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秦始皇军事参谋尉缭子
经过李斯撰写《谏逐客书》,秦王嬴政觉的很有道理,立即下令撤销逐客令。之后不久,很多当时的名人贤士都纷纷来到秦国,愿意为秦国效力。其中就有一个名叫缭的人,也在这时候来到秦国。
缭是魏国大梁。不知姓,名缭,公元前237年入秦游说,被任为国尉后,改称尉缭。
秦国十分强大,如果打击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错错有余,但是如果六国要是联合起来共同对秦,情况就不好说了。
摆在秦王面前的棘手问题是如何能使六国不再"合纵",让秦军以千钧之势,迅速制服六国,统一天下,避免过多的纠缠,以免消耗国力。离间东方国家,这是李斯等人正在从事着这项工作,但是采用什么方法更为有利,则仍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还有当时秦王手下战将如云,猛将成群,而真正谙熟军事理论的军事家却没有。这个时候尉缭就是一名军事理论家,他曾经写过一本兵书《尉缭子》,而且是针对当时战国时期兵书,很有针对性。
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尉缭写兵书《尉缭子》:
首先是对当时战争总的看法是: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战争,反对杀人越货的非正义战争,支持"诛暴乱、禁不义"的正义战争。把战争的政治意义说的很清楚。
关于进行战争的战略战术,尉缭强调对战争要有全面的认识,指出道胜、威胜、力胜等三种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取胜策略。要想取得全面的胜利,必须全面地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他还指出战争中将帅指挥的重要性,强调治军必须先立法制,并要执法严明。尉缭以朴素的辩证观点,提出了治军的12条正反面经验。按照12条正面经验去做,就可以压倒敌人;反之,则会被敌人所压倒。正面的12条经验是:树立威信在于不轻易变更号令,给人恩惠在于奖赏及时,当机善断在于能顺应各种事态的变化,战胜敌人在于掌握了敌我双方的士气:进攻取胜在于出其不意,防守坚固在于修整防御工事,不犯错误在于守法度,不陷于困境在于有准备,谨慎在于防微杜渐,明智在于能处置大事,消除祸害在于果敢善断;能得众心在于谦恭待人。
在具体的战术上,尉缭还实践了当时最先进的方法。秦王政求贤若渴,其中就有这样一件小事,体现出对他十分看重和礼遇。
有一天吃午饭的时候,秦王嬴政望着桌子上丰盛的食物,然后对下面的侍从说:“把这些饭菜同样给缭送去一份,以后我的每顿饭都要与缭一模一样,记住了吗?”
这是秦王对尉缭一种超标准礼遇,李斯心中如明镜,秦国现在经济繁荣、政权稳固、人才济济,但是要想兼并六国,统一天下,还必须要加强军事力量,毕竟统一大业还要靠军队来实现。秦王对缭的军事理论非常欣赏,按照缭的策略训练军队,取得了很大成效,所以秦王才给缭这么高的待遇。
缭见到秦王,立即提出有关统一决战的具体问题。他认为,决战的形势对秦国是非常有利的,同秦国相比,其他各国已经日渐衰落,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同秦国抗衡。唯一担心的就是六国可能会再结联盟,合纵抗秦。
缭对秦王说:“从长远考虑,希望大王用重金来贿赂各国的权臣,破坏六国的联盟。”
秦王嬴政接受了缭的建议,同时他对缭处理军政问题的能力很是赞赏。因此,秦王嬴政对缭十分敬重。为了留住人才,他做到了真正的礼贤下士。他不但让缭在饮食上与他一样,而且穿戴也和缭无异。
尉缭不仅军事才能卓越,看人相面也有独到之处。尉缭看秦王的面相,说"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
说完这番话,缭便找了一个机会悄悄逃跑了。
秦王政大怒,本欲杀之,考虑到当时秦国的状况,还有廷尉李斯的苦苦哀求下同意让李斯将其追回,并在李斯的建议下授以国尉之职。
国尉是秦国最高的军事官职,是要辅助国君制订战略计划、指挥全国的军队的。看来秦王政真心对尉缭了,缭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他心想:我那样评论他,又悄悄地跑掉,他不但不惩处我,还提拔重用我,给我这么大的权力。士为知己者死,尉缭一定会为秦国效力报答他。
这以后,缭以国尉的身份精心为秦国制订军事策略,开始严格训练军队,使秦国的军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缭也成了秦王嬴政最重要的军事助手。
秦王得到文臣李斯,军事专家尉缭,何愁不取天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