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福特F-150猛禽皮卡开启预订。5000块的意向金,这钱是可以退的,无论想买的、还是装X的、还是另有所图的都会凑个热闹,据说当时服务器直接挤爆了,中午刷到半夜才能把钱付出去,就连福特4S店的保洁阿姨手机都被拿去抢订了……这车6月份正式上市,预计超过65万。
今天《听车场》不会只聊F-150猛禽,因为这车实在是太贵了。我们把话题升华一下,皮卡真的适合拿来家用吗?皮卡家用会遇到哪些阻碍?除了F-150猛禽,市面上有没有一些便宜但可玩性高的皮卡?
福特F-150猛禽是一台什么样的车?
首先要明确一点,猛禽是F-150,但F-150不是猛禽。换句话说,F-150猛禽是普通F-150的高性能版本。
F-650
各位对F-150猛禽的外观已经很熟悉了,就是福特那个特别大的皮卡,但还有更大的,在F-150之上,还有很多X50,前面的数字越大,尺寸和排量也越大,价格也越贵。
和曾经进入国内的2019款比,这次进来的2022款变化并不大。大灯从过去的氙气大灯变成了LED大灯,日行灯也换了个样式。
新款原厂就配了尾厢盖板,之前老款车主还要自己配副厂的。另外新款的尾厢门还可以电动升降,过去老款是手动的。
内饰的变化也不大,仪表和中控都换成了大屏,依然有地形选择系统,但国内的新款阉割了4A模式,这相当于一个傻瓜四驱模式,据说是为了保证排放过关。
不过内饰有一个小细节挺好玩,因为用的是电子挡把,所以能把挡把直接折叠,然后把中央扶手箱翻过来变成小桌板,这样就能在上面吃饭了。
动力上,3.5T V6发动机配10AT变速箱,这个10AT变速箱是福特和通用合作的,原厂423马力、684牛米,一般家用车还真跑不过它。
此外,因为是基于普通F-150做的高性能版本,所以也配备了N多的改装件,比如17英寸防脱轮毂和35英寸百路驰KO2越野轮胎,如果自己在外面改的话,差不多要2万多块。
再一个升级点是FOX的避震套装,而且是电控调节的,这简直是越野神器,自己在外面单换,大概在5万多块。另外这车原厂就有六个AUX开关,如果要加装射灯、绞盘之类的,这个AUX开关就派上用场了。
简单来说,这车武装到牙齿,你甚至可以直接开着原厂车去越野。
那么这车有哪些问题,主要有:
变速箱比较拉,该顿挫还是顿挫,除非你每天都是大油门去开车,变速箱逻辑不符合国内道路情况,完全是按老美的思维在调校。
由于这车实在太长,将近6米,轴距3米7,所以这车越野容易托底。福特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左右都装了侧边踏板,一方面可以踩在上面上下车,另一方面可以把它当成两条防托底的铁杠。
这车难道真值这么多钱吗?
首先给皮卡下个定义,皮卡的本质是货运车辆,只不过一样东西贵了之后,性质就变了,便宜的皮卡只会拿来装货,而F-150猛禽这种贵的皮卡,就开始有有钱人当玩具玩了。
这车曾经价格有多夸张?19款官方指导价50几万,当时经销商加价30万,落地直接飙到90多万,就算现在二手市场里也能卖到70万。而现在2022款,也就是这次引进的同款,美规现车平行进口渠道报价100万左右。
所以之前这车价格全被经销商和平行进口车商搅的一团糟。现在福特中国直接抛弃了经销商,换成了直营模式,感觉是眼红加价,但自己又多赚不到一个子儿。
不过官方到底是官方,说这次和以前不一样,绝对不加价。我猜这也是为什么以前官方指导价50几万,而这次传言要65万往上,因为官方知道这车就算卖到100万也有人买,但100万实在是太夸张了,像以前一样50几万又赚不到什么钱,那就卖60几万吧。
对了,绝对不加价,但是要排队。至于排多久我不知道,肯定没有日本那边陆巡等几年的队伍长,年纪大点的都要斟酌一下才会下单。这种车,要么是去拼金钱,要么是去拼寿命。
如果这车卖65万往上,并且原价到手,那也比以前便宜几十万。可能有人会说,美国F-150系列去年一年销量72万,是我们这边五菱宏光年销量的三倍,而五菱宏光区区几万块,F-150系列里最便宜的也要几十万,不是因为美国人太有钱了,而是这车在美国很便宜。
这么说也没错,但有点偷换概念,因为F-150系列,最便宜的、3.3L自吸的3万美刀,折合RMB 20万,最贵的就是F-150猛禽了,7万美刀不到,折合RMB 46万多。
46万多,一点也不便宜,在他们那也算是豪车了,比3.0T的宝马X5还贵,而且别忘了他们也在加价,加价力度不比我们这轻多少。所以如果F-150猛禽国内真卖65万往上一点,也算是个合理价格了,包含进口税和排量税,但如果卖100万那真的就不合理了。
市面上还有什么有调性的皮卡?
