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挑眉怎么练(单挑眉教程)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古代战争中,武将单挑真实存在吗?存在,只是和你想象的不同而已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历史的变迁,战争是一个永恒不断的话题,它在历史的发展中从未停止过,即使到了现在也依然是如此。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利益的争夺,才有了朝代的更迭与战争。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影视剧中会经常看到战场上的这样一幕:战前,两军的大将出来进行比武,赢得一方士气大振,而输的一方则士气萎靡不振,甚至有可能输掉战争。

那么,这样的武将进行单挑是真实存在的吗?亦或者是电视剧在骗人。其实,古代打仗还真有单挑一说,只是与我们现在想象的不同罢了,认知上有一些“历史偏差”,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这其中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单挑的名场面

看过《三国演义》的网友,都清楚地了解,小说中有许多单挑的名场面,比如关羽的成名之战“温酒斩华雄”。《三国演义》的第五回中,十八路诸侯齐聚虎牢关讨伐董卓。

正当十八路诸侯召开大会之时,一个探马突然来报告,说城池下有一个名叫华雄的人前来叫战,骂得非常难听。此时,袁绍问麾下的将士,谁敢去应战。

袁术手下一个名叫俞涉的人突然站了出来,骑着马、拿着兵器出关了,结果不到三个回合,他就被华雄斩下了头颅,十八路诸侯大惊失色。

不过,太守韩馥在这个时候信誓旦旦地说,我手下有一个名叫潘凤的上将,可以将华雄斩落马下,袁绍急忙让他出战。只见,潘凤手提大斧、骑上马便出去了。



潘凤去的时候有多么威风,过一会就有多么的悲凉,不久后探马来报,说潘凤不过几个回合就被华雄斩落马下了。袁绍大惊不已,其余十七路诸侯也很惶恐。

就在此时,一个“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的人站了出来,而他就是关羽关二爷。当时,关羽算是暂居与公孙瓒的帐下吧,职位是刘备的马弓手。

众人得知关羽的职位非常不屑,袁术更是大喝并要将关羽乱棍打出去。所幸曹操见关羽不凡,给了他一个“试驾出马”的机会,还端上了一杯酒给关羽壮胆。

只是,关羽并没有接下酒杯,而是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当时,众人对关羽并不看好,甚至有人已经露出了惋惜之色,觉得关羽必输无疑。



可是,不久之后,关羽提着华雄的人头便回来了,将它掷于地上,而曹操奉上的酒水还是温热的,这便是温酒斩华雄的典故。随后,张飞便说:“俺哥斩了华雄,就这里杀入关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时......”

在影视剧《三国演义》中,看温酒斩华雄的场面非常过瘾,更值得一提的是,关羽杀了华雄之后,张飞似乎认为战争就这么胜利了,还想要出关直接杀了董卓。

说到了这里问题便来了,两军打仗的时候,起决定性作用的真的是武将的个人武力值吗?这个答案很矛盾,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主要与时代有关系。

三国时期处于东汉末年,这个事情的战争是一支军队和一支军队的较量,也就是说两军交战比较的是双方军事整体实力的强弱,而不是个人有多么厉害。



虎牢关下,关羽虽然斩了华雄,但并不代表那一战就赢了。换句话来说,关羽温酒斩华雄,只是作者罗贯中给关羽的一个“特写镜头”,为的是突出他的形象而已。

那么,如此说来“单挑决定战争输赢”的局面是不是就不存在了,也不是。如上述所言,这一个行为存在,但却不存在东汉末年,而存在与周礼环境下。

周礼环境下的战争形式

商朝末年,周武王纠集了许多小政权,最终在牧野一战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周朝。建国之后,他便分封了800诸侯国,可以说天下之间都是贵族。

有一句话叫做,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纷争,虽然800诸侯都是周武王分封的,但他们之间依然存在利益争夺,战争也就不可避免了。



只不过,这时的战争却不是非常惨烈,更不是一种无底线的对抗行为,而是一种古代贵族之间的游戏。简单来说,就和现在小孩之家的“过家家”差不多,让你知道我厉害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的战争风格,并不是以“亡国灭种”为目的,而是以博弈决定胜负,取得自己想要的胜利果实。两军对垒的时候,大军在后面对峙着,双方的大将出来单挑,胜的一方就算是胜利了。

