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由于史料的匮乏,洪武年间的明太祖后宫是一笔糊涂账,因为连赵王朱杞和安王朱楹这样的皇子亲王,居然都是生母不详。某百科洋洋洒洒写了24人,把来历不明的碽妃和翁妃都加了上去,但却对实打实出现在《实录》之中的两位贵妃视而不见。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九月二十三日,因孝慈皇后(马皇后)梓宫将于明日发引(即出殡),朱元璋遣官致祭钟山之神,祝文中提到了三位贵妃:
仍遣官祭钟山之神曰: “兹以今月庚午,安葬孝慈皇后于钟山之阳。以成穆贵妃、永贵妃、汪贵妃祔。尚祈神佑,永保安宁。”—《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八》
这里的成穆贵妃,是除了马皇后以外朱元璋的第一宠妃:孙贵妃。而永贵妃以及汪贵妃有资格和孙贵妃一起被迁入孝陵共享祭祀,居然也能被史书忽略。
今天本文就做一个小小的梳理,看看史书记载的朱元璋后妃都有哪些,她们的结局会是如何。此外再看看争议较大的碽妃和翁妃,到底是不是老朱的妃子。
诸皇子生母
根据《明史》的记载,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他们的生母如下:
太子标、秦王樉、晋王棡、成祖、周王橚:(孝慈)高皇后。
楚王桢:胡充妃。
齐王榑、潭王梓:达定妃。
鲁王檀:郭宁妃。
蜀王椿、代王桂、谷王橞:郭惠妃。
湘王柏:胡顺妃。
肃王楧:郜氏。
辽王植:韩妃。
庆王栴:余妃。
宁王权:杨妃。
岷王楩、韩王松:周妃。
沈王模:赵贵妃。
唐王桱:李贤妃。
郢王栋:刘惠妃。
伊王?:葛丽妃。
除了赵王杞和安王楹,《明史》认为皇子楠也未详其生母。不过据《万历野获编》的记载,其和伊王?同母,也是葛丽妃所生。在《明实录》中,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册妃记录。
第一次是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五月,册封孙氏为贵妃,胡氏(《实录》中为吴氏)为充妃,郭氏为惠妃,郭氏为宁妃,达氏为定妃,胡氏为顺妃。第二次是在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正月,册封李氏为贤妃,葛氏为丽妃,刘氏为惠妃。除了孙贵妃以外,这些人之所以能被封为皇妃,都因为生了儿子。
妃嫔之立,所以资内助,广后嗣也。朕稽古制,皇后以下,各有员次。必妇行贞淑及有子者,然后进以位焉。—《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二十四》
朱元璋吝啬的很,只有了生了皇子才能封妃,只生了公主是不配的。由于史料所限,郜氏、韩妃、余妃、杨妃、周妃、赵贵妃,在史书中并无事迹。此外李贤妃、刘惠妃、葛丽妃,也仅仅因为生了儿子而被记了一笔。本文重点要说的,是这几位:胡充妃、达定妃、郭宁妃、郭惠妃和胡顺妃。
- 胡充妃
据《国初事迹》记载,胡充妃不但是朱元璋的老乡,还是一位寡妇。据说老朱在遇到马皇后之前曾经求娶这位胡寡妇,因为家里太穷而被拒绝。直到从军成为一方悍将之后,才将仍然守节的胡氏纳入自己房中,也算是圆了少年时的梦。
濠州胡家有女守寡,太祖欲纳之,其母不从。后闻随军在淮安,不曾适人,太祖遣人以书达平章赵君用,请求之。君用以胡氏同其母送至,太祖纳之,立为胡妃。—《国初事迹》
胡充妃之子朱桢出生之时,正好是武昌大汉皇帝陈理投降之时。老朱高兴之余,给了儿子一个承诺: “子长,以楚封之。”日后朱桢果然被封为楚王,朱元璋看来还相当地具有浪漫情怀。
至于胡充妃的结局,《明史》和《明实录》均未载。据清初庄廷鑨《明史》案的举报人查继佐所言,胡充妃因为红杏出墙而被朱元璋处死。就连她儿子楚王从封国赶来南京,也没有找到母亲的尸体。
胡妃,凤阳人,宁远卫都指挥泉之女。生楚王桢,有殊宠。偶有堕胎掷内河,内侍以为妃所为。上怒杀妃,抛其尸城外,选小李妃补之。楚王来朝,号哭求尸不得。得练带迎葬于楚。—《罪惟录列传之二·皇后传》
楚王之国的时间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此时的朱元璋本人已经54岁。胡充妃如果早年守寡的话,她的年龄至少也和老朱相差不会很大。换句话说,朱元璋会怀疑一位五十好几的老太太和人私通以后生下一个孩子吗?
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二月,为了拉拢楚王,篡位登基的朱棣给胡氏追赐了一个谥号:昭敬,但是对其的称呼却是“太充妃”。胡氏身为太妃,是不是证明其活到了朱元璋驾崩以后呢?
