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什么值得买用户原创:乌鸦火堂
创作立场声明:乌鸦火堂,偏文的理科生。是次时代科幻和异世界脑残粉,总是在挖掘科幻、恐怖电影世界观、武器设定、怪兽种类、飞行器、各种指数统计、电影之外的花边故事,很有趣的!
《哥斯拉2:怪兽之王》大规模点映,相信已经不少朋友看过了。电影本身暂时不做评价,本文还是作为预热,说说怪兽之王——哥斯拉,这个电影史上人气最高的大怪兽的故事
首先要明确的是,茫茫影史中,从1954年《哥斯拉》诞生之日开始,到60年代雷·哈里豪森监制的以《杰逊王子战群妖》《神秘岛》为首的怪兽冒险题材作品,再到70、80年代《红海魔影》、老版《战栗无底洞》为代表的惊悚类怪兽电影,乃至内地热卖的《环太平洋》和传奇影业以《哥斯拉》《金刚:骷髅岛》为首的怪兽电影宇宙,哥斯拉虽不过是沧海一粟,但论其影响力,可称得上是引领风潮的宗师级作品。
下面就来剖析一下哥斯拉这个巨型魔怪,从诞生到发展再到如今的形象。为科幻电影和怪兽电影带来了什么。
PS,关于哥斯拉的形象和传奇怪兽电影宇宙的特色,等到电影公映之后再研究)
PPS,哥斯拉的名字都一样,如何区分新老版,为了打消异议,请注意,新版哥斯拉我会用“传奇版哥斯拉”,以区分老版。
一、怪兽的起源:神话与未知
怪兽在文学作品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着奇幻、恐怖类作品的诞生之初,比如我国的《山海经》、《搜神记》,西方的《神曲》等。
★畏惧庞然
这些形象大都来自于各国的神话体系,也就是说,自打人类进化到可以YY的阶段,怪兽就在人类脑海中被先一步创造出来了,翻开我国的神话故事,你可以找到像是龙、狻猊、趐屃这些生物,名曰“神兽”,但这些生物除了草泥马之外都是来自于我们的幻想。我们的祖先对大自然的好奇以及敬畏促成了怪兽的发展,进而演化到文学作品。而且古人们对拥有庞大体型的生物存在一种本能的畏惧,这也就促成了怪兽的最大特点,它们都是一些庞然大物。
★源于未知
可以说怪兽起源于神话作品,而神话来自于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想象,这样也构成了怪兽的第二大特点:它们是未知的品种。
早年间大王乌贼这个生物属未被确立的时候,这位就荣登怪兽榜,大王乌贼就被定义为一种让所有航海家谈之变色怪兽,1752年卑尔根主教庞毕丹在《挪威博物学》中称大王乌贼为“挪威海怪”,这是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恐惧,造就了怪兽的形象。
二、西创东盛:怪兽之祖与怪兽之王
在文学作品中,很早就出现了怪兽的身影,但在19世纪末电影被发明以来,苦于技术上的无法实现,怪兽的身影在20世纪中才出现。
提起怪兽,很多人都想到了日本系列特摄电影《哥斯拉》,几乎是这部电影引领了影史怪兽肆虐的风潮,其实《哥斯拉》还真不是最早的怪兽电影,怪兽电影起源于好莱坞,早年间最知名的作品就是《金刚》。
1、怪兽之祖
拍摄于1933年《金刚》可以说是怪兽类电影的鼻祖。本片融动画、真人和模型为一体,开了特技片的先河。《金刚》影响了后世许多电影,而且该片为怪兽电影发展出一套最初的模式,这个模式至今未被打破:
★第一、怪兽都生活在远离人类文明的荒蛮之地,要么在丛林、要么在海底,反正是人类去不到的地方都能找到怪兽,而且怪兽身上保留着原始生物的特征,它们不会遵循各种规则,唯一的行动指南就是破坏。
★第二、怪兽会因为各种原因进入人类文明,登陆大都市,所有怪兽的第一任务就是攻击地标建筑,像是帝国大厦、金门大桥、埃菲尔铁塔这些,就跟怪兽提前预习过城市旅游指南一样,哪座建筑最有名他们就朝那里下手。
★第三,怪兽喜欢追美女,大部分怪兽电影中都会存在一个花瓶角色,她们是怪兽追逐、绑架的主要目标,他们甚至会和美女们产生一种跨越种族的无产阶级情感。“美女和野兽”这套模式就是起源于《金刚》。
