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会计制度设计(全))

更新时间:2023-02-10 15:00:22 所在栏目: 生活常识点击量:

第一章 会计制度设计的概况

一、会计制度设计的概念与意义

(一)会计制度:由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程序所指定的规范性文件。

会计制度内容:

1、总则 2、会计组织机构 3、会计核算报告 4、各类业务会计处理程序

5、附则 6、其他会计制度

(二)会计制度设计的意义:

1、有利于贯彻国家的财经政策和法规制度; 2、有利于提高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水平;

3、有利于加强会计管理,及时、准确的提供会计信息。

二、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

1.合规性2.真实性 3.科学性4.针对性5.内部控制 6.效益性 7.适应性原则

三、会计制度设计的程序

分为准备、设计、试行修正、定稿颁布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 1)了解被设计单位基本情况

①实地调查: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经营管理的基本特点、现行会计制度的概况、

会计制度设计的要求。

②展开分析研究:特别需要掌握批评性、建设性材料。

③制定设计计划:设计工作进度、程序、大纲。

2)初步完成企业会计制度的总体设计

①设计类型与方式②设计方案③设计手段④会计政策

⑤设计验收标准⑥落实设计人员, 安排设计工作的进度。

2、设计阶段 1)确定会计制度的框架结构;

2)设计人员按分工进行具体设计;

3、试行修正阶段

4、定稿颁布阶段

四、会计制度设计的方法

五、 1、实地调查方法:实地观察、岗位访问、开座谈会、问卷测试、索要文档。

2、分析研究方法:文字说明法、表格法(表格尺寸统一、划线标准、制作控制)、流 程图法(框图式、

符号式)。

业务流程图的绘制方式:纵式、横式 设计流程图时注意的要点: 1、注明业务处理流程经过的部门

和经办人; 2、注明凭证、报表名称和份数,用流程线反映其传递的流程; 3、反映业务处理

几张个情况记账情况及凭证和报表归档保持情况。

第二章 会计科目设计

一、会计科目设计的意义

二、(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是指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是指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按其特点和经济管

理的需要,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二)、会计科目设计的意义 1、对会计核算内容进行具体分类

2、为编制会计凭证提供依据

3、为开设账户建立账簿提供依据

4、为编制会计报表建立基础

5、是审查稽核的基础准备

(三)、会计科目设计的任务 确定一个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科目体系,各个科目的使用说明,为会计信息系

统设计勾画出一 个基本轮廓。

二、会计科目设计原则

1、会计科目体系应遵循周延性、互斥性原则

2、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应坚持一致性原则

三、会计科目设计的基本内容

四、会计科目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 【一】会计科目总则设计 【二】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设计 【三】会计

科目的使用说明设计

(一)会计科目总则设计

会计科目总则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阐明所设计会计科目的使用范围; 2、阐明设计该会计科目的基本依据; 3、关于该会计科目增减修补的有关规定; 4、会计科目的编号及其他使用说明; 5、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二)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设计

1、会计科目编号的设计: 会计科目编号设计,有利于清晰地反映会计科目的大类、子类以及明细级次,

使会计科目体系更加严 密和具有逻辑性。

2、会计科目编码设计的原则: 简明实用、层次分明,便于记忆、留有余地。

3、会计科目编码的方法: 四位数编号法

四、会计科目设计程序和方法

一、会计科目设计的基本步骤

【一】对经济业务进行科学分类 【二】按经济业务性质确定会计科目名称

【三】对会计科目进行编号 【四】编写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五】试行和修订会计科目

二、会计科目设计方法

【一】参照设计法 【二】补充修订法 【三】归纳合并法

五、各具体业务会计科目的设计

一、科目类别分组设计

会计科目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按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内容

(二)按会计科目与会计报表的编制关系

(三)按会计科目在会计核算中的地位及相互之间关系

二、基本(总账)科目的设计

(一) 筹资业务会计科目的设计

(二) 采购业务会计科目的设计

(三) 生产经营过程会计科目的设计

(四) 销售过程会计科目的设计

(五) 分配过程会计科目的设计

(六) 关于长期资产的会计科目设计

(七) 关于流动资产的会计科目设计

(八) 往来结算会计科目的设计

(九) 特殊业务会计科目设计

三、次级(明细)科目的设计

按经济业务内容和用途划分次级科目。次级(明细)科目是指基本科目下属的各级会计科目,

包括二级、三级控制科目和明细科目。不同性质的科目,次级科目的设计方法不同。

第三章 会计凭证设计

第一节 原始凭证的设计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财务管理,保证公司经营正常有序进行,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对各报支事项,

根据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及上级有关制度,结合本公司的经营特点,特制定本规定。

二、原始凭证的要求及传递

第二条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直接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的原始证据。原始凭证按其取得的渠道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

第三条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所填制的凭证,如采购入库单.领料单等。

第四条 外来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完成时从其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如银行解款单、购货发票等。

第五条 各项经济业务发生时所取得的原始凭证,无论是自制原始凭证还是外来原始凭证,都应做到记录真实、内容完整、编制及时。原始凭证基本要求是:

(1)原始凭证的内容必须具备: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

者填制人姓名;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接受凭证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内容;经

济业务的数量、规格、单价和金额。

(2)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印章(公章或财务专用章或发票专

用章);自制原始凭证必须由经办人和部门负责人签 字;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

必须加盖本单位印章(公章或财务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章)和经办人印章。

(3)凡填有大写和小写金额的原始凭证,大写与小写金额必须相符。购买实物的原始

凭证,必须有验收入库证明。支付款项的原始凭证.付款单位名称必须与取得发票

上的印章相一致。

(4)一式几联的发票和收据,必须用复写纸填套写,顺序使用。作废时应当加盖“作

废”戳记,连同存根一起保存,不得撕毁。

(5)从外单位取得的定额发票或汇总开具的发票,必须附有详细清单,注明具体事

项,加盖与发票相同的印章。

(6)职工因公借款凭据,必须附在记账凭证之后,报账或收回借款时,应另开收据,

不得退还原借款收据。

(7)经上级有关部门或本单位相关部门签批的经济业务,应当将批准文件或相关手

续作为原始凭证附件一同上报。

(8)所有凭证不得涂改、挖补,发现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开出单

位重开或者更正,更正处须加盖开出单位的公章或财务专用章。

第六条 所有报销凭证、付款审批表等应当手续完备,相关附件齐全。

(1)所有报销单据须填写本院统一印制的“费用报销封面”、“差旅费 报销

表”、等凭证封面。报销单据作为报销封面的附件。

(2)所有报销封面应用钢笔或水笔写明:报销日期、部门、经办人;附原始单据张数;

