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开拓新领域,打破传统的思维路径、跳出原有的行为框架和认知偏见,进入广阔的新世界。
而在创新思维的背后,是无数个拥有创造力的人才,彷佛在“灵光一闪”后,他们就拥有了颠覆世界规则的奇思妙想。
但事实上,大多数创新的诞生都需要创新者们长期的思考和验证,而且存在一定规律,也就是所谓创新诞生的秘密。
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创新型人才是如何思考的,了解“秘密”背后的规律,enjoy~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世界诞生了林林总总的社交圈和学术圈。
人类的天性通常是不愿意把他们的注意力放到观点不同的任何人身上,任何让他们感到不舒服、不认同的观点,大部分情况下,被选择性过滤掉,创新往往一开始就被扼杀在摇篮里,淹没在我们的时间线。
数字媒体巨头开发的个性化推荐算法,正在加速人类的部落化。
无论是人类数字世界的twitter、微博、facebook、还是微信、抖音或快手,还是不断在构建一个又一个认知茧房,不断提供强化我们已有观念的内容,多元化的对立观点和逆天的创新型思维往往就像水泥一样被冻在冰层里。
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
人类文明的进程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创新推进的,只有创新型思维才能帮助我们开拓新领域,打破传统的思维路径、跳出原有的行为框架和认知偏见,带领人类前往更加广阔的新世界。
创新思维的背后是无数个拥有创造力的人才,他们被大众认为是天才,在一次“灵光一闪”后就拥有了颠覆世界规则的奇思妙想。
当我们在讲述创新型人才时,总是将他们涌现新想法复述为 “一瞬间的顿悟”,强调他们的与众不同与天赋。
不过事实上,大多数创新的诞生都需要创新者们长期的思考和验证,并且存在一定规律,目前一些研究者已经发现了 “创新” 的诞生秘密。
TED大会就曾经邀请不同领域的跨界演讲者们讲述“到底什么是创新精神”以及“创新型思维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这些各领域的研究者们发现这些创新者们生存在如热带雨林一般的世界中,虽然死亡和竞争失败是常态,上万亿种子中只有少数可以开花结果,但是生存下来的“创新的种子”都有一些相似的特质和思维路径。
创新的确有迹可循,并且可以被大多数人效仿。
01 逆行是创新者们的必杀技
逆行是创新者的一种底色,逆行让我们走出认知舒适区,从事物的反面或侧面重新认知事态。
逆行也可以被称为侧面思维、逆向思维。逆行可以避免我们陷入一个心理思维模式:confirmation bias(证实性偏见),证实性偏见是创新的杀手,也是大多非创新者们的常见思维模式,那就是在思考一件事情或者假设时,只寻找支持这一假设的证据,屏蔽掉所有否定这一假设的证据。
比如:一个人会认为90%的程序员都喜欢穿格子衬衫,并且大多沉默寡言并且性格内向。那么这个人很可能只会注意到并且只专注于寻找符合这几个特征的程序员形象,而这样做可能会导致他忽视事情本身的事实,并否定了一个程序员也可以拥有其他的性格特征和穿衣风格。
如果我们将这种证实性偏见的思维模式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那么我们的世界将急速缩小,最终落入充满了自我麻痹的知识茧房中。
我们将成为旧思维模式的囚徒,被认知中的刻板印象、经验主义和权威形象的想法所操控。
创新者们的大脑往往可以抵御这种证实性偏见的思维路径和从众心理,他们的思维是自由且跳跃的。
对创新者而言,世界中存在的默认选项就是用来被质疑的,他们是旧思维路径的“逆行者”。没有质疑,就没有颠覆,自然就不能开拓全新的世界。
美国工业组织心理学家Adam Grant曾经做过一个研究“创新者”的实验,他发现每个人选择的浏览器往往会影响他/她在工作中的表现和创新能力,实验最终发现:选择谷歌、火狐浏览器的工作者比选择safari和IE浏览器的工作者拥有更好的工作表现,并且这些选择“非默认”浏览器的人大多在职时间更长。
“不过,如果你认为换一个浏览器就可以让你成为一个创新者和更成功的工作者,那么你还是太天真了。”Grant说到。
他们最关键的区别在于是否质疑默认选项,那些选择系统默认的浏览器如safari和IE的人并没有错,但是他们选择跟随系统的默认选择,放弃了探索更快速、更方便的浏览器的可能性。
而那些选择看起来更加麻烦一点的步骤去获取谷歌、火狐浏览器的人则更加愿意去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他们拥有更强烈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试错精神,他们是旧思维路径的“逆行者”。
02 拓展社交维度,弱关系带来新连接
创造力只不过是把事物关联在一起而已。当你问有创造力的人,他们是如何做成某件事的时候,他们会感到一丝愧疚。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
很多发明家、科学家和企业家们常常会将他们的创新故事说成是“灵光一闪”的灵感。不过事实上,创新想法并不凭空出现,它的出现很多时候来源于思维的碰撞和长年的积累。
