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为什么皖北,皖中,皖南互不相融?
安徽作为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地理上却呈现奇怪的现象,由多种地理环境和结构组成,长江淮河穿省而过,把安徽省分为三块,分别为皖北,皖中,以及皖南。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因为水土环境以及后天形成的文化,导致三块地方差异非常大,虽然同属安徽,但是不管是饮食文化还是语言生活习惯等,都大不相同。
在安徽,为什么皖北,皖中,皖南互不相容?
因为我国地势总体来说是西高东低,所以长江、淮河都是自西流入我们安徽,然后穿省而过,注入江苏省。
淮河将安徽北部分割为两块,分别为皖北和皖中,皖北主要是宿州,淮北,亳州,蚌埠以及阜阳。
长江自江西流入安徽,将安徽分为皖南和皖中,其中皖南为黄山,宣城,池州,铜陵芜湖以及马鞍山。
剩下的介于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安庆,六安,合肥,滁州以及前巢湖地区就为皖中。
目前安徽省以合肥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已初步建立,经济比较发达,人口众多,而且皖中,皖北地区多平原,田地充足,在过去有田地就意味了可以养活足够多的人口,所以皖北的阜阳,亳州都是人口大省。阜阳市是安徽省唯一一个人口超过千万级别的城市。
从文化上来说,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以及生活习惯。皖北地区隶属于中原官话,历史上,皖北,苏北,豫东,鲁南这几块地区就是我们常常在电视中看到的中原地区,地处华北平原地带,一望无际的平原上,村庄如果珍珠一般星罗棋布的点缀在这块绿色的地毯上,而道路就如同那彩色的丝线,将每颗珍珠串联到一起。
饮食文化上皖北地区更偏向于中原地区,主食以面食居多,因为北方多平原,农作物主要是小麦,所以馒头与面条当仁不让的成为每日必备,这一点相信南方的朋友很难习惯。
我一个阜阳的同事说他们一般会准备一点稀饭,吃馒头的时候配一点稀饭,还有阜阳那边说吃饭叫做“吃米”,第一次在大学食堂同学问我吃多少米?我愣住了,米不是生的吗?为什么不吃饭呢?原来他们说的吃米就是米饭的意思!
皖南地区多山地丘陵,其中黄山就是典型的代表,因为山地众多,所以田地比较少,皖南地区自古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说法,因为土地太少,严重影响了当地人口的增长,所以整个皖南地区人口还没有阜阳一个城市人口多,封闭的地理单元造就了皖南地区独特的徽文化,皖南黄山自古名为徽州,安徽的徽就取自于徽州的徽。
因为土地太少,养活不了当地的人口,所以徽州人很小就学会了经商,走南闯北,徽商也是中国明清两大商帮之一,当时北方有晋商,南方有徽商,其中就以胡雪岩为代表的,这个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了解。
在徽州流传了一句顺口溜“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徽州的孩子十三四岁的时候,初步读完了私塾,就要出去闯荡,这也造就了古徽州的富庶与开放,另一方面徽州地区的文化特别繁盛,明清两代出了许许多多的进士和举人,为国家的发展作为了巨大的贡献,现如今徽州存在了许多古牌坊,尤其是西递宏村,有空大家可以去看看。
而位于皖中地区的几个城市却也是各不相同,在文化上,合肥说的是江淮官话,六安靠近大别山,语言上略有不同,而位于皖西南的安庆说的确是靠近江西那边的方言,可能安庆本地人大多数都是从江西那边迁过来的吧,滁州与马鞍山芜湖等与南京接壤,口音以及饮食文化上与南京相同。
有人说安徽是各个地方强行拿出一部分地方拼凑起来的,其实每个省份都差不多,相邻地区肯定在饮食文化甚至语言上更接近一点,而安徽省建立也有几百年了,虽然每个地区风俗习惯不一样,但是大家都认同我们是安徽这个大家庭的,这个几百年来都不曾动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