内容分栏详细填写:自报数(大小写)。

(3)付款审批表应用钢笔或水笔写明:付款日期、经办人;付款项目、金额;付款方

式;汇入单位全称、开户银行及账号。

(4)材料入库单、领料单、假退单应按各项目填写齐全,材料名称、规格、

数量、编码填写明细、准确,由制单人、采购员保管员、领料人、部

门负责人确认签字,不得代签。

第七条 所有报销凭证到财务科报销后须加盖相应戳记。

(1) 凡现金收入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现金收讫”戳记:

(2) 凡银行收入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银行收讫”戳记;

(3) 凡现金支付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现金付讫”戳记;

(4) 凡银行支付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银行付讫”戳记:

(5) 凡与往来有关的原始凭证须加盖“往来转讫”;

(6) 凡作收、付款或往来转帐凭证附件的,须加盖“附件”戳记:

(7) 凡作废的凭证须加盖“作废”戳记。

三、报账的程序及时间

第八条 所有需报销单据先经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签字确认后到财务科审核,加盖“审核”章或签字,报财务总监签批,再由单位负责人签批。所有业务应酬费单据必需报单位负责人签批。

第九条 当月所有需报销单据及时办好批报手续,到财务科入账,不得拖延到下月入账,特殊原因注明原因,否则下月不予报销。

第十条 凡因公借款人员,在事后一个星期内办好报销手续,到财务科结清账务,坚持“前账不清,后账不结”的原则。

第十一条 财务科经办人员应认真审核原始凭证,点清单据张数,及时制作记账凭证。

第十二条 每月结账日为当月的最后一天。

第二节 通用记账凭证

1、通用记账凭证是相对于专用记账凭证而言的用以记录各种经济业务的凭证。

2、本公司采用通用记账凭证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不再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分别填制收款凭证、付款凭

证和转账凭证。

3、通用记账凭证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记账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经济业务内容摘要;会计科

目(包括明细科目)的名称和方向;金额;凭证编号;凭证所附原始凭证的件数;有关经办人员和主

管人员 的签章等。

4、涉及到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记账凭证是由出纳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收、付款后填制的。

5、涉及转账业务的记账凭证,是由有关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

6、在借贷记账法下,将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全部填列在“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栏内。借、

贷方金额合计数应相等。制单人应在填制凭证完毕后签名盖章并在凭证右侧填写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7、记账凭证的基本要求

8、 (1)记账凭证各项内容必须完整。

9、 (2)记账凭证应连续编号。凭证应由主管该项业务的会计人员,按业务发生顺序并按不同种类的记账凭

证连续编号,如果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列多张记账凭证,可采用“分数编号法”。为了便于监督,

反映收付款项业务的会计凭证不得由出纳人员编号。

(3)记账凭证的书写应清楚、规范。相关要求同原始凭证。

(4)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编制,也可以根据原始 凭

证汇总表填制;但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5)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如一张原始

凭证需填制两张记账凭证,应在未附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上注明其原始凭证在哪张记账凭证下,以

便查阅。

(6)记账凭证填制错误时:

① 填制记账凭证时若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

② 已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可以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内容相同的记账

凭证,在摘要栏注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同时再用蓝字重新填制一张正确的记

账凭证,注明“订正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

③ 如果会计科目没有错误,只是金额错误,也可将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另编一张调整

的记账凭证,调增金额用蓝字,调减金额用红字。

④ 发现以前年度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

⑤ 对于更正错账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但需在摘要栏注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

重编正确凭证时,注明“订正某月某日某号凭证”。

(7) 记账凭证填制完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

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以堵塞漏洞,严密会计核算手续。

8、记账凭证的审核

为了正确登记账簿和监督经济业务,除了填制记账凭证的人员应当认真负责、正确填制、加强自

审以外,同时还应建立专人审核制度。记账凭证的审核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审核是否按已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记录的内容与所附原始凭证是否一致,金额是否相等;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是否与记账凭证所列附件张数相符。

(2)审核记账凭证所列会计科目(包括一级科目、明细科目)、应借、应贷方向和金额是否正确;借贷双方的金额是否平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包括二级或明细科目)对应关系是否清晰、金额是否正确;明细科目金额之和与相应的总账科目的金额是否相等。

(3)审核记账凭证摘要是否填写清楚,日期、凭证编号、附件张数以及有关人员签章等各个项目填写是否齐全。若发现记账凭证的填制有差错或者填列不完整、签章不齐全,应查明原因,责令更正、补充或重填。只有经济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才能据以登记账簿。

(4)所有填制好的记账凭证,都必须经过其他会计人员认真的审核。在审核记账凭证的过程中,如发现记账凭证填制有误,应当按照规定的方法及时加以更正。只有经过审核无误后记账凭证,才能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

第五章 财务会计报表及财务会计报告设计

一、 外部报表

本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规定编制对外财务报告,其格式与编制方法由国家财政部统一规定。公司对外提供中期会计报告和年度会计报告,每月编制月度会计报表。

1. 中期对外财务报告包涵的内容:

(1) 资产负债表;(2) 利润表;

(3) 现金流量表;(4) 附注。

2. 对外合并财务报表包涵的内容

(1) 合并资产负债表;(2) 合并利润表;

(3) 合并现金流量表;(4) 合并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5) 附注。

二、 内部报表

1. 公司内部财务报表:其格式及项目内容按照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进行报送。

(1) 月度财务报表(套表):次月5日上报;

(2) 季度财务分析(套表):季度终了15日内上报(含文字分析);

(3)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按当年决算文件布置要求执行。

2. 内部报表要反映企业成本核算、日常结算管理和财产管理等情况,所以我公司对成本核算情况做了材料

价格差异分析表、材料耗用成本表、人工成本考核表、制造费用明细表四个表;对日常管理表做了货币

资金变动表、存货收发保管报表、销售日报表三个表。以上几个报表整合为套表进行上报。

材料价格差异分析表

年月 日至 年 月 日

编制单位: 单位:

采购单编号

材料名称

供货单位

数量

实际成本

计划成本

差异

单位成本

成本

单位成本

成本

单位成本

成本

材料耗用成本表

年 月 日

编制单位: 单位:

部门

实际成本

标准成本

差异数

差异率

(期初差异额*本期差异额/期初计划成本*本期计划发生额)

合计

人工成本考核表

年 月 日

编制单位: 单位:

工人姓名或工号

实际动用工时

完成定额工时

工作效率

制造费用明细表

年 月 日

编制单位: 单位:

项目

行次

上年同期实际数

本年计划数

本月实际数

本年累计实际数

工资

福利费

折旧费

修理费

办公费

水电费

租赁费

保险费

低值易耗品摊销

合计

货币资金变动表

年 月 日

编制单位: 单位:

项目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账号

票据存款

合计

一.昨日账面余额

二.本日增加金额

其中:销货收入

回收应收款款

银行借入

其他收入

三.本日减少金额

其中:购货支出

归还应付、款

归还银行借款

上缴税费

支付薪金

其他支出

四.本日账面结存

未记账增加

未记账减少

五.本日实际余额

会计主管: 出纳: 制表:

存货收发保管报表

年 月 日

编制单位: 单位:

项目

(品名,规格)

收入

发出

结存

盘存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盘存

盘亏

库存商品

半成品

在产品

材料

燃料

包装物

低值易耗品

合计

会计主管: 复核: 制表:

销售日报表

年 月 日

编制单位: 单位:

品名及规格

计量单位

数量

单价

金额

本月累计销售

合计

现销

赊销

总计

会计主管: 复核: 制表:

第六章 会计核算程序设计

本公司因经济业务较多,故采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所谓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是指根据记帐凭证,每5天编制科目汇总表,据以登记总分类帐的一种会计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是一种列示有关各总分类帐户的本期发生额,据以登记总分类帐的一种汇总凭证。这样可以简化总分类账的登记工作,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并可做到试算平衡,简明易懂且方便易学。

1、本公司所采用的科目汇总表的核算程序如下:

① 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② 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通用记账凭证;

③ 根据通用记账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④ 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⑤ 根据通用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

⑥ 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⑦ 期末,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同有关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2、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第七章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一、内部控制体系的组织架构

1.目的

通过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内控体系组织架构,明确内控管理决策机构、

监督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公司内部控制的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得到规定和

沟通,使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得到有效运行。

2.职责与权限

内控管理委员会是公司内控管理的决策机构,负责公司与内控有关的重大事项的决定。其主要职责

包括:

(1) 审核内部控制体系框架及实施计划;

(2) 审定内部控制体系管理的重大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及相关业务流程;

(3) 指导和督促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运行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4) 审定公司内控评估报告、内控缺陷报告等相关报告;

二、内部环境

公司内部环境包括内部机构设置及其权责分配、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政策、社会责任等内容。

2.1 内部机构设置及其权责分配

公司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了综合管理部、工程部、计划财务部、经营部四个职

能部门,明确了职责权限,将权力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部门,并通过本手册的宣传,使全体员

工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责权分配,使各部室、单位正确行使

职权。公司组织机构图如下:

职能机构设置

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

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岗位职责划分

对内部各职能机构的职责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确定具体岗位的名称、职责和工作要求等,明

确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2.2发展战略管理

发展战略管理是对公司经营的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

并实施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的过程。依托集团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按照集团目标和规划制

定流程要求,公司在综合分析内外部因素基础上制定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通过公司年度、季度、

月度计划来实现阶段目标控制;通过定期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综合分析的过程控制为公司发展

战略实现和调整提供依据、进而为防范战略目标偏差、战略规划过于激进或保守提供保障。

内控关注要点

战略目标制定时对集团需求变化考虑不周,导致规划目标定位上不准确,落实困难。

2.3人力资源管理

内控关注要点:建立和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的引进、开发、使用、培养、考核、激励和退出等机

制,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主要措施:根据公司总体发展战略,结合年内工作重点和实际情况,公司每年通过对包括招聘、

培训、考核、薪酬等制度在内的人力资源政策进行调整,使之能够有效地支持公司

战略的实施。

公司通过制定《员工招录管理办法》,明确员工招聘与录用工作的管理要求,规范操作流程,能

够保证按照计划、制度和程序开展人力资源引进工作。

3 风险评估

3.1 风险识别关注因素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刚性要求,风险可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内部风险关注因素:(1)公司领导和所有员工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2)组织机构、业务经营、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外部风险关注因素:(1)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2)法律法规要求等法律因素;

(3)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消费者行为等

社会因素;

3.2风险类别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刚性要求,结合公司内部控制目标、实际经营管理和相关业

务流程,公司将各业务流程涉及到的风险归类为:经营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资产风险、

道德风险、安全风险和环境风险七大类。

3.3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识别、分析公司实现其内控目标的过程中相关风险的程序。风险评估程序通常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分析和风险应对。风险分析分为两个维度: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公司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能力,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4风险识别

公司各项关键业务流程均需要进行识别风险并加以控制。风险评估是公司长效发展的基础。公司的风险识别工作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当公司战略、组织架构、生产经营业务等发生重大调整时,适用时进行再次的风险识别工作。下面具体介绍公司风险识别的方式方法:

4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公司结合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4.1 控制活动分类与形式

按作用分类:

预防性控制:指为防止错误和非法行为的发生,或尽量减少其发生机会所进行的一种控制。

发现性控制:指为及时查明已发生的错误和非法行为或增强发现错误机会的能力进行的各项控制。

4.2 内部控制要求及保障措施

公司对各个业务模块编制了业务流程图,建立健全了流程层面的内部控制,为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公司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提供了合理保障。

按照《基本规范》及相关配套指引的要求,结合公司的实际业务和管理情况,并根据风险评估程序,梳理出公司各业务模块的相关管控流程。

通过具体的业务流程图、风险控制矩阵、权限指引表、关键控制点说明,概括描述公司各项业务流程的关键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