拓宽我们的交际圈子将带来更多的思维灵感和碰撞,交流是人类接触新事物的主要途径之一。
拓展自己的交际圈事实上对很多人来说比较困难,因为人类更倾向于与自我相似的人共处,我们会寻找与我们拥有相似背景、相同肤色、相同国籍的人交往,与他们相处会让我们感到舒适,并为我们带来更强的认同感和安全感。
但是,当我们想要寻求更多的新机会、新资源时。这些旧社交圈的关系显然无法帮助我们拓宽自己的思维,然而创新往往发生在我们与新鲜事物的碰撞中。
组织心理学家Tanya Menon曾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社交模型就是搭建一个“不完美社交搜索引擎”,当我们在寻求社交时,我们会有寻找“相似者”的社交倾向,这种社交倾向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但是只有克服这种社交习惯,尝试去认识一些看起来并不那么有趣或者让你以往会远离的人们,往往会收获不同的思维碰撞,使用“不完美社交搜索引擎”的确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机遇。
提出“弱关系”理论的马克·格兰诺维特曾经在麻省牛顿镇做过一次社会实验,他发现人们的新工作机会常常来自与一些平时的弱关系连接,如果说人类的社交是一张脑部神经网络的话,扩展我们的“弱关系”就如同扩张我们的连接网络边界。
人类的社交最重要的就是“信息交互”,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站,我们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连接,实现信息的交换,而新的创新想法或许就会在一次跨界交流中诞生。
长期沉浸在多元化的社交环境中有助于我们产生联想性思维,联想性思维并非简单的拼合和整合,而是在众多思维和想法中寻找最合适的配对。
社会行为研究者Kevin Dunbar发现任何科学研究的突破都离不开思维的交互和融合,当他将所有科学家们每一天的行为用视频记录下来后,他发现全新想法并不出现在实验室里,而是出现在科学研讨会、小组会议中。因为只有在公开讨论中科学家们开始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那些让他们困惑的内容,更多的思维才得以实现碰撞,创新就是在碰撞中产生的。
03 特定环境下有目的创新
许多创新往往会在我们想要解决某种重要问题时出现,而这种环境常常出现在特定的文化环境背景下。
比如,罐头的发明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战场,当时拿破仑帅兵打仗,由于战线过长,大部分运往前线的食物还未到达就全部腐烂变质,为了解决安全存储粮食的问题,拿破仑悬赏一万两千法郎。一名名叫尼古拉·阿佩的厨师发现密封在玻璃罐子中的食物经过沸水蒸煮后,用软木塞塞紧并不容易变质,他发明的保质食物的方法也成为了现代罐头的雏形。之后经过几次迭代,时至今日,罐头已经采用蒸汽杀菌的技术达到真正的无菌标准。
像这样的发明创造并不在少数,我们日常食用的咸菜、腌萝卜、榨菜也都是出于我们想要解决“吃”的某种需求而诞生的。
还有创新诞生于物质和技术匮乏的环境中,这种创新一般被称为“低成本创新”。
低成本创新的本质是为了节约成本,达成高质量、低成本的目的,物廉价美,用尽量少的资源来达到超出预期的目的。
在秘鲁,一群学生就利用“低成本创新”的思维帮助他们的城市解决了缺水和环境污染问题。
在此之前,秘鲁的利马市在过去一直有水资源匮乏的问题,虽然空气湿度很高,但是每年仅有大约1英寸的降雨量。居民只能饮用被污染的地下水,而利马市的周边河水也被严重污染,无法被饮用,住在这里的100万贫困人口都无法喝上安全、卫生的纯净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2013年时,利马市的一个工程学院的学生们行动了起来,他们设计了一个大型广告牌。这个广告牌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汽,并转化成为纯净水,这个广告牌只花费了大约3万多美金,但是却可以每天生产100升的纯净水。他们之后甚至利用广告牌中干净的水源开出了提供健康无污染的蔬菜市场。
低成本创新是一个锁链,在解决水源问题后,这些学生接连解决了马利市的空气污染问题。
这些工程学院的学生们联合了当地的一家广告公司开始建造净化空气的广告牌,广告牌从一端吸收被污染的空气,再消除尘土、细菌和微生物后再从另一端排出新鲜的空气。这个广告牌每天可以净化大约10万立方米的空气,相当于1200棵大树可以净化的空气总量,覆盖周边的五个街区。就这样,一群具有创新精神的秘鲁学生解决了一个城市的缺水和环境污染问题。
结语
创新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上述提到的条件只是从规律中摸索出的高概率发生条件。在这些条件中,创新更容易发生。
最重要的是建立承受失败的勇气,许多人在还未将想法付出行动前就选择了更加舒适安全的已知路径,但是要知道任何道路终将走到尽头,只有不断开拓新道路,并不断在新路径中试错才能开辟全新的局面。
所以做一个未知世界的无畏探索者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