以上概率为西方怪兽电影的模式,并不适用于东方,以下会细细分析。
PS,最早的怪兽电影
《金刚》是怪兽电影之组,但并不是最早的。
最早的怪兽电影应该是拍摄于1925年的《失落的世界》,改编自柯南·道尔的同名小说,是有史以来第一部怪兽科幻片,也第一部带有定格动画的电影长片。《金刚》的导演梅里安·C·库珀拍摄《金刚》的时候,还向这部电影取经来着。
2、怪兽之王
《金刚》在模式、特效方面的创举影响了后世很多电影,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日本。日本特摄电影是将怪兽片发扬光大的关键一环,其始作俑者就是特摄导演本多猪四郎与设计师圆谷英二。
1954年,日本著名的特摄片导演圆谷英二就受到《金刚》的启发,设计了哥斯拉的形象。而导演本多猪四郎因为当年骑着自行车去过刚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广岛,目睹了人间地狱般的惨状,又在电影里融入了末世危机、存在主义恐慌、反战和科技恐惧的主题。
这一点是《哥斯拉》区别于《金刚》的主要特点,并且发展为一套独立的类型。怪兽来自于人类改造自然的副产品,它们更加凶残、为毁灭人类而生,战争的阴霾和末日景象成为这些电影的主题。
三、核武器代言人:怪兽之王的演变始末
哥斯拉被称为“怪兽之王”不无道理,这个横行于全球的大怪兽,其形象经历了从阴郁到中立再到保卫者的转变,而且绝对是以量取胜。
1、哥斯拉名称的由来
之前有传言说,“哥斯拉”这个名字来源于当时东宝株式会社后台的一名高大肥胖的道具师的名字,后来该说法被证实为谣传。
在1998年对本多猪四郎的遗孀采访中,后者声称这只不过是个玩笑。哥斯拉的日文名为“ゴジラ”,其真正含义来自于日语单词“大猩猩”与“鲸鱼”的结合体,由圆谷英二所创。在圆谷最初的设想中,这个怪兽具备了金刚与鲸鱼的双重特点:庞大的身躯、力大无穷、来自于海洋,于是便有了“哥斯拉”一词。
哥斯拉的罗马拼音为“Gojira”,正确汉文名称为“吴尔罗”,而随着《哥斯拉》后来被引进西方,在西方的罗马拼音系统中,按其发音拼写为“Godzilla”,最终成为官方英译名称。哥斯拉的中文称谓来自于英语名称的音译,如果按照日系发音,则是“哥吉拉”。
2、愤怒猛兽孑然一身
《哥斯拉》的灵感来自于《金刚》,但其形象设计却与后者没有任何关系。哥斯拉的外形是集大成的产物。
首先以圆谷英二为首的特摄团队参考了1953年公映的美国怪兽电影《原子怪兽》中的巨型恐龙,片中原子弹爆炸实验释放了冰层中沉睡一亿四千年的恐龙,进入纽约大肆破坏,《哥斯拉》的故事模板沿用了这一路线。
在外形上,艺术总监渡边明参考暴龙、禽龙、剑龙以及鳄鱼的外形了,将它们的形象合为一体,形成了哥斯拉纵横60年的固定造型:暴龙(蜥臀目)般的直立身躯的姿势,禽龙(鸟臀目)粗壮有力的上肢,剑龙的尾刺与背后骨板,全身披挂着鳄鱼的鳞甲。
同时为了强调哥斯拉与核弹之间的关联,其刮痕般的皮肤纹理来自于广岛核爆幸存者身上的伤痕。(不放图了,可参考HBO新剧《切尔诺贝利》)
哥斯拉在电影中被描述为被核辐射污染的巨大、暴力的史前生物。高达50-100米的身躯、发达的肌肉和不受常规武器危害的体质。
1954年电影中哥斯拉的“扮演者”中岛春雄拥有柔道黑道,甚至为哥斯拉设计了很多打斗场面。而其招牌性的武器产生自体内、由口中喷出的蓝色和红色的辐射火焰,东宝特效部门最早采用天然气和手工绘制的火焰来完成这一视觉效果。
3、流行文化的起点
哥斯拉是日本流行文化的标志之一,开创了怪兽特摄片的风潮。
1954年第一部《哥斯拉》电影公映时空前火爆,哥斯拉近似人形般的体态和笨拙的动作赢得了很多观众喜爱,它在城市中大肆破坏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而哥斯拉被核辐射污染的出身也得到了日本观众的积极回应。