- 达定妃
达氏是何出身,乃至于何时去世,史书都未记载。现在普遍都认为她是陈友谅的后宫妃子,武昌城破之后被朱元璋纳入自己宫中。据说老朱在编写《大诰》之时还对此事做出了检讨: “朕忽然自疑,于斯之为,果色乎?豪乎?智者监之。”
达定妃共二子,齐王朱榑和潭王朱梓。由于潭王在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四月突然自焚而死,而且死后连个谥号都没有得到,如此异常之事自然引起了后世八卦群众强烈的好奇心。甚至有人认为潭王是陈友谅的遗腹子,为了替父报仇而遭此下场。
归国发兵反,高皇遣太傅徐达之子讨之。潭王坚闭城门,抱其幼儿绕城上行,取铜牌书其上云: “宁见阎王,不见贼王”。因掷于城外,遂举火阖宫尽焚,携其子投隍堑而死。—《皇明纪略卷下》
小说很精彩,可惜漏洞太多。陈友谅死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八月,潭王生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九月,中间足足间隔了六年,怎么可能是遗腹子?要说生于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十一月的齐王是遗腹子,看上去倒还像一些。
- 郭宁妃
郭氏,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大明开国元勋巩昌侯郭兴和武定侯郭英的妹妹。据《明史》的记载,郭氏之父郭山甫精于相术,认定朱元璋将来会出人头地,不但让两个儿子跟着他打天下,还把小女儿也送给老朱。
按这个说法,郭氏是在朱元璋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渡江之前,便已经成为了他的妾室。但是她的儿子鲁王朱檀生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没道理婚后十五年才生下一个儿子啊?不过据郭氏家谱中保存的家书,在此之前郭氏还有两个女儿,不知道是崇宁公主,汝宁公主和大名公主这三人中的哪两个。
朱元璋和郭宁妃的感情很好,对她也很信任。比如郭英奉旨出任河南都指挥使之时,老朱特意让郭宁妃去郭英府中为兄长饯行。明初宫禁极严,郭宁妃能出宫,可见其所受的宠爱。
辛亥,升骠骑将军、河南都指挥使,将赴镇。皇宁妃,公之女弟也,上遣至公第饯之。—《明文衡卷七十三·营国威襄郭公神道碑铭》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马皇后崩逝之后,朱元璋进封郭氏为皇宁妃,让她摄六宫事。郭氏何时去世,史书同样未载,《罪惟录》则认为她是被朱元璋所杀。不过这件事确实有些蹊跷,因为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十月,广武卫指挥佥事李杰之女被册为淑妃并掌六宫事。那么原先摄六宫事的皇宁妃怎么了?去世了还是犯事了?再结合其兄巩昌侯郭兴在当年十一月突然死于家中来看,两者之间是不是有关联,还真是不好说。
- 郭惠妃
在朱元璋的后妃之中,郭惠妃的来头应该是最大的,因为他是老朱的领路人:追封滁阳王郭子兴的女儿。想当年朱元璋也不过是郭子兴身边的一个亲兵,日后发达之后,竟然能让大帅的女儿做自己的妾室,这可真是连网文都不敢想的情节。
郭惠妃共三子二女:蜀王、代王、谷王,以及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感觉她和朱元璋的感情还相当不错。在蜀王未曾就藩之时,都是由他来祭祀滁阳王坟。就藩之后,老朱对朱椿也是不吝赏赐,蜀王府更是号称天下最富。
然而很可惜,这样重要的一位妃嫔,其去世时间仍然未被史书记录。这一次就连最八卦的《罪惟录》都没说她是被朱元璋所杀,估计也是实在不好意思这么写。
- 胡顺妃
胡顺妃据说是开国功臣临川侯胡美的女儿,除了知道她生下湘王朱柏以外,我们对她的生平一无所知。胡美在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罪下狱,随即被赐自尽。直到六年以后的李善长案之后,朱元璋才向群臣透露了当年胡美的死因:仗着女儿是贵妃,带着儿子、女婿扰乱宫禁。
十七年坐法死。二十三年,李善长败,帝手诏条列奸党,言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其子婿入乱宫禁,事觉,子婿刑死,美赐自尽云。—《明史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十七》
至于这位贵妃究竟是不是胡顺妃,只能认为也许可能大概率是。
诸皇女生母
同样据《明史》的记载,朱元璋一共有16个女儿,她们的生母如下:
临安公主、怀庆公主:成穆孙贵妃。
宁国公主、安庆公主:(孝慈)高皇后。
福清公主:郑安妃
南康公主:林氏
永嘉公主、汝阳公主:郭惠妃。
含山公主:高丽韩妃。
宝庆公主:张美人。
崇宁公主、汝宁公主、大名公主、寿春公主、十公主、十三公主,生母未详。
其中郑安妃、林氏生平不详,仅见于墓志。含山公主生母高丽韩妃,未知是否是辽王朱植之母。有些网文说朱元璋因为自己病危之时宝庆公主年幼(4岁),故而免去其母张美人的殉葬。此说不见于任何史料,当为假。除开马皇后和郭惠妃,我们要介绍一下孙贵妃。
- 成穆孙贵妃
孙氏,祖籍陈州(今属河南周口市),生于毗陵(今属江苏常州)。元末天下大乱,小孙姑娘和兄长失散,于是做了青军元帅马世熊的养女。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的时候,已经是一方诸侯的朱元璋打听到孙姑娘的美名,于是将她纳入自己宫中。
以上当然是明代官方史书的说法,但是近年来也有研究称孙氏其实是濠州红巾军统帅孙德崖的女儿或者养女,朱元璋正是和他联姻之后才设局做掉了原来的主人郭子兴。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妃之时,连郭子兴的女儿也只是惠妃,没有儿子的孙氏却被封为贵妃,难道仅仅用“宠爱”两字就能解释一切吗?
