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源:辛及辛姓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辛,象形字,读作xīn。1.甲骨笔墨形有两种:(1)上为倒三角,下连一竖,一竖上有两个支配对称的短斜线;(2)在第一个字形的基本上,在倒三角之上加一横。2.金笔墨形线条化,有三种:(1)商代金文大多字形与甲骨文第一种字形相反,有的把空缺处填实;(2)商代后期“祖辛敦”、“冀父辛卣”金笔墨形在一竖下端增长一个涂实的圆点;(3)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金文承接商代金笔墨形。篆文划一化,隶变后,楷誊写作辛。异体字?。是莘[xīn]字的初文。原本细辛。
辛字的演化
细辛,又称小辛、少辛,多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纲、马兜铃科。细辛根状茎直立或横走,有多条须根。叶通常2枚,叶片心形或卵状心形,花紫玄色;花梗长2~4cm;花被裂片三角状卵形,果近球状,直径约1.5cm,棕黄色。花期4~5月。 细辛喜阴恶阳,喜好生长在阴湿的情况中,气温高于35℃时,叶片繁茂。多生长在林荫、山沟的湿润土壤中。因有很多须根,折断后会分发射辛辣的气味,吃起来麻辣,因此称为细辛。
细辛
细辛是一味中药,入药局部是其根部。具有祛风、散寒、行水、开窍的成效,具有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等作用。
我国生长的细辛分为三种,分散是北细辛、汉城细辛和华细辛。北细辛分布于东北边及山西、陕西及山东、河南等地;汉城细辛分布于陕西、山东、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华细辛分布于辽宁。
细辛的根,主要入药局部
远前人活着情况恶劣,抱病之后只能就地寻觅某些植物吃,以减小病痛。细辛就是这莳植物。为了让各位记取它,人们就用标记纪录下去,写作辛。辛字甲骨笔墨形的倒三角形和一竖,是细辛心形叶子加叶柄演化而来,而两侧对称的短斜线则是细辛的花茎。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在甲骨上的,因此心形的圆线条变成了倒三角形。
由于辛字被引申义自用,细辛这莳植物便另造莘字表现。
《说文解字》以为,“辛,秋时万物成而熟”,“辛,辠(罪)也”,并以为“辛……象人股”。由于许慎没有见到辛字的甲骨笔墨形,因此,其对辛字只能依据辛字的引申义举行解读,显然不确切。
有的字书以为,辛的甲骨文象刑具,原本是刑具,大概以为是一种施刑的刀。这种表明但是是殽杂了辛字和带辛的字。而一些带辛的字中的辛但是不是真正的辛字,而是从其他字形演变成楷书之后才变成辛的字。具体情况见辛的衍生字(另文解读)。
辛字的引申义如下:
1.细辛吃在嘴里让人舒服,引申为痛楚,哀思,伤心。魏晋·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之十三》:感受怀酸楚,怨毒常苦多(感受中夹带着酸楚,仇恨形成更多痛楚)。
2.细辛的味道又辣又苦,引申为劳苦。《左传·襄公九年》:匹俦辛劳垫隘,无所厎[dǐ]告(男人女人都辛劳健康,没有场合可以诉说)。如,辛劳,辛劳,艰苦。
3.引申为辛辣带来的酸痛。《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è]鼻渊(胆移热于脑,则鼻梁内以为辛辣而成为鼻渊)。
4.引申为对味觉产生剧烈兴奋的食品,进一步引申为兴奋的味道。(1)《周礼·天官·疡医》:凡药……以辛养筋(但凡药物……辛辣的可以舒筋)。(2)《楚辞·招魂》:大苦醎[xián]酸,辛甘行些(大苦与咸的酸的有滋有味,辣的甜的也都用上)。如,辛辣,辛香料,五辛菜(葱、蒜、韭、蓼蒿、芥)。
5.天干第八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编年、月、日。《左传·隐公元年》:五月辛丑,大叔出走共(五月二十三日,大叔段又逃到共国)。如,辛亥年,辛酉月。
辛姓来自辛国,辛国来自细辛。细辛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在我国东北边及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由于细辛闻着辛香、吃着麻辣,并且有医治一些疾病的作用,早就被人们熟悉了。最早熟悉细辛疗效的氏族部落,就把辛字作为本人的图腾标识,创建方国,称为辛国。
从纪录上看,汗青上有多个辛国。
最早的辛国在今陕西省合阳县。合阳县至今另有特产细辛,这为辛国的存在提供了依据。据《元和姓篡》纪录:“夏后启别封于莘,子孙去草为辛,遂为辛氏。”这标明,辛国早在夏代创建之前就已存在。夏启派庶子占领并统治辛国。辛是莘的初文,莘是辛的衍生,重申辛是一种草。因此,以为辛源自于莘,但是是搞反了。莘来自辛,且读作xīn,而不是shēn。
山东省曹县县志纪录:“夏本有莘国,伊尹耕此,与陈留莘城为兄弟之国”。这分析,这两个场合都以前由于有细辛而创建过辛国。山东省莘[shēn]县也有伊尹活动遗址。大概,曹县和莘县都以前是有莘国的地区。
别的,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有个高辛镇。传说,黄帝的曾孙帝喾[kù]出生在高辛,因此称为高辛氏。
据文献纪录,辛姓泉源有:
1.出自姬姓。相传,黄帝之后有高辛氏帝喾,自后代子孙有去高字改为辛氏。
2.出自莘姓。①夏王启封庶子于莘(故城在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方),创建莘国,自后代性孙以地为氏,称莘氏。有的子孙去艹头为辛氏。②上古有莘氏,后创建莘国,其故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曹县莘冢集南。其国人有以莘为氏的,后改为辛。
3.出自赐姓。北周有赐项氏姓辛,自后皆显于唐代,此支为天水辛姓。
4.出自少数民族。满族、土族、藏族、土家属、仡佬族、苗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辛氏族人分布。
辛姓云云生齿120多万,依照生齿数目排名最新第 153 位。
诗曰:
辛指细辛是象形,
祛风散寒可治病。
辛劳积极终有成,
不辞辛劳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