哥斯拉的出现代表着人类应用科技不当造成的副产品,一直以来哥斯拉被认为是核弹危机的寓言,这对本土遭受过原子弹袭击的日本民众有着独特的意义。在早期的《哥斯拉》作品中,这个大家伙可怕、凶猛的象征,被核污染的体质导致其将一切怒火撒向人类。
哥斯拉代表着以核威胁为首的科技恐惧,在当时冷战、核武器阴霾下特殊环境下,成为哥斯拉走向世界的一个主要原因。
4、核威胁到“核威慑”
而真正让哥斯拉走向世界的,并不是其阴郁的形象。
自从1954年,哥斯拉成为日本类似电影、动画、漫画的怪兽原型,哥斯拉的成功激发了魔斯拉、基多拉等其他怪物形象的诞生,随着科技恐惧的淡化,以哥斯拉为首的怪兽定位也发生了转变,它们从最开始的令人恐惧、阴郁负面的形象逐渐趋于多元化。
哥斯拉逐渐成为一个中性怪兽的代表,有时甚至会站在人类的一方包括地球免受外来入侵,比如1964年《三大怪兽 地球最大决战》中,大怪兽就已经成为正义的化身,这也是《哥斯拉2:怪兽之王》的故事灵感来源。
还有1972年《战龙哥斯拉之决战宇宙魔龙》里,哥斯拉甚至保卫地球抵御外星侵略者。
这一切转变归根结底,还是在于随着战争年代的远去,人们对这种威慑性力量的从担忧变成了敬畏。就像核武器,哥斯拉因为诞生的契机,一直以来就是核武器的象征,直到现在也没变。但如今大核定位却变了,因为最开始研究出这种武器出来,人们觉得会毁灭地球,当然害怕了。而如今核武器的存在更像一种威慑力量,有了核威慑的存在,大家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反倒是维持了长久的和平,这就是哥斯拉如今的定位。
您说它是正义的化身吗?不一定,保护地球也是有代价的。
所以就像《哥斯拉2:怪兽之王》的章子怡说得那样:它(哥斯拉)是我们这一边的,或许只是暂时的。
5、流行文化的根基
但流行文化这一块是板上钉钉了,主要是时代风向标变化。由于市场的需求,哥斯拉变成相对柔和,怪兽特摄电影也渐渐的向儿童开放,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其衍生品对于日本动漫、模型产业也有深远的影响。
1950-1970年代是日本怪兽特摄电影的黄金时代, 在1975年的《机械哥斯拉的逆袭》后随后东宝公司停止哥斯拉的拍摄。直到9年之后1984年哥斯拉重新回归,变得更加单纯。哥斯拉依然会破坏,但它代表了自然的力量,无论人类还是其他怪兽,只要危害自然危害地球,哥斯拉总是会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合适的地方。
传奇版《哥斯拉》大致也是沿用了这一设定。
从核威胁的代言人到自然界的守护者,从人人畏惧的阴郁怪兽到中性逐渐呆萌化的哥斯拉,这一点正是大怪兽走向世界的关键之一。
四、后世影响:开创特摄的黄金时代
《哥斯拉》的另一大贡献就是像日本特摄电影界输送了广泛的人才。1954年电影公映之后,多猪四郎与圆谷英二再接再厉,发展出多部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怪兽特摄片,不断为怪兽电影的发展设定新的模式。
1、人才输送
其中本多猪四郎拍摄了很多不同风格、不同模式的怪兽电影,包括周身剧毒的蘑菇人玛坦戈(来自《蘑菇人玛坦戈》,1963年),让巨大无比的怪物进行自由式摔跤式的PK(来自《科学怪人对地底怪兽》,1965年,这部电影也是《环太平洋》的灵感来源);
而圆谷英二在1965年拍摄了日本特摄史上第一部以怪兽作为主角的特摄连续剧《奥特Q》,次年再接再厉拍摄了特摄片另一大标志《奥特曼》系列。
2、怪兽军团
2019年,哥斯拉65岁生日,至此日本东宝株式会社拍摄了30多部哥斯拉电影,最后一部是2018年的动画片《哥斯拉:噬星者》。
怪兽形象也是不胜枚举,单单是东宝公司的怪兽前前后后一共出现了48种之多,比如:
▲雌性会产卵的变身怪兽魔斯拉:1961年《魔斯拉》首次出现