为何会如此呢?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当时的生产力不够发达,每一个国家的人口都非常的稀少。地广人稀的情况下,为了所谓的土地而去减少人口,这无疑是不明智的。

更何况,那个时候的土地开放程度非常低,而战争所消耗的资源与人口却非常多,无论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不足以支撑起一场残酷的战争,



因此,贵族与贵族之间便选取了“点到为止”的方式,通过“单挑”的方式来决定战争的输赢,谁输了就自动认输,让出一定的利益,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

更有意思的是,即使双方到最后真的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也不是以杀人为主。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春秋时期主要以战车为主,双方的战争形式也是摧毁战车。

假如说,一方不敌而撤退,那么另一方只能向前追几十米而已。一些掉队的、跑不快的敌方士兵,也会被“礼貌性”地放过,这样的战场“厮杀”只有在周礼的环境下才能看到。

当然,单挑这样的事情也有具体的文献记载,不过他们不称“单挑”,而是“致师”。 郑玄注:“致师者,致其必战之志。古者将战,先使勇力之士犯敌焉......”




咱们以宋国和楚国的泓水之战为例子,当时宋军处于劣势地位,毕竟兵力和装备都比较弱。不过,他们却占据着泓水之险这一个地利,利用好的话能够击败楚军。

兵法中有“半渡而击”的战法,就是趁着楚军渡水渡过一半的时候,在水中处于不利地位用弓箭等攻击。那么,楚军就会受到很大的损失。

当时,宋襄公麾下有一个名叫公孙固的人,让他“半渡而击”可宋襄公就是不听。不久后,楚军渡过了泓水,但是在岸边的战阵还没有组成,公孙固依然让他进攻,这就是“攻其无备”。

奈何,宋襄公依然没有做,直至楚军的战阵成型,他才发动进攻。可想而知,宋军最后大败而归,从此一蹶不振,楚国的势力进一步向中原扩展,春秋争霸拉开了新帷幕。



相比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故事,或许都会说宋襄公有些迂腐,其实宋襄公迂腐不假,但也与他受到的思想有关,毕竟那个时候就不崇尚“亡国灭种”的战法。奈何,楚国不按套路出牌。

礼乐崩坏与孙子兵法

看到了这里,或许一部分人也就明白了,从“单挑”到“战阵冲杀”有一个过程,谁能够率先到下一个流程,那么就能够称霸春秋,齐桓公是这样、楚庄王是这样、晋文公也是这样......

其实,从西周灭亡、东周开始,周礼就已经开始崩塌了,周王朝对诸侯的限制力不再那么大,而且因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它也不再有威信可言,“流血型”的战争就在此时开始了。

从时间上来看,“流血型”战争具体成规模的时间,发生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大致就是以孙武的出现为时间节点,他的一部《孙子兵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孙子兵法》中有这样两句话,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第二句则是“兵者诡道也......”,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战争要么不打,要打就要无所不用其极。

当时,孙武与吴王阖闾合作,在柏举之战大败楚国军队,甚至还占领了楚国的都城郢城,差点就覆亡了楚国。可以说,孙武一生只有这一战,但却成就了自己“东方兵学鼻祖”的美名。

自此之后,各大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再也不是“周礼”之下的那种“博弈游戏”了,而是真正的流血冲突。秦国进行商鞅变法后,商鞅以“奖励耕战”为基础,打造了一支虎狼秦军。

这个时候的秦国军队,在战场上就想要砍下敌方的头颅,以获取军功、获取奖励,利益成为了首要点,什么礼义廉耻,在战场上都不灾适用,“诡道”才是王者。



总的来说,春秋早期,以“单挑”的输赢来决定战争的输赢,这一种贵族之间的博弈是存在的,而且出兵还要有合理的理由。

可是,《孙子兵法》的思想出现之后,这种行为就不存在了,只要有利可图就可以发动战争。

至于《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中的“单挑行为”,只是作者对人物的一种客观描述。那个时期的单挑,已经起不到任何的意义,决定战争胜败走向的,在于军队的整体实力。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劳力士手表质保(劳力士手表在哪里买的到正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