大地,他陶醉于在各处取景,尤其爱好在常人难至的角度拍摄世界。贫苦生活、欢快场景、壮美景色、感人片刻……在他的镜头里都一一拍下。
1983年,王玉龙(中)在广西峰林取景。新华网发(资料图)
在他“仗剑走天涯”之时,行囊里还常常带着两件“法宝”——麻绳和手术刀。他介绍道,在悬崖边,绳子是安全绳。爬树拍摄时,绳子能把摄影机带上去。而手术刀发挥着什么作用?原来是他天生平板足,走路太多时,脚容易起茧,手术刀则是用来割下碍人的茧子。
1979年,王玉龙发起创办电视新闻专栏《岭南风貌》,被港视传媒编辑成《龙的传人》《龙的家乡》连播多年。他与同事共同组织摄制专题纪录片约两百余部集,其中24集《珠江情》获得广东省改革开放三十年经典纪录片奖。该片第一次用电视形象全面介绍了我国第三大河珠江,曾在国内外多家电视台播出,成为介绍珠江的重要史料。
回忆起《珠江情》的创作过程,王玉龙仍很感慨。珠江流域94%是山地和丘陵,彼时他们的小吉普车像冲锋舟,乘风破浪,冲向千山万豁的波峰浪谷之中。三人摄制组靠着四万多元经费,在两年半时间里跑遍珠江两岸的山山水水,拍下宝贵的珠江印象。
王玉龙(中)在拍摄《珠江情》。新华网发(资料图)
见证时代 眼看那菜地变高楼
爬上最高椰子树取海滨全景,潜下海里拍三八妇女潜水队捞麒麟菜,靠绳子半悬在激流上方拍崖画,坐上飞机高空拍摄……王玉龙“上山下海”,为千万观众带去第一手影像。他定格时空,以卷卷胶片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谈及这几十年来广东的发展,王玉龙连连感慨,“简直天上地下般的差别。”在他镜头下,无论是交通运输,还是科学技术、城市景观、人民生活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前的交通很慢,慢到从广州去珠海斗门也要几天时间。没有车,他们只能等待每天一班或几天一班的航船。从前的通讯也不发达,全县就一条电话线,若要打个长途电话联系人,得早早在邮局排队。
改革开放之前,王玉龙的镜头里捕捉到的广州,放眼望去是大片的菜地。如今,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层层叠叠,汇为一片楼海。昔日30层的白云宾馆在600米高的小蛮腰前黯然失色。
1983年,王玉龙拍摄的建设中的广州花园酒店。新华网发(资料图)
1991年,王玉龙前往清远市白湾镇拍摄内部影片《广东寒极的呼唤》,反映广东贫穷地区的情况。镜头里,白湾镇石灰岩地貌广布,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如今,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持续开展,此处被设为清新白湾自然保护区,成为一大旅游景点。
王玉龙虽已退休多年,但他仍在坚持做一个记录者,常常拿着他心爱的相机游走于广东各地,用影像丈量广东变迁发展。6月17日,他在社交账号上分享广州难得一见的双彩虹,并配文“今天的广州啊分外温馨,洗礼后的长天架起凯旋门!漫天彩凤迎来金色的黄昏,把祝福带给万家亿民!”
王玉龙拍摄的广州双彩虹,摄于2020年6月17日。 新华网发(资料图)
“当好记者,要先做好人”
作为中国第一代电视记者,王玉龙经历了电视时代的鼎盛时期。忆起数不尽的足迹以及拍过的叠叠胶片,他感到无愧而满足。
他斩获多个奖项,曾获得广东电视外宣纪录片杰出成就奖,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作为资深高级记者,在他眼中,优秀的新闻记者应具备哪些素质?“当好记者,要先做好人。”他认为,记者需要有美好的品德和较高的思想觉悟。“新闻媒体不仅仅有传递信息的功能,还应教育、启发广大群众,应主动领会并配合国家政策,更好地推动政策的落实,促进祖国强盛。”
广泛的知识是新闻从业者引路人、教育人、启发人的基础。在全媒体时代,好记者的标准未降反升。在王玉龙看来,仅掌握单一学科的记者是远远不够的,记者需拥有更为广阔的知识面,对于社会有自己独特且深刻的见解。
虽然早已退出一线,他仍持续关注着媒体的发展动态,常常在手机上翻阅新闻。“媒体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转型,要继承原来那些优良传统——可靠、真实。”王玉龙表示,时代在进步,科技在进步,融媒体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变革的同时,真善美这些优良品质不能丢。
风风火火四十载,“热爱”是王玉龙职业生涯最好的注脚。在他的字典里,“热爱”有着丰富的内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事业。这么多年来,都是那股热爱劲为他注入源源能量和活力,让他一次次不畏艰险地为观众第一时间送去现场资讯,为广东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底片和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