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菲利普斯曲线)

更新时间:2023-07-26 12:49:36 所在栏目: 生活常识点击量:

菲利普斯曲线(Philip Curve)是经济学家菲利普(A.W.Phillips)于1958年在英国《经济学杂志》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它是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存在着一定关系的曲线。一般来讲,失业率越低,通货膨胀就越高,反之失业率越高,通货膨胀就会越低。例如随着经济低迷造成失业人数的增多,雇主就会减少对失业者的需求,从而限制工资的上涨,最终导致通货膨胀率降低;反之,失业率较低时,雇主需求增加,从而拉动工资水平上涨,从而推动通货膨胀率上升。

但是,当通货膨胀率较高时,很多人就会开始担心通货贬值的问题,因此投资者就会减少投资需求,从而间接导致失业率上升,最终要导致通货膨胀率稳定下来,但是由于通货膨胀此时已经升至一定高位,因此失业率仍然会维持在一定水平上,说明菲利普斯曲线存在着拐点的存在。

综上,菲利普斯曲线(Philip Curve)描述的是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有一定关系的曲线,其中存在着一个拐点。一般来讲,随着失业率的上升而呈现通货膨胀率逐步降低的形态,反之亦然,但当通货膨胀率升高到一定水平时,则会出现拐点,经济进入中性区,失业率就不再下降,从而形成通货膨胀率一定水平的限制。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收藏本站(go百科网),方便后期可以关注更精彩的最新资讯,谢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