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个苦孩子。三岁那年,他的七十二岁的爸爸叔梁纥就去世了,然后,一向飞扬跋扈的叔梁纥的大老婆施氏,再也没有人管得住了,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二十出头的小妾颜徵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这样的家庭,想要找到一门好的亲事也不容易。更何况,渐渐长大的孔子长得也不够争气:个头不高,鼻孔外翻,牙齿参差不齐,脑袋四周高中间低。这样一副形状如何赢得女子芳心?他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孟皮为此操碎了心
幸好,他有的是才华。谈起话来,天文地理礼义廉耻那是一套又一套的,很容易让人忘了他的长相。
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哥哥托人给弟弟介绍了一门亲事,是宋国的一位女子亓官氏。亓官氏是宋国的卿大夫阶层,其氏“亓官”即家族官职,为宫廷内的侍臣。当时的婚配讲究“门当户对”,孔子的祖先来自宋国公族,六世祖曾是大司马、在内乱中被杀,后代逃到鲁国出仕为大夫。但家族一直和宋国有联系。孔子的父亲好歹也做过官,两家的身份和家族还算相当。
当时孔子十九岁,经太史推荐在季平子手下作了一个管理仓库的官吏,有了份正式工作和固定收入,可以考虑婚事了。于是孔子的哥哥伯尼便替他拿了鸡、大雁和小猪、帛锦等聘礼到亓官姑娘家去提亲。亓官儿托伯尼将一块绣有一对金灿灿凤凰的刺绣琴套送于孔子作为爱情的信物。于是便结婚大成。
关于孔子的妻子,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记载,因此我们无从得知她的相貌品行。但她能看上尚在穷矬丑的的泥淖中挣扎的孔子,确实是有胸怀、有眼力的。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之后,又为孔子生一女。
在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四年间,亓官儿孤守家园,养儿育女,含辛茹苦,任劳任怨。但是即使是在最孤苦无助的时候,她也没有拖累孔子。她相信她的丈夫终会事业有成。
但是很奇怪,孔子流传后世的却有这样一句名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将女人与小人相提并论。还有证据表明,替孔子生儿育女之后,亓官氏被孔子给休掉了。《礼记》记载:“门人问诸子思曰,‘昔者子先君子丧出母乎?’”子思是孔子的孙子,这里是门人问子思:“从前你的父亲为被休出的母亲穿孝服守丧礼吗?”宋代大儒朱熹对此有注解:“伯鱼之母出而死。”伯鱼是孔子的儿子,这段史料证明孔子确实离过婚。
《礼记·檀弓》的记载,也显示两人感情的淡漠:“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孔子的儿子孔鲤在母亲去世一年的时候因为思念母亲而哭泣,被孔子斥之太过分了。从孔子对孔鲤的呵斥中,我们可能会觉得他们夫妻感情太凉薄了。直到宋朝,儒学更加兴盛,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亓官氏才被宋真宗赵恒追封为“郓国夫人”;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又被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孔子改成“至圣先师”,她也被称为“至圣先师夫人”。孔子死后,亓官氏即同孔子一起被祭祀,唐代开始建有寝殿专祠,早期曾有塑像。
因为一切都为圣人讳,亓官氏像历史上无数女子的命运一样,她的牺牲或者奉献,她的喜怒哀乐,早就被西风吹散了,我们已经感受不到她们一点儿真实的气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