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渠造就了关中平原的种麦历史,源于一次“间谍”(时称“细作”)活动。
战国时期,秦王赢政雄心初显,韩王自危,派名为郑国的谋士兼水利专家觐见秦王,谏其开渠,连通渭河支流泾水、洛水;美其名曰灌溉利民,实际目的是想达到“疲秦”的目的:即诱使秦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消耗秦国资源并牵制其发展。不料,此法正中赢政下怀——秦人正捏着从西戎传来的新作物“麦”,却因缺水欠收而头疼不已;于是秦国并采纳了这个建议。郑国渠这项庞大的工程,从公元前246年动工,直到公元前238年还未完全建好。在施工过程中,郑国的身份和阴谋已暴露,赢政动了杀心,郑国说了一句:“此渠成,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说服秦王继续修建工程,最终历十余年修成这“天下第一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