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山大川五岳四渎是指什么
现代人说到名山大川,一般是泛指,大江大河都被称之为大川,而有点名气的山都被称为名山。实际上,中国古代的”名山大川“都是有所指的,不是说山高大就是名山,也不是说河流宽长水大就是大川。
在《史记?孝武本纪》写道:“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蛮夷之地的三座山说法不一,有说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史记》没有明确记载另外三座山是哪三座。名山之外,还有“四镇”,意思就是山之重大者,是指会稽山、沂山、医巫闾山、河北的霍山。也是古之天下名山,是五岳之外的名山。
”中国“五座名山,除华山、泰山、太室山容易理解外,首山、东莱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何以能成为名山呢?这里一个重要的标准是“皇帝之所常游,与神会”。名山基本都是因为神的存在而被重视。从而有名的。
首山在河南襄城县南,海拔只有329.7米。说是山,其实就是一个山包,名虽见于经传,但后来基本没什么影响力。之所以被列为名山,主要是因为“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须垂胡髯下迎黄帝”。鼎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而铜出自首山,并被赋予神仙所在。这才是成为名山的关键。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莱山在《广舆记》里被誉为“神灵宅窟”,是历史上著名的拜月赏月之地。莱山海拔只有619米高,现在也没有什么大名气。能和泰山、华山并列,同为天下名山,主要是莱山西麓的月主祠所供奉的月神为齐国崇敬的八神之一,秦始皇和汉武帝等封建帝王曾多次来莱山巡游,祭拜月神。
莱山
中国上古时期,祭祀名目很多,其中祭祀山神是主要的项目之一。《尚书》记载,虞舜受禅帝位后,“望于山川,遍于群神”,也即是祭祀山神。
名山和五岳基本一个意思,所指相同。名山后来也有变化,五岳即是名山,名山也指五岳。什么是岳呢?《白虎通》上说,岳,捔也,捔考功德也。应劭《风俗通》上也说,岳者,捔考功德黜陟也,故谓之岳。四方方有一大山,天子巡守到山下,来考核诸侯政绩功德,决定表扬还是惩罚。这个山就是“岳”
古人说的五岳,也和现在所讲的五岳是不一样的,主要是衡山不同。现在人们说的衡山,是指湖南的衡山。但《尔雅释山》上说,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南岳霍山也就是安徽的天柱山,因为属古代之衡山国,天柱山也因此被汉武帝封为衡山。这个说法似乎也不妥,被广泛质疑,因为《尔雅》出现早于汉武帝,尔雅上说的衡山就是现在的天柱山,怎么可能是汉武帝所封呢?
天柱山 古南岳衡山
其次,《尚书》载舜帝"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十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从当时的国土面积上看,舜帝时期的国土,到不了湖南衡阳,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夏商时期,长江以南尚属三苗地区,未被征服,舜帝怎么可能到达湖南衡山?
商朝时期的部落分布
从时间上看,舜帝春天东巡,以顺应时序分别南巡、西巡、北巡,最后回到驻地,围绕首都转一圈。以三个月为时间节点到达衡山、华山、恒山。空间距离上看,从泰山越过长江到湖南衡山三个月,与从驻地到泰山的三个月,和从华山出发到北岳恒山的三个月,明显距离不一样,而且差别很大,从泰山到湖南衡山要比从华山到恒山远的多,怎么可能都是三个月呢?而恰恰从泰山到安徽衡山(天柱山)再到华山,然后去恒山这个距离和时间节点应该是符合实际的。由此可知,尔雅所言古之衡山,应该就是现在的天柱山!这也符合尧舜时期国土面积的四个边界。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衡山在河南,衡山最早命名来自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记载,并非是指湖南衡山。《战国策·魏策》记载:“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范晔《后汉书·西羌传》曰:“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其国近南岳。” 晋代人郭璞《葬经》注《山海经》《中山经》里称,衡山在南阳。东晋人干宝《搜神记》载,二千七百年前,一块陨石在空中爆裂为二,演绎出了一对雌雄雉鸡的传说,两只雌雄二稚飞向天空,一只落在陈仓,一只落在南阳衡山,不过这个衡山叫雉衡山,与衡山是有区别的。
按照古代帝王巡视捔考功德之地称为岳,那么就要看这些帝王巡视的范围和地点。恰恰安徽天柱山符合当时条件,应该就是古时的衡山。那个时期,安徽属于东夷,蚩尤部落的范围。黄帝打败蚩尤后,成为黄帝统一国家的一部分。从商朝时期的地图看,那个时候的国家范围也仅仅是中原地区,更不要说舜帝时期了,舜帝巡守是不可能到达湖南南部的衡山的。且不说有长江阻隔,还有江水湖泊连成一片的云梦大泽。那个时候的湖北中部,湖南北部,洞庭湖、洪湖、湖北云梦、天门、沔阳一带都是云梦泽,基本没有道路。在极端落后、基本处于原始状态下的尧舜时期,要到达湖南衡山这样极其荒蛮的地方,既没有可能,也没有意义。
大川、四渎也是同指四条大河。渎也就是独的意思,即独立入海的大河。“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大川指黄河、淮河、泗水、长江。为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济水,古代四渎之一。古济水的流向在《禹贡》中这样记载:“导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菏泽,古泽名),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如今济水早已消失不见,成为历史的记忆。
古人四时望祭其方岳山川,祭山视三公,祭川望诸侯。意思就是祭五岳如祭三公之礼,祭四渎如祭诸侯之礼,各有等级秩序。古代有复杂、繁琐的祭祀对象和等级、仪式。丝毫也不能马虎、僭越。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变迁,沧海桑田,气候、地理地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的神州大地,早已不是古时的模样。有的掩埋于地下,比如早期殷商建都亳地,可能已经埋于地下十多米而无处寻找。黄河冲积的泥沙不仅掩盖了地表,也掩盖了历史。使得后人无处发现。地名也因开疆拓土而不断变化,很多是重复的,比如湖北的简称鄂,就有几处,漳河也有几个地方的河流叫漳河。再比如地名霍山,广东有,河北有,安徽也有等等。尽管历史上的很多地名混杂难辨,但都不足以掩盖中华民族历史的光辉和先民的聪明智慧,激励后人并永远怀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