公司业务流程总目录

序号

一级流程

二级流程

三级流程

1

组织架构

1.1 内部职能机构设置变更调整流程

2

发展战略

2.1 发展战略规划管理

3

人力资源

3.1 员工招录管理

3.1.1

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制定

3.1.2

招聘管理

3.2员工试用期管理

3.2.1

试用期考核与转正

3.3培训管理

3.3.1

培训计划制定

3.3.2

业余学习资助审批流程

3.4 奖惩管理

3.4.1

奖励审批流程

3.4.2

处罚审批流程

3.5 薪酬管理

3.5.1

编制工资流程

3.5.2

薪资调整流程

4

社会责任

4.1 考勤管理

4.1.1

休假管理

4.1.2

月考勤管理

5

资金活动

5.1 日常资金活动管理

5.1.1

用章审批登记流程

5.1.2

资金支付业务管理流程

5.1.3

资金授权审批流程

5.1.4

银行账户核对流程

5.1.5

票据领用、保管、校验管理流程

6

采购业务

6.1 办公用品

6.1.1

办公用品申领

6.1.2

办公用品采购管理流程

6.2物资管理

6.2.1

供应商选择

6.2.2

验货及发放管理

6.2.3

采购付款审批业务流程

7

资产管理

7.1固定资产管理

7.1.1

固定资产购建管理流程

7.1.2

固定资产验收管理流程

7.1.3

固定资产盘点管理流程

7.1.4

固定资产处置管理流程

7.1.5

固定资产报废管理流程

8

工程项目

8.1 招投标

9

财务报告

9.1 财务报告编制流程

10

全面预算

10.1全面预算业务流程

11

合同管理

11.1 合同订立

11.1.1

合同管理业务流程

11.1.2

合同审批审查流程

11.1.3

合同会签

11.1.4

合同签订

11.2合同履行

11.2.1

合同变更解除流程

11.2.2

合同纠纷处理流程

11.2.3

合同归档管理流程

12

内部信息传递

12.1 文书管理

12.1.1

公文制发

12.1.2

收文及流转

12.2 会议管理

12.2.1

会议材料准备

12.2.2

会议纪要编发

12.3 行政档案管理

12.3.1

文件归档

12.3.2

档案使用

12.4 董事会文件审批流程

13

内部控制评价

13.1 内部控制评价程序

13.1.1

职能部门内部控制自查流程

13.1.2

内控制度增加及变更流程

4.2.2全面预算

财务部是全面预算管理的职能管理部门,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是经营性预算管理,主要涵盖了预算编制、预算下达、预算分解、预算执行、预算调整等方面。通过建立和实施预算管理流程的内部控制,规范了全面预算的组织过程管理, 防范了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缺乏约束或盲目经营,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发展战略难以实现,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等风险, 从而保证了将有限的资源加以整合,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利于实现制约和激励, 提高资源的价值创造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控制措施:

明确预算编制责任,使各个业务活动均纳入预算管理,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并根据战略规划执行年度经营计划和目标作为制定预算目标的首要依据,开展外部环境的调研和预测,并深入分析公司实际情况,重视预算编制基础管理工作,确保预算基础数据准确。预算编制采取滚动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可行性。

将正式下达的全面预算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各个责任部门的预算责任;抓好各部门、各岗位的责任目标的落实;

分析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落实预算责任和纠正偏差;对确需调整预算的,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预算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预算调整的条件。

5内部监督

5.1 目的

内部监督是公司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机制保障,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是一个不断调整、逐步完善、持续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为保证内控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需对内控体系进行内部监督,以便帮助公司经理、领导班子和各部室、单位预防、发现和整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潜在问题和薄弱环节,通过对问题的持续改进,确保内控体系的有效运行。

综合管理部是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监督、评价的主管部门,内部控制监督、评价主要包含内部控制日常监督、专项监督、自我评价报告等相关内容。

5.2 内部监督

5.2.1日常监督

公司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

公司内控体系内部审核按照大连港集团内控部相关要求,进行策划和实施。

综合部对内部审核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整理和汇总,分析缺陷性质(设计缺陷或执行缺陷)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并编制内部审核报告,经内控管理委员会审批后下发,同时上报集团公司。

6.2.2专项监督

在公司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等发生较大调整和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内部审核。专项监督具体程序参照内部审核程序实施。

6.2.3内控自我评价报告

内控自我评价报告是公司内部监督的一种形式,是建立在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基础上,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出具自我评价报告的过程。

综合部牵头组织各部门结合公司内控体系日常运行情况、公司内部监督情况,参考内部审核的工作底稿,对内部控制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出具自我评价报告,经内控管理委员会审批后,上报集团。

第八章 企业主要业务内部控制与处理程序的设计

第一节 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与处理程序的设计

一、现金内部控制要求

(一)明确控制目标

1、保证现金收支的合法合理性

2、保证库存现金的安全完整

(二)制定控制流程

1、规定授予权限。部门或业务部门指派业务人员办理有关现金结算的经济业务,对于大宗或特殊的现金收支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应专门审批。

2、及时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并由相关人员签字或盖章,作为收付现金的书面证明。

审核原始凭证。会计部门收到有关现金收支业务原始凭证后,由会计主管人员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凭证,可拒不受理或补办手续。

3、编制记账凭证。分管会计根据审核后的凭证,填制收款凭证或付款凭证。签章后通知办理现金收支事项。

4、收付现金。出纳人员复核收付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按凭证开列的金额收付现金。

复核记账凭证,稽核人员或指定人员审查收款凭证及付款凭证。审核合格后,签章传递。

5、登记账簿。出纳人员根据复核的收、付款凭证,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分管会计人员根据审签合格的收、付凭证,登记相关明细账。

6、盘点现金。出纳人员每日营业结束后,结出库存现金日记账的收支和余额,清点库存现金,互相核对。

7、送存银行。对于超过库存现金限额的现金,由出纳登记,并及时送存银行。

8、清查库存。定期由清查小组盘点库存现金,并同库存现金日记账余额进行核对。

二、银行存款内部控制要求

(一)明确控制目标

1) 保证银行存款收付的合法性

2) 保证银行存款安全完整

3) 保证银行存款核算记录的真实可靠

(二)制定控制流程

1) 授权经办业务。业务部门负责人根据业务情况授权业务人员办理涉及银行存款收支的经济业务或收付往来账款事项。

2) 签订结算合同或协议。经办人员办理经营业务,应同对方商定首付款结算方式、结算时间等,以合同或协议方式加以明确。

3) 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业务经办人员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填制或取得凭证,作为办理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书面凭证。

