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是什么意思(农村冬天的驯鹌鹑习俗)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过去在农村的冬季,有一种斗鹌鹑的习俗。用来训化争强斗狠的鹌鹑并不是家养的鹌鹑。而必须是从野外捕获来的雄性野鹌鹑。

所以要选择下雪天出来捕获鹌鹑,一是由于下雪天因为雪的覆盖,对于鸟类来说食物比较难以寻找,鹌鹑饥饿难捱,出来觅食的几率就大,因此较比平时容易寻找到鹌鹑。二是鹌鹑在正常的天气下,由于自身进化的原因,为躲避天敌身体的颜色接近土壤的颜色,轻易不会被发现,人在正常天气 下也不容易发现鹌鹑的踪迹和身形。如遇下雪天,鹌鹑的身体颜色和白色的雪形成强烈反差,容易找到和发现。

捕获过程是,遇到下雪天,捕鹌鹑人拿一个长长的竹竿,也可能是两个竹竿接在一起,竹竿前端固定一个用两根拧在一起的马尾做的一个直径大约五六公分的马尾套子。之所以用两根马尾拧在一起做套子也是有道理和经验的,首先是马尾比较滑润容易快速收拢,不至于使鹌鹑因为套子收拢慢而挣脱跑掉。其次,之所以用两根马尾是对绳套的加固,防止鹌鹑挣断绳套而跑掉。

鹌鹑套子的原理有点像蒙古族的套马杆。

被发现的鹌鹑意识到了危险的来临,为逃避捕杀本能地一动不动匍匐在原地隐蔽。正常天气此招数确实屡试不爽,屡屡躲过天地和人类的眼睛。但是下雪天,就不会那么幸运了,发现鹌鹑的捕鸟人,正摒心静气,悄悄接近正在隐蔽不动的鹌鹑,达到预定距离,竹竿套子对准鹌鹑的头上方,略微稍高一些,防止惊动鹌鹑从而使其逃脱。栓套子的竹竿最前端轻轻一点鹌鹑脖颈稍后一点儿,鹌鹑受到惊吓本能地往上起飞弹跳,就正好钻入套子中。

套住的鹌鹑如果是雌性则被杀死吃掉,雄性才用来驯养用于斗鹌鹑的的鹌鹑。称为“熬鹌鹑”和“熬鹰”一个意思。

新捕获来的鹌鹑在不给食物的前提下放进一个布袋子。布袋子要绝对不能透明,不能透进任何光亮。一天之内不给进食。第二天放出,用筛子扣住,给少量的食物和水,接着又放回布袋子。以后便在布袋子中放入粮食,本能使饿急了的鹌鹑在黑暗中寻找到了粮食,努力使自己能活下来。

如此数日,布袋子里的鹌鹑适应了黑暗,适应了孤独,更适应了“饭来张口”的庸碌,没有了对蓝天白云的向往,狭小的生存空间使鹌鹑忘记了飞翔,偶有一天放出布袋子,便不再逃跑,也不再飞翔。

在黑暗的奴役下,鹌鹑惊人的漠视了光明和自由,只是变得烦躁、冷酷、和残忍,这就是“熬”出来的鹌鹑为什么为什么那么对同类拼死搏杀的原因。

鹌鹑的悲哀来源于人类的残忍!

过去,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没有形成,现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斗鹌鹑这种习俗渐渐少了,或没有了。

想来,被捕获的鹌鹑到底还没有井底之蛙幸运。井底之蛙至少还能见到一晕蓝天,它生来就在井底,也出不了井底,所以它固执地认为,天也不过如此之大!被捕获的鹌鹑,本应该翱翔蓝天,人类的残忍杀戮了它的本性,使它适应了黑暗,漠视了光明。其实,它属于自然,当放飞于自然。

其实,生活中我们人类自己往往捕获了自己的勤劳和勇敢,把自己的心灵桎梏于安于现状碌碌无为的“布袋子”,忘记了创造的初心,没有了搏击长空战胜困难的勇气。安于衣食无忧的庸碌,适应了懒惰无为。其心思用在了对同类的嫉妒和怨恨。所以,凡事儿鼠肚鸡肠、斤斤计较。

鹌鹑的悲哀在于人类的捕杀,而我们自己的悲哀则在于自己的“心死”!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七绝圣手是谁(王昌龄:不忘初心的“七绝圣手”)
下一篇: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