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刘宋取代东晋,在中国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汉人政权,史称“南朝”,嫡传华夏文化之正朔,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奉南朝为正统。
这其中,“南朝宋”则是由宋武帝刘裕一手创立的,也被后世学者认为是: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国家。其实,刘裕并非名门望族,而是在东晋末年逐步兴起的一支新生力量。他在与东晋四大家族的皇权争夺争中取得胜利,并最终被封为王,建立了宋王朝,史称“刘宋”。
刘裕祖籍彭城,乃春秋时宋国故地。由于其出身贫寒,所以,在经历了东晋时期的战乱生活之后,他吸取其因大族兴兵,造成时局动荡的经验教训,故而,在他上台之后,不再重用各大世族,而是在更多的寒门子弟之中选用人才。至于兵权,他则交给自己的皇子处理。
可以说,他这样的做法,极大地规避了世族掌权,伺机篡位的风险,但是,也引起了皇子之间对于权利的争夺,后期更演变成了手足相残,这也许是刘裕没有想到的。南朝宋经历了前两代皇帝之后,迎来了其历史上最为贤明的统治者宋文帝刘义隆。
刘义隆在位三十年,是刘宋王朝最为繁荣的时期,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南朝疆域方面,刘宋为南朝四朝疆域最大的一个朝代。强盛时,据关守河,北部防线到达潼关、黄河一带,与北魏划黄河为界,西至四川大雪山,西南包括云南,南至越南中部横山、林邑一带。
但是,再贤明的君主,也有犯糊涂的时候,刘义隆也不例外。
公元450年,宋文帝不知道为什么,开始了北伐,与魏国交战。但因为北魏太武帝亲率骑兵突击成功,使得南朝的损失更加惨重。当然,北朝也并没有因为此次战争得到什么好处,相反,众多士兵身染重疾,使得国人怨声载道,随后,北朝政局陷入混乱。
南北双方的军事实力锐减,使得双方没有能力再次发动战争,南北方的局势一度也因此而稳定了下来。直到文帝死后,他的儿子宋孝武帝和宋明帝先后称帝,但是,这两位皇帝都是暴君,不仅没有让刘宋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反而使得政治统治混乱不堪,最终,刘宋宣告灭亡。
作为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出自贫寒之家。年轻时候的刘裕好赌,并没有什么正经作为,直到后来投在了将军孙无终的门下做了司马,才开始有了正业。刘裕善战,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不仅平息了战乱,还先后击败孙恩、卢循,灭了桓玄、刘毅,夺巴蜀、讨南燕、灭后秦。
至此,他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士兵,成长为了青史留名的军事将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辛弃疾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就是赞扬刘裕军事功绩的诗句。
刘裕最开始只是孙无终的司马,并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到了东晋隆安三年,孙恩起兵反对东晋,并得到了众人的响应。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反对力量,东晋政府迅速派谢琰、刘牢前去镇压,二人均是有名的大将。刘裕经过孙无终的举荐,投到刘牢的门下,做了一名参军。
在跟随部队征战的数年间,刘裕屡立战功,大挫敌军士气,使得他的军事才华得以显露,并在军中小有名气。刘裕不仅骁勇善战、胆识过人,还有勇有谋,有他参与领导的战斗,大多以少胜多,军事才能可见一斑。
刘裕治军有方,纪律严明,他所带领的部队,可以说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因为功绩显赫,刘裕被封为了建武将军,并在他的追讨下,逼的孙恩投海自尽。东晋经过孙恩的起义之战,兵力锐减,元气大伤,这给早就盘踞长江上游,储备军力伺机而动的桓玄以可乘之机。
402年,桓玄起兵东下,杀了司马元显,逼死刘牢,势力不断壮大。刘裕此时只得先行投在桓玄门下,韬光养晦。刘裕战功赫赫,在当时非常有名望,这也使得桓玄对其加以重用。但桓玄妻子刘氏,却认为:刘裕非等闲之辈,不可能甘愿屈于人下,提醒丈夫尽早除之,以绝后患。
但是,桓玄认为:刘裕是个人才,希望利用他为自己开疆破土之后,再处理他。人算不如天算,桓玄算计刘裕,其实,刘裕也在盘算桓玄。在元兴三年,刘裕假借打猎之名,召集了百余人在京口杀了桓修,和桓修的弟弟桓弘。并在众人的推举之下成了盟主,带领大家兴兵起义。
桓玄见情况不妙,挟持着晋安帝跑到了江陵。刘裕则坐镇京师,命人一路乘胜追击。经过一个月的激战,桓玄最终被杀。次年的三月,刘裕迎来晋安帝,并辅佐其再次登上皇位。为了奖励刘裕的功绩,晋安帝任命刘裕掌管军权,处理朝政,并封其为宋王。
跟很多被挟持过的皇帝一样,让晋安帝再登皇位,只不过是刘裕的“缓兵之计”,真正想当皇帝的还是刘裕自己。不久之后,刘裕掌握了当朝的政权和军权之后,便将晋安帝“劝退”了,自己登上了皇位,开创了“南朝宋”。
参考资料:
【《宋书·文帝本纪》、《资治通鉴》、《南朝政权的更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