4) 审核原始凭证。会计主管或指定人员审核原始凭证及其经济业务。

三、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原则

1严格职责分工 2实行交易分开3实施内部稽核 4实施定期轮岗制度

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1.货币资金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

(1) 财务部在公司财务负责人领导下,负责制订货币资金制度及相关管理办法,规范货币资金管理控制,经公司管理层审批执行;

(2) 货币资金业务不相容岗位包括:

1、货币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2、货币资金的保管与盘点清查;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公司对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实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对关键财会岗位,实行强制休假制度,并在最长不超过五年的时间内进行岗位轮换。

2.授权审批规定

各单位应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审批制度。货币资金业务的相关部门与经办人员应严格履行授权审批程序,审批人应严格遵守审批权限,不得超越权限审批。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货币资金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3.货币资金管理内控程序

第二节 采购业务内部控制与处理程序的设计

采购授权审批制度

1、目的 为明确审批人对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职权范围和工作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进行授权审批 采购业务中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3、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

1.采购员应当在职权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

2.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采购与付款业务,采购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4、专家论证适用情形 对于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采购部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防止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损失。

5、请购 使用部门、仓储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根据企业采购预算、实际经营需要等提出采购申请,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后,及时向采购部门提出采购申请。

6、审批 采购经理、财务总监、总裁根据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对采购申请进行审核、审批。

(1).采购预算内采购额在×万元以内的,采购经理审批;采购额在××—××万元的,由财务总监审批;采购额在××—××万元以上的,由财务总监审核,总裁审批。

(2).采购预算及计划外采购项目均由财务总监审核,总裁审批。

(3).对不符合规定的采购申请,审批人应当要求请购人员调整采购内容或拒绝批准。

7、采购

(1).采购经理根据经过审批的采购申请组织采购员进行采购。

(2).采购员进行市场调查,进行比质、比价,拟定供应商名单,经采购经理审核并提出参考意见,交总裁最终确定合格供应商名单。

8、验收 质量管理部门根据企业有关验收规定对采购的商品进行验收,对于在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报告采购部门,采购员根据验收情况进行办理。

(1).验收过程中出现的采购商品或劳务数量不符合企业规定的情况,采购员需提出解决方案,报采购经理审批。

(2).采购的商品存在重大质量问题,采购经理组织由管理层人员、质量管理部、财务部等部门开会共同讨论解决,解决方案报总裁审批后,采购部负责处理。

9、付款

财务部应付账款会计对采购业务的各种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具体审核采购的各种单据和凭证是否齐备,内容是否真实,手续是否齐全,计算是否正确。审核无误后交财务部应收账款会计开具付款凭证,交出纳办理货款支付,并通知采购员联系供应商。

10 、账务处理

(1).财务部在采购单据齐全的情况下,按照《会计核算规定》及时、准确编制记账凭证。

(2).将请购单、订购单、验收单、外购物资入库单、专用发票以及进口物资的报关单等支持性凭证附在记账凭证的后面,如凭证资料较多,也可另外装订成册,注明索引号后存档。

(3).每月应根据记账凭证准确、及时地登记入“存货”及“货币资金”、“应付账款”分类明细账中。

11、对账

(1).财务部门应于每月末与供应商进行货款结算的核对。

(2).取得供应商对账单,审核其余额与企业“应付账款”余额是否一致,在考虑买卖双方在收发货

物上可能存在时间差等因素之后,企业与供应商的月末余额应保持一致。

第三节 存货内部控制与处理程序的设计

1存货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

(1) 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l 存货的请购与审批,审批与执行;

l 存货的采购与验收、付款;

l 存货的保管与相关会计记录;

l 存货发出的申请与审批,申请与会计记录;

l 存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申请与会计记录。

(2) 公司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存货业务。办理存货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客观公正。公司要定期对员工进行相关的政策、法律及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3) 公司内部除存货管理部门及仓储人员外,其余部门和人员接触存货时,应由相关部门特别授权。如存货是贵重物品、危险品或需保密的物品,应当规定更严格的接触限制条件,必要时,存货管理部门内部也应当执行授权接触。

2.授权审批规定

公司应建立存货管理的授权审批制度。存货管理的相关部门与经办人员应严格履行授权审批程序,审批人应严格遵守审批权限,不得超越权限审批。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存货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存货管理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授权审批内容可以参见下表:

存货管理审批权力矩阵

审批部门及人员

审批事项

需用单位

供应分公司

股份

本部

高管层

董事会

承办人

领导

仓库

财务部

领导

财务部

分管

副总

总经理

总经理

办公会

董事长

全体

成员

存货发放

提出

审批

计划员审核

取得存货为对方抵顶债务

一般性

验收

审核

审核

审核

审核

审批

重大

验收

审核

审核

审核

审核

审议

审批

存货盘盈、盘亏

一般性

提出

审核

审核

审核

审核

审批

重大

提出

审核

审核

审核

审核

审议

审批

残、次存货处置

一般性

提出

审核

审核

审核

审核

审批

重大

提出

审核

审核

审核

审核

审议

审批

3存货管理内控程序

图:存货管理内控程序

3.1仓储部门负责验收的人员对物资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出具验收报告单,办理入库登记手续并登记入帐。如验收不合格则报告采购部门协调处理。

3.2仓库保管人员对库存物资进行保管、保养,并定期盘点。

3.3需用单位领用物资需要填写领用单,经过审批后到仓库领取。

3.4仓储部门在认真核对领用手续后,按照物资发放原则给予领用单位所需物资。

3.5如果存货发生损坏、灭失、变质和长期积压等情况,保管人员应及时上报。

3.6根据审批权限规定,相关领导对存货处置进行审批。

4.存货取得、验收与入库内控要求

4.1所有外购物资必须是有计划凭合同采购,入库依据材料采购计划、订货合同、到货情况的通知和随货所附的有关资料或凭证进行验收。

4.2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存货,其实有价值和质量状况应当经过中介机构评估和检查,并与筹资合同或协议的约定相一致。