▲像翼龙一样会飞的拉顿:1955年《空中大怪兽拉顿》首次出现,并与哥斯拉、魔斯拉并称为东宝三大怪兽。
▲哥斯拉最大的对手、宇宙最强邪恶怪兽、三头双尾飞龙——王者基多拉:1964年《三大怪兽 地球最大决战》中首次出现
上述,三位,都在《哥斯拉2:怪兽之王》中登场。
▲来自外星的机械怪兽摩杰拉:1957年《地球防卫军》首次出现
▲还有由于氢弹实验而复活的恐龙化成怪兽后的生物,首次出现于1955年《哥斯拉之逆袭》,是哥斯拉第一个交手的对手,名字非常好听,叫安吉拉斯。
▲另外还有来自大映公司的、像乌龟一样的加美拉:1965年《大怪兽加美拉》首次出现。知名度不亚于东宝哥斯拉
太多了,不再列举,这本书可以参考
3、怪兽好对手
当年《奥特Q》和《科学怪人对地底怪兽》,本多与圆谷大神两位好基友开发了怪兽PK这种非常流行的模式,也影响到了后来的《奥特曼》系列。
东宝公司经常安排各种怪兽互相PK,像是《哥斯拉vs王者基多拉》、《哥斯拉vs摩斯拉》《哥斯拉·伊比拉·摩斯拉 南海大决斗》等等电影。而且为了向怪兽鼻祖电影《金刚》致敬,哥斯拉和金刚也曾经有过交手,1962年《金刚对哥斯拉》成为当时哥斯拉作品的票房最高的一部。
别看日系怪兽种类繁多,但模式都是遵循了《哥斯拉》以及《奥特Q》这些开山作品的模式,形式相对美系怪兽比较单一,但让观众乐此不疲的就是这些奇形怪状的怪兽以及互相PK时带来的震撼。
PS、特摄片与特技片
特摄片是是日本的国策电影,但并不是日本独有的。
“特摄”这两个汉字(日语为“特撮”),广义上就是特技电影。特摄片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实景拍摄微缩模型的运用,而随着《哥斯拉》的诞生,拍摄穿着特殊服装进行的带特效的特技表演也被定义为特摄片的主要特征。
“特摄之父”圆谷英二担任特效的《夏威夷大海战》(又名《珍珠港空袭》)被认为是日本第一部特摄作品。
1954年,日本东宝公司推出日本第一部怪兽特摄电影《哥斯拉》,其领先欧美流行的定格拍摄的拍摄手法如穿上道具服扮演怪物造成的视觉冲击,对西方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很长一段时间,欧美也开始流行皮套和等比例微缩模型拍摄。斯皮尔伯格、蒂姆·伯顿等大师都深受日本特摄的影响。
但特摄片和特技片二者之间的界定,只要走出霓虹国就非常模糊。比如1933年的《金刚》,就是这种拍摄方式,甚至我们86版《西游记》,就是大量运用缩微模型和演员“钻龙套”的拍摄方式,但没人管他们叫特摄片。
但如今呢?随着CGI技术的发展和观众审美的提高,特摄电影的拍摄技法在如今则是显得比较落伍了。举个例子,特摄片中为了追求真实效果,爆炸等场景皆是真实的运用,这也是特摄片的特点之一,被破坏的飞机、坍塌的楼房甚至火山爆发都是比例道具模拟产生的效果,这样一来就导致特摄片的成本很高。
而如今用CGI技术就能完成上述视觉奇观,这样就导致传统特摄技术影片逐渐没落。
但是,特摄片作为一种象征地域文化的片种,就像我们武侠片中的“吊威亚”一样,是不会消失的。因为这类作品,代表了趣缘文化。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进化,比如2016年的《新哥斯拉》,其中就运用了大量CGI技术,与缩微模型道具融为一体,造成很符合当代审美的视觉效果。
可见,这类电影,就跟特技片没什么区别。但日本的特摄片,就跟我们的武侠片一样,是有着一定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而约定俗成的片种。可以进化,但绝不会替代。
五、哥斯拉西方之旅:多文化融会贯通
《哥斯拉》在日本大红大紫两年后,于1956年登陆美国,开启了东学西渐的过程。
1、哥斯拉在西方