有,但不多。
因为皮卡是货运车辆,从一台工具变为玩具,有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贵,换句话说调性往往就是钱堆出来的。对于皮卡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去看那些贵的皮卡。
道奇公羊,这车在10年前曾经在国内卖过,官方指导价6、70多万,现在平行进口版本太多,几十万的也有,5.7L自吸的,百多万的也有,6.2T涡轮的。
还有雪佛兰索罗德,这车好像也进来过,能查到以前的官方指导价,也在6、70万,大自吸的5.3L和6.2L V8机头。这车我觉得是未来最有可能引进的高端皮卡,因为通用中国已经官宣要做进口车了,能不能由通用直营销售,完全就看这次福特这边,F-150猛禽卖的怎么样,如果真来那价格估计大差不差。
此外美系车,同是通用旗下的GMC也有皮卡,叫SIERRA。这车貌似也短暂进来过,能查到官方指导价,也是6、70多万。这就是索罗德的换壳车,发动机和变速箱一模一样,当时通过什么途径才能买到就不知道了,但现在能买到的二手车大概在40几万。
还有Jeep角斗士,这车相当于牧马人的皮卡版本,而且是Jeep官方上个月正式引进的,如果刚才提到的那些车都虚无缥缈,要么现在干脆买不到,要么只能被平行进口车商宰,这车是可以真正从官方手里买到的。50.99万,限量500台,据说开售30分钟就爆单了。这个价格甚至还没有牧马人贵,现在的牧马人都是2.0T的,但它是3.6L的。
还有一台相对亲民的,就是福特Ranger。这车现在只能买二手车了,而且保值率高的吓人,当时官方指导价29.98万,而且还有几万的优惠,可现在这车的二手车价格……都在22万左右,有的直接挂到25甚至26万。
这车搭载3.2T直列五缸柴油机,200马力、470牛米,改装花样很多。但原厂就是F-150的弟弟版,如果说开F-150的都是有钱的农场主,那开Ranger的都是替农场主打工的打工人。当然便宜的国外品牌皮卡不止它一个,比如郑州日产纳瓦拉、江西五十铃D-MAX。
日系这边几乎只有一台车比较有名,那就是丰田坦途,这车通过平行进口车商可以买到,分美规、加规、墨规,还有不同版本,便宜的50万,贵的100多万,此外还有便宜不少的海拉克斯。德系就是奔驰X级,平行进口车商有卖的,2.3T柴油卖57万。
这些动不动大几十万的车,对于我们还太遥远。这就要谢谢我们的国产品牌了,入手门槛一下压到了20万内,就比如长城炮。不过长城炮系列里版本太多,各种版本加一起几十款配置,但其实除去商用版和普普通通的乘用版,能买来玩玩的、或者说有点调性的可能只有越野炮、旅装炮和机车炮了,一个可以上山下乡撒欢,一个集成了房车功能,一个是给摩友当运载车的。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版本,比如黑弹特别版、龙弹版、火炮版……长城之前就注册了超跑炮和6X6炮的专利,要是真能出来那就太好玩了。
此外这个价位,江淮悍途、上汽大通T90、中兴威狮1949、江铃域虎7和9、福田大将军G7和G9……其中的某些版本也是很有玩味的。当然更多的皮卡,依然是拖货专用车,大部分还是烧柴油的,家用对柴油的接受度真不高。
6X6炮
还是建议买名气最大的,不过国内厂商对皮卡的格局已经打开了,正从货运逐渐转向家用了,当然这种家用并不是让你市区代步的,而是在你有钱、有闲的同时,将皮卡作为除SUV和硬派越野以外的第三种户外出游、长途穿越的选择。除了越野玩法,还有房车玩法,长城炮旅装炮、江铃域虎7旅行版、域虎9多功能车……直接把房车车厢搬上了皮卡屁股,这已经完全脱离皮卡拖货的本质了,彻底转向了一种大玩具了。
现在想买皮卡家用会遇到哪些阻碍?
过去买皮卡的话,经常会遇到限行问题,而且还必须要喷字,写明白限坐几人,然后车辆有多重,不管你再好看的皮卡,喷完这些以后都奇丑无比。
后来,政策放宽以后,很多皮卡就从货运车辆变成了乘用车辆,先前很多条条框框也就消失了。
但是,皮卡15年强制报废还是没有取消,并且大部分城市依然限行。但有些土豪可不管,像南京这边,很多人开着皮卡直闯主城区,被贴了罚单就交钱,只要不把车子拖走就行。
再一个,皮卡的油耗问题,像长城炮的越野炮,百公里油耗都在12-13个,开的猛一点到15、16个也不是没可能。而F-150猛禽就更夸张了,日常代步16个油,而且是节油开法。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家用,永远不要把皮卡当成主力。
拥有一台皮卡是件很美好的事吗?
皮卡在国内终究无法成为主流,这根本不是因为政策原因,归根结底我们没有这种条件和文化。我们曾经聊过旅行车为什么在国内不火,欧洲的旅行车文化,美国的皮卡文化,我们的小面文化,都是基于当地风土,经过数十年时间发展过来的,当地再火的车换个地方,可能也是水土不服。
皮卡在美国,是农场主开的,皮卡公认的原型就是福特T型车,当初也是美国老农买的最多。他们的农场也许远离城镇上百公里,每个月进城囤积物资需要足够大的装载空间,再加上美国空旷的乡村公路适合大排量的发挥,以及他们对于大排量的政策与情怀……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才发展出今天的皮卡。
而在国内你无法还原皮卡最原始的使用场景,你有农场吗?你家门口买不到东西吗?你这里的路大排量能撒欢吗?喜迎油价上涨的时候你不心疼吗?所以皮卡在国内就不是用的,而是玩的,如果你住在大城市,大部分时间你也玩不起来,和其他人一样堵在路上,就连能走的路也比其他人少。
总之,皮卡要火也只是在网上火,因为有钱人喜欢稀缺性的东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