4.3取得的存货为对方单位抵顶债务的,该类存货的取得应经过公司采购部门、质检部门、财务部门和管理层审核批准,对大额抵债应经过董事会审核批准,其实有价值和质量状况应当符合双方的有关协议。

5.存货领用、发出与处置内控要求

5.1存货领用

5.1.1公司各业务部门因生产、管理、基本建设等需要领用原材料等存货的,应当履行审批手续,填制领料凭证。

5.1.2领料单位领用材料时,填制《材料领用单》,领用单要有领料单位领导和领料人签字或盖章。

5.1.3供应部门计划员按照批准的计划对领料单进行审批,领料人持经过审批的领料单到总库领料。

5.1.4仓库保管员按经过审批后的“材料领用单”进行审核发料,实际发料数量、规格必须与仓库主管审核后的“材料领料单”一致。

5.2存货发出

5.2.1仓库应根据经过审批的《材料移拨单》、《材料领料单》和《物资调拨(代让售)单》凭证进行发料。

5.2.2仓库发放材料要坚持按照核对发放凭证、备料、复核、点交和清理的步骤进行。

6.监督与检查

6.1公司各部门、生产单位及子公司存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应接受公司审计部、财务部、供应部门、销售部门的监督检查,应定期或不定期重点对如下内容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以书面形式向上级领导报告。

6.2检查内容

(1) 存货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

(2) 存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

第四节 成本费用内部控制与处理程序的设计

一、成本费用授权批准制度

第1节 总则

为了对成本费用管理过程中的各个业务环节的授权审批事项进行规范,确保授权和审批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本企业特点,特制定本制度。

第2节 授权批准方式

1、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编制和预算调整实行股东大会最终审批制,除此之外的其他成本费用业务的开展实行总裁最终审批制。

2、企业成本费用的授权批准实行以“一审一批制”为主,其他授权批准方式为辅的批准方式。

二、成本费用执行控制制度

第1节 总则

1、目的 为了保证成本费用预算的有效执行,特制定本制度。

2、责权单位

1.财务部负责本制度的制定、修改、废除等工作。

2.总裁负责本制度制定、修改、废除等的审批。

第2节 成本费用预算控制

1、各部门在日常控制中,应当健全凭证记录,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生产消耗、费用定额定律标准,加强实施监控。对预算执行中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查明原因,予以解决。

2、财务部与采购、生产、计划、营销等部门加强沟通,充分发挥牵头和监控作用,及时发现成本费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自觉进行成本费用控制。

3、购部控制

1.原材料及各种辅料等物资的采购,是生产经营环节的源头,其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采购部和其他对采购成本有影响的部门要负责采购成本的控制。

2.采购部应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货比三家,提高采购率、大厂直供率和合同订货率,减少中间环节,减少企业库存,防止重复采购,避免物资积压,降低采购成本,节约采购资金。

三、成本费用核算制度

第1节 总则

1、目的1.规范企业成本费用核算工作,保证成本信息真实、完整。

2.加强企业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成本费用的核算应当遵循下列要求。

1.成本费用应当分期核算。

2.成本费用的核算方法应当前后一致。

3.成本费用核算应当为企业未来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4.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

第2节 成本费用核算对象、方法和项目

1、成本核算对象

1.生产成本。2.制造费用。

2、费用核算对象

1.期间费用(1)销售费用。

(2)管理费用。(3)财务费用。

2.其他费用。

3、成本费用核算方法

1.对能直接归属某个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费用直接列入相应成本对象的成本中。

2.对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成本费用核算对象的成本费用采用分配的办法进行归集,分别根据具体情况按人员比例、工作量比例予以分摊。

3.本企业采用品种法作为成本费用计算方法,品种法即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特点包括以下4个方面。

(1)以“品种”为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

(2)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

(3)以“品种”为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

(4)以“品种”为主要对象进行成本分析。

4.成本费用计算方法的变更必须经财务总监审批方可进行。

第3节 生产成本核算

1、 根据实际产量和实际消耗的材料、人工、费用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

2、生产成本核算要求

1.采用计划成本、定额成本进行日常核算,不得以计划成本、定额成本代替实际成本。

2.划定本期产品成本和下期产品成本的界限,不得任意待摊和予提费用。

3.划清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和不可比产品成本的界限,不得虚报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4.凡是规定不准列入成本的开支,都不得计入产品成本。

5.按成本费用发生项目进行归集,归集过程中保持成本核算与实际生产经营进程的一致性。

3、生产成本核算程序

1.根据各部门统计资料和原始记录,收集、确定各种产品的生产量、入库量、自制半成品、在产品盘存量以及材料、工时、动力消耗等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2.根据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和规定的成本费用项目对发生的一切生产费用进行归集。

3.将归集的费用予以结算和分配,能够确定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直接记入该成本核算对象;由几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按照产量等合理的分配标准,在有关成本核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4.期末有在制品产品,应将归集起来的生产成本按产值在完工产品和在制品之间分配,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4、材料成本核算

1.材料成本包括材料购买价格、运杂费、装卸费、定额内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加工、整理及挑选费用等。

2.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按加权平均法计算出库成本。

3.凡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和自制半成品,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不能直接认定的,按产值进行分配。

5、燃料和动力成本核算

燃料及动力按实际成本计入产品成本,能直接认定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及动力的,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不能直接认定的,按产值进行分配。

6、直接职工薪酬成本核算

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职工薪酬,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不能直接认定的,按产值进行合理分配。

7、 辅助生产成本的核算

1.核算原则

企业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下同)应单独核算成本并进行分配。

2.核算办法

辅助生产车间(部门)生产的水、电、汽及提供的劳务等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材料、燃料及动力、直接职工薪酬、制造费用),通过相对应的成本要素或成本中心归集。

8、在制品成本的核算

1.对于各月之间变动不大、在制品数量较少、生产周期较短的情况,不计算在制品成本。

2.对于各月之间变动较大、在制品数量较多、生产周期较长的情况,计算在制品的原材料成本。

第4节 制造费用核算

第21条 企业因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生产费用,通过“制造费用”科目归集,凡能直接认定用于产品生产的制造费用,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不能直接认定的,按产值进行合理分配。