美版由导演特里·莫尔斯重新剪辑,对原版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淡化了之前阴郁和核威胁的内涵,包括加入了雷蒙德·布尔饰演的美国记者角色,并且命名为《哥斯拉:怪兽之王》面向北美发售家庭录像带。
一年之后美版回到日本,“Godzilla”也是从那时开始成为正式官方译名。正因如此,原版电影在西方称为怪兽死忠的殿堂级至宝,包括吉尔莫·德尔·托罗在内的粉丝当年都是拿着日语版本进行研读。
直到2006年9月,美国一区发行了《哥斯拉》DVD,其中包含了美版和未剪辑的日版,并进行了重新配音,这是原版第一次以商业渠道在北美公开发售。
2.无孔不入的经典巨兽
以《哥斯拉》为首的日本特摄片在西方属于小众的Cult电影,虽未大范围流传,随着人设的变化,哥斯拉的形象却在不经意间走红。与同类作品相仿,这种以新颖猎奇效果为主的怪兽形象是其从亚文化进入主流文化的推动力。哥斯拉作为影史上体型最大的虚构生物之一,所获荣誉无数。
在1996年的MTV颁奖典礼上,哥斯拉被授予终身成就奖,这是影史上第二个获此殊荣的虚构角色。
2004年《哥斯拉》诞生50周年之际,哥斯拉留名星光大道,以表彰这个大家伙在电影中的成就。哥斯拉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也使之进入到各种领域。
漫威漫画也找到过东宝买过哥斯拉改编版权,出版过《怪兽王哥斯拉大战复仇者联盟》的漫画,其中哥斯拉跟、神奇四侠都有过交手。
NBA篮球巨星查理·巴克利曾在一则耐克广告中击败过哥斯拉,“国际海洋保护协会”中一艘监督日本渔民禁止在南太平洋的鲸鱼保护区中捕杀鲸鱼的船只名称就是“哥斯拉”。在2011年本田奥德赛汽车的广告中出现了一只会喷火的巨型蜥蜴,此举甚至遭到了东宝公司的起诉。
哥斯拉的名声和形象甚至蔓延到了科学领域,就有古生物学家曾经研究过哥斯拉在进化史和生物学投机性中出现的可能性,一种灭绝与侏罗纪晚期的海洋巨鳄安第斯达科龙的绰号就叫哥斯拉,1997年古生物学家肯尼思·卡彭特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兽脚类恐龙化石,经过分析发现该物种的头骨、鳞甲与手趾与哥斯拉相仿,干脆直接命名为“哥斯拉龙”。
3、哥斯拉在好莱坞
哥斯拉随着文化的潮流进入西方,带着日本的特摄电影的风范,甚至刮到了好莱坞,《侏罗纪公园2》里有几个日本人看到了霸王龙后逃跑的时候说的是“为什么我离开了日本还要来找我”;《亲爱的我把孩子放大了》这片里,巨大化的小孩在拉斯维加斯大肆破坏的时候,有日本游客看到他惊呼“Gojira”!
顺便说下,都知道吉尔莫·德尔特罗是哥斯拉的粉丝,其实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也是,根据圆谷英二孙子的书里的内容,年轻时的斯皮尔伯格去日本找圆谷英二取过经,斯皮尔伯格是公开的哥斯拉影迷之一。
此外还有就是乔治卢卡斯,圆谷英二的特摄手法对工业光魔这个历史最伟大特效公司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如下是部分翻译,来自奥特曼吧
4、两版电影
好莱坞翻拍过两版《哥斯拉》作品,1998年由罗兰·艾默里奇拍摄的《哥斯拉》尽管在视觉效果方面异常突出,但仍然被死忠们认为是失败作品。
除了形象上的差异,主要原因在于第一部电影中哥斯拉曾被明确描述为雄性生物,而翻拍版则成为雌雄同体,还会产卵,并且这位还不会吐火,变成了典型的西方式怪兽。为此东宝公司将美版电影中出现的这只生物命名为“齐拉”,并在在随后作品,包括《哥斯拉之终极战役》和相关动画片中有过登场。
另外一部,便是2014年的同名作品,传奇版《哥斯拉》,而且随着第二部的开启,本片也与《金刚:骷髅岛》完成了联动,传奇怪兽电影宇宙完成了整合,下一部就是有着文化渊源的鼻祖与宗师之战——《哥斯拉大战金刚》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