不但如此,孙贵妃还是宫中仅次于马皇后的第二号人物,恐怕就连朱棣等皇子也受到过她的照顾。证据有两个,一来她的贵妃册文中有“勤于事上,慈以抚下”的描述。二来日后朱棣修改《太祖实录》,却并未删减孙氏的记录,可见至少对她没有恶感。
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九月二十八日,孙贵妃去世,年仅32岁。这是《太祖实录》中除了马皇后,唯一去世时间被记录在册的妃嫔。而朱元璋不但赐谥号“成穆”,还为了她让礼官修订丧服之制,最终定出新的规矩: “子为父母,庶子为其母,皆斩衰三年。嫡子、众子为庶母,皆齐衰杖期。”
在此之前,如果父亲活着,庶母去世的话,不论嫡子、庶子还是她的亲生儿子都无服,也就是不用服丧。托孙贵妃的福,以后庶出的儿子也可以为他们的生母服斩衰三年(五服之中最重的丧服)。
无嗣妃嫔
除了皇子和皇女的生母之外,我们还要重点讲一讲李淑妃,以及所谓的碽妃和翁妃。
- 李淑妃
李氏,寿州霍丘县人,广武卫指挥使李杰之女。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九月马皇后禫祭过后,朱元璋遍选功臣之女来帮助他奉祀宗庙,最后选定李氏,并且封其为淑妃。换句话说,李淑妃虽非皇后,却也是此后十多年中后宫之中的第一人。另外据《天潢玉牒》,李淑妃在朱元璋死后殉葬。
三十一年闰五月十日,上崩于西宫,是月十六日,葬孝陵,淑妃李氏殉葬。—《天潢玉牒》
朱元璋年纪最小的儿子朱楠生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而李淑妃却始终无子,只能认为是老朱有意为之。而在两百多年后横空出世的《南京太常寺志》中,却把李淑妃记为太子朱标、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的生母,实在是令人目瞪口呆。
根据李杰自己的神道碑铭所记载,他投奔朱元璋的时间是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而朱标出生的时间则是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九月,莫非老朱有让人隔空怀孕的本领不成?
- 碽妃
一个莫名其妙,根本不存在的人物,经过一番渲染,居然成为了明成祖朱棣的生母,简直是笑话。
透过上文对李淑妃的分析,《南京太常寺志》的可信度便已经十分令人生疑。更为可笑的是天下人都知道成祖和周王朱橚是亲兄弟,可是孝陵享殿内碽妃名下却只有朱棣一人。而且老朱二十六个儿子,享殿内写到的却只有二十二人,除了没有周王,连大名鼎鼎的蜀王也没有,岂不可笑?同时《明史》也写的很清楚,大明后妃的封号都用的好字眼,比如上文的淑、惠、宁等等, “碽”算什么?
诸妃位号亦惟取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为称,闺房雍肃,旨寓深远。—《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 翁妃
这位所谓的蒙古妃子,不见于《明史》和《明实录》,只出现在《罪惟录》,笔者倾向于没有这号人物。
结语:朱元璋后宫的情况,大致如此。至于本文开头提到的汪贵妃和永贵妃,不排除是早年跟随他的妃嫔,可能并未活到大明建国。由于史料的匮乏,朱元璋死后究竟殉葬了多少妃嫔,目前也已不可考。从“太祖朝天女户”的存在来看,殉葬的不止后妃,还有宫人。
最后再说一下朱棣的生母。说实话,笔者很难理解“碽妃”说为何会流传那么多年。《南京太常寺志》中的记载当然不假,假的是孝陵享殿中的那些神主牌位。而且文人们非常双标,说起朱棣生母,就言必称“碽妃”。说到太子,可能觉得李淑妃之说实在不靠谱,就开始转移话题。
再说句题外话,有人拿高丽国使臣权近所写的《奉使录》作证,认为可以坐实朱棣生母不是马皇后。我们先来看看原文是什么:
到燕台驿,进见燕府。先诣典仪所。所官入启,以是日先太后忌日,不受礼。命奉嗣叶鸿伴 接到馆。七月十五日也。—《奉使录》
马皇后去世的时间确实不是七月十五日,而是八月初十日,可是大家是不是忘记了这一天是中元节?中元节的时候祭奠马皇后,有什么问题吗?更何况这段记载发生的时间是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朱棣要是公然在燕王府祭奠并非马皇后的生母,靖难的时候他还怎么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