第22条 制造费用核算的具体内容包括折旧费、物料消耗、运输费、设计制图费、租赁费、财产保险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水电费、取暖费、办公费、差旅费、职工薪酬、劳动保护费、印刷费、环保费用、车辆使用费以及生产部门不能列入以上各项目的其他间接生产费用。

第5节 期间费用核算

1、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3类。

2、 销售费用核算主要是核算对外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

3、 销售费用的具体内容包括销售部门在开展业务过程中产生的职工薪酬、劳动保护费、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财产保险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物料消耗、水电费、取暖费、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通讯费、印刷费、销货运杂费、其他运杂费、装卸费、包装费、商品损耗(减溢余)、展览费、广告费、业务宣传费、销售服务费、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及其他费用支出。

4、管理费用,核算分、子公司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行政管理费用和管理部门在经营管理中产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企业经费等。

5、管理费用的具体内容包括企业管理部门的职工薪酬、劳动保护费、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财产保险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物料消耗、水电费、取暖费、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通讯费、印刷费、图书资料费、业务招待费、外宾招待费、车辆使用费、运输费、土地租金、文化教育费、医疗卫生费、社区服务费、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技术使用费、土地(海域)使用及损失补偿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出国人员经费、咨询费、诉讼费、董事会会费、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费、招投标费、环境卫生费、外部加工费及其他不能列入以上各项目的其他各种管理费用。

6、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

7、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金融机构手续费、筹集生产经营资金发生的其他手续费等,不包括应当资本化的一般借款费用。

8、财务费用核算的具体内容。

1.利息支出。

(1)利息支出的范围。包括企业向国内外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支付的借款利息(包括长期借款利息和短期借款利息)、应付债券利息、汇票贴现利息、应付票据利息、融资性应付款利息支出及逾期贷款银行加息(不含滞纳金、罚息)。

(2)为购建资产发生的借款利息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计入有关资产的价值,不在本项目核算。

(3)利息支出设“国内长期借款利息支出”、“外资长期借款利息支出”、“应付债券利息”、“短期借款利息支出”、“融资性应付款利息支出”、“预计弃置费用利息”及其他利息支出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2.利息收入。

企业存款利息收入,包括银行存款利息、应收票据到期贴息收入等。企业购买国债、其他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列入“投资收益”项目核算。

3.汇兑净损失。

因汇率变动而发生的外币兑换差额。本项目设“汇兑损失”和“汇兑收益”两个细目,分别核算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外币兑换损失及收益。

第6节 其他成本和费用核算

1、其他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指反映企业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包括销售材料与包装物的成本、技术转让与技术服务成本、代购代销手续费、出租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出租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转供动力支出、来料加工支出、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及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计提的折旧额或摊销额等。

2、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其他费用支出。主要包括金融机构手续费、为筹集贷款支付的担保费、为筹集贷款履行承诺而发生的费用、办理抵押贷款发生的费用、购买银行票证支付的费用及发生的现金折扣等。

3、营业外支出

企业发生各项营业外支出,包括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资产报废毁损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资产盘亏损失、预计担保损失、预计未决诉讼损失以及预计重组损失等。

第7节 成本费用会计凭证管理

1、财务部工作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成本费用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成本费用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及时进行更正和补充。

2、财务部工作人员办理成本费用的核算事项必须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并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会计、出纳员记账,都必须在记账凭证的相应位置签字。

3、财务部工作人员应根据成本费用账簿记录编制成本费用会计报表并上报总裁及报送有关部门。 会计报表每月由会计编制并上报一次。会计报表须会计签名或盖章。

4、财务部工作人员发现成本费用的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符时,应及时向总裁报告,并请求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5、 根据企业会计档案管理规定需要归档保存的会计凭证,应及时送专管档案的会计人员入档保存。

第五节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与处理程序的设计

一、 固定资产授权批准制度

第1节 总则

1、目的1.明确固定资产授权审批方式、程序和相关措施,规定审批人权限、责任以及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2.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2、本制度所指的固定资产包括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仪器仪表、电子设备、办公设施等。

第2节 固定资产购置管理制度

1、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进行有效管理,降低购置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2.固定资产管理员审核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购置的原因。(2)拟购入时间。(3)拟购入数量。

(4)对于是由于现有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已到需新增的,应审核其相应的购入时间和实际折旧年限。

3.《固定资产新增计划表》和《固定资产购置预算表》在经由资产管理部经理审核签字后,交财务部。

第3节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验收

1、企业建造的固定资产主要是工程项目,工程项目的验收有逐期验收和完工验收2种。

2、逐期验收由工程部门依据工程合同书估验该工程无误后,填写验收单。

3、完工验收。

1.由施工单位在工程完成后,向企业提出验收申请。

2.资产管理部会同工程部、使用部门、施工单位,依据工程合同书及工程设计蓝图的规定,核对进度及竣工图,汇总整理工程分段验收记录、监工记录、材料结算书、检验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核对查验,针对施工进度及质量进行验收作业。

3.验收无误后,将验收结果填在验收单上。

4、重要工程应聘请第三方评审机构进行验收,并编制验收决算报告,其中包括工程总结、试运行报告、财务决算和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防疫等综合情况。

5、 验收结算报告需由工程部核对后,交财务部复核。

6、验收决算报告核对无误后,送交使用部门、工程部和财务部的负责人签字确认,然后交总裁审批。

7、审批后,财务部根据发票以及验收决算报告按照企业规定的付款程序进行付款,将工程项目转为固定资产。

第4节 固定资产保管制度

1、为规范固定资产的使用和保管,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特制定本制度。

2、固定资产的保管以“谁使用谁保管”为原则,使用部门或使用人是第一保管人和日常保养人。在使用部门或使用人发生更替时,应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

3、管理权限。

1.资产管理部负责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和台账。

2.财务部负责登记固定资产总账,并协助资产管理部进行固定资产清查。

第5节 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1、目的 为明确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与控制,特制定本制度。

2、固定资产折旧 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3、在用固定资产折旧范围

1.房屋和建筑物。2.季节性停用和大修停用的固定资产。

3.融资租入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4.在用机器设备、计算机设备、运输工具、工具器具

