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_王重和
滑铁卢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以南20公里处,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其闻名于世还因为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在此陷入了穷途末路。那年笔者出访比利时,在阿尔莱先生陪同下慕名去了滑铁卢。
昔日战场一片谧静,中央有座50米高的土丘,这是联军统帅威灵顿战后命当地妇女背土垒起,丘顶铁狮用缴获的法军枪炮熔铸。攀228级台阶登上土丘凭栏远眺,整座战场尽收眼底。朝北看两条斜向公路夹着的三角地带是当年英军主阵地,麦田和荆棘丛中曾埋伏无数火枪兵;往南是一马平川的旷地,尽头乃拿破仑的大本营。
狮子丘
战役开始时许多人都以为拿破仑必胜无疑,但结果却是兵败如山倒,以至于到后来滑铁卢竟成为失败的代名词。因而来此参观的人都会问:拿破仑为什么会失败?
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说拿破仑身边缺少良将的,元帅内伊消极刻板,他的属下戴尔隆赶到普军侧后正打算实施致命一击,不明战局的内伊却将其严令调开;格鲁西昏庸无能,他率领的援军迟迟没有赶来滑铁卢;拿破仑一生培养将帅无数,关键时刻却无人可用。也有说拿破仑战术失当的,当时法军和英军兵力相当,但加上普鲁士援军因素,法军便处于劣势,令人不解的是拿破仑不但没有集中优势兵力分割歼灭英军,反而分兵追击普军。还有说拿破仑身体欠佳的,经历第一次失败后,拿破仑精神萎靡,体力不济,大战前常两眼失神,步履踌躇,举止茫然,好几次昏然欲睡。
拿破仑自己则把失败归于宿命论,晚年的他回忆起滑铁卢战役时常说:“天亡我也,非战之过。”总认为要不是命中注定,就算有上述一切原因,“那场战斗本来也该我赢的。”因为不满足这些解答,笔者在狮子山上思索了很久,联系西谚“a wrong man in the wrong place at the wrong time”,将其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原因。
西欧属温带海洋气候,降水适中,分配均匀。但滑铁卢决战前一天,拿破仑挥师追击英军时,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顷刻间道路被冲毁,田野一片泥泞,法国骑兵不得不停止追击,使狼狈逃窜的英军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当晚拿破仑一夜未睡,在狂风疾雨中骑马巡视各处阵地,做好了战斗准备。
1815年6月18日晨六点,按拿破仑脾气早该开火发起进攻了,但彻夜未停的大雨致使满地泥泞,那270门大炮都陷到了轮轴,根本无法进入阵地。拿破仑可是使炮高手,22年前在土伦,他一炮成名,今天他还指望大炮为他轰开一条胜利之路。然而直到中午十一点雨停,将一小部分大炮拖入阵地才勉强发起攻击。这场雨使得善于打运动战的拿破仑无法发挥炮兵和骑兵的机动作用,丧失了宝贵的五个小时,要知道傍晚时分再给他一小时,或许便可将英军全数歼灭。
当法军发起攻击时,英军都隐伏在高地战壕里,统帅威灵顿站在一棵榆树下,炮弹落在身边也纹丝不动。他是个老谋深算的军人,战前踏遍了这块高地,知道有个陷阱正等着拿破仑。
法军三千铁骑呼啸着冲上高地,忽听得前锋战马发出一阵撕心裂肺的呐喊,山脊上有一条深4米宽10余米的沟,整个进攻纵队就像一发炮弹出膛后根本停不下来,冲在前面的骑士和马匹跌下深沟,一个压着一个,一片压着一片,直到那条深沟被人马填满,余下的骑兵才从他们尸体上踏过去继续冲向英军。这支杜布瓦旅是拿破仑的精锐之师,不久前还夺取了英军多面军旗。
我们穿过一大片裸麦田爬上高地,岁月沧桑。那条深沟早已荆棘杂草丛生,只能依稀分辨当年的宽阔和深壑。阿尔莱先生的祖先曾追随拿破仑征战,他用十分遗憾的口吻对我说:“英军占此地利,使法军进攻一开始便大伤元气。”
拿破仑发起攻击前曾问向导拉科斯特前方是否有障碍?拉科斯特斩钉截铁地说没有,拿破仑轻信了他的话。滑铁卢战至最后就像两个负伤恶斗的人,双方都在等待援军到来。但对拿破仑来说,是救星没来反见厉鬼,普鲁士援军在副司令比洛率领下及时赶到,与英军合力击溃了法军。
比洛来援时路非常难走,士兵全都泥淖满身,在森林里还迷了路,是一个牧童给他指了一条顺利抵达的出路,要是走其他道路都会遇到不容炮队通过的裂谷。我们从高地下来,看见一条去弗里蒙方向的公路,听阿尔莱说丛林边恰是当时普鲁士援军阵地,那座小教堂外墙上还留着深深的弹痕。身历其境回味历史,令人感慨万千,拉科斯特和那个牧童都是滑铁卢当地说法语的瓦隆人,他们为什么不帮助同种同文的拿破仑而要帮助异族呢?
拿破仑一生征服过无数欧洲国家,他常打着民族解放旗号,但所到之处却吞并土地,掠夺财富,征发壮丁,榨取血税,搞所谓以战养战,弄得天怒人怨。法国作家雨果谈及滑铁卢战役时说:“全世界要是都萃集在一个人脑子里,那就是文明的末日。人世间已苦于不胜负荷,冥冥之中便会有一种神秘的呻吟上达天听,他的倾覆是注定了的。”失人心者失天下,天才如拿破仑也在劫难逃。
拿破仑的故事结束于滑铁卢。1815年6月18日晚,拿破仑见大势已去,泪流满面,在昏暗月色下匹马跑过尸横遍野的战场,连夜返回巴黎,4天后签署退位诏书,10天后告别母亲,去了距巴黎2000多公里的圣赫勒拿岛,他心里很明白,自己一生的戏文就此落幕了。
从狮子山下来,笔者顺道参观了山脚下的滑铁卢战役纪念馆。这是一座白色圆形建筑,用图片、实物和音像制品向游人介绍这场战役。
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展馆负一层环形墙壁上饰有一幅110米长、12米高的油画,是法国画家路易·杜默兰绘制的滑铁卢战役全景画。油画前景还设置了战马、伤兵、倒塌的茅草屋等模型,参观时耳边传来了战马的嘶鸣、枪炮的轰响、战士的呼喊,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切实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我在纪念馆附设的卖品部里买了一尊拿破仑雕像,雕像再现了拿破仑紧锁眉头、愁绪满脸的形象,与景点给人印象非常贴切。令人奇怪的是纪念馆内竟然找不到一丁点有关威灵顿的痕迹,听说滑铁卢战役后比利时国王授予威灵顿滑铁卢亲王一世的称号,将小镇周边1083公顷森林和土地都赏赐给了他,并且可以世袭罔替,但威灵顿在当地并没有留下威名。
笔者曾在纪念馆问售货员有没有威灵顿的雕像?她竟然反问:“谁是威灵顿?”似乎从未听说过这位滑铁卢战役胜利者的名字。
确实论打仗威灵顿根本不是拿破仑的对手,拿破仑26岁刚出道时,曾在意大利战场把威灵顿打得落荒而逃,躲进一处农舍草堆里,他看见有只蜘蛛正在结网,尽管蛛丝一次次被风吹断,依然锲而不舍,将蛛网织成。威灵顿从中受到鼓励,后重整旗鼓,终于成为一代名将。
(本文已刊载于78期《焦点视界》,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谢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