4、 固定资产折旧时间和总额

1.按月提取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

2.企业在每年年底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并根据复核结果进行调整。具体内容如下。

(1)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

(2)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

(3)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3.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

4.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5.固定资产应提折旧总额=该项固定资产的原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

第8条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净残值率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净残值率一览表

固定资产类别

折旧计提年限

净残值率

房屋及建筑物

20

5%

机器设备

10

3%

运输工具

10

3%

工具及其他生产用具

10

3%

计算机设备

5

3%

办公家具

5

3%

电视机、复印机、文字

5

3%

说明

净残值率一般在3%~5%之间

第9条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直线法)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2.工作量法(以每单位工作量耗费的固定资产价值相等为前提)。

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内可完成的总工作量

3.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前提)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4.年数总和法(年限合计法)

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率

第10条 生效执行

此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六节 销售业务内部控制与处理程序的设计

一、总 则

1、为了加强公司对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规范销售行为,防范销售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所称销售,主要是指公司销售商品并取得货款的行为。公司提供服务并收取价款,可以参照本制度的规定执行。

二、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

1、不相容岗位分离

1、销售部门的销售业务与发货业务分离;

2、销售业务、发货业务与会计业务分离;

3、发运员与仓库保管员分离;

4、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的制定人员与执行人员分离,信用管理岗位与销售收款岗位分设;

2、 业务归口办理

1、销售业务部门主要负责处理订单、签定合同、执行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催收货款;

2、发货业务部门主要负责审核发货单据是否齐全并办理发货的具体事宜;

3、财务部门主要负责销售款项的结算和记录、监督管理货款回收;

3、岗位定期轮换 办理销售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4、 授权批准

1、授权方式(1)销售业务除公司另有规定,需经董事会批准的销售事项外,由公司总经理审批;

(2)公司总经理对各级人员的销售业务授权,以文件的方式明确。

2、审批权限

项 目

审批人

审批权限

1、销售政策、信用政策

总经理

(1)制定和修订;

(2)以总经理办公会议形式审定;

(3)以内部文件等形式下发执行。

2、销售费用预算

董事会

(1)按《预算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审批。

3、销售价格目表和折扣权限控制表

总经理或授权审批人

(1)制定和修订;

(2)以经理办公会议形定审定;

(3)以文件或其他方式下达执行人员执行。

4、销售价格确定和销售合同签订

总经理授权审批

(1)按公司授权审批。

5、超过公司既定销售和信用政策规定范围的特殊事项

总经理

(1)总经理办公会或其他方式集体决策。

3、审批方式(1)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销售价格目录和折扣权限控制表等政策性事项,由总经理召开总经理办公会议或授权总经理决定,并以文件或其他形式下达执行;(2)销售业务的其他事项审批,在业务单或公司设定的审批单上签批。

4、批准和越权批准处理1)审批人根据公司对销售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2)经办人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销售业务;

三、销售和发货控制

1、政策控制

1、公司对销售业务制定明确销售目标,列入年度预算,确立销售管理责任制;

2、公司对销售进行定价控制,由公司制定产品销售价目表,折扣政策、付款政策等并督促执行人员严格执行;

3、公司对客户进行信用控制,在选择客户时,由销售部门的信用管理人员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充分了解和考虑客户的信誉、财务状况等情况,降低货款坏账风险。

2、销售合同审批规定

1.销售业务员在销售谈判中,应根据客户信用等级施以不同的销售策略。

2.销售业务员在与客户订立销售合同时,应按照以下权限执行。

3、 赊销控制

1、业务流程

YES

NO

NO

YES

4、销售和发货业务流程

销售业务组

内勤组

发运组

仓库

财务部门

5、发货控制

1)仓储部门根据“发货通知单”组织备货、发货,仓储部门发货后,按实填写实发数,并盖章注明“已发货”字样,以免重复发货;2)由专人不定期对出库通知单与装箱进行核对检查。

6、销售发票开具控制

1、销货发票由财务部门指定的专人负责开具。2、开票人员必须以客户的购货合同和业务员开出的发货通知单、运单为依据。3、开票人员按税务部门的规定开具销售发票。

7、应收货款管理

1、应收账款台账

(1)公司销售部门内勤组、业务员按责任范围建立应收账款台账,及时登记每一客户应收账款余额的增减变动情况和信用额度使用情况;

(2)财务部门按客户进行应收账款核算,对长期往来客户的应收账款,按客户设立台账登记其余额的增减变动情况;

(3)销售部门内勤人员、业务员定期与财务部门核对应收账款余额和发生额,发现不符,及 时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

(4)销售部门信用管理人员应对长期往来客户建立完善的客户资料,并对客户资料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相关资料由内勤人员,业务员和财务部门提供。

2、与客户核对应收账款

(1)销售部门业务员或内勤人员每半年与客户核对应收货款余额和发生额,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向财务部门报告,并进行处理;

(2)财务部门每年至少一次向客户寄发对账函,对金额重大的客户,财务部门认为必要时或销售部门提出申请时派员与客户对账,发现不符,及时向上级报告,会同相关部门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

3、 账龄分析和坏账处理

(1)财务部门定期对应收账款龄进行分析,编制账龄分析表,对逾期账款进行提示,并建议相关部门采取加紧催收措施或其他解决措施;

(2)对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账款,按《内部19号——资产减值准备坏账损失处理》的规定办理;

(3)公司财务部门对已核销的坏账,应当进行备查登记,做到账销案存,已注销的坏账又收回时,应当及时入账,防止形成账外款。

8、应收票据管理

(1)公司应收票据的取得和贴现必须由保管票据以外的主管的书面批准;

(2)公司由出纳保管应收票据,对于即将到期的应收票据,应及时向付款人提示付款;已贴现票据应在备查簿中登记,以便日后追踪管理;

(3)对逾期未能实现的应收票据,经财务经理批准,转为应收账款,并通知相关责任人员及时催收。

第九章 会计会计组织系统设计

一、公司的会计组织机构

公司设立财务部门,财务部下设会计科和财务管理科,往下又分多个小组。

财务部在总会计师的监督和财会科长的领导下实行分工协作,形成一个以总会计师为首,以财会科长为主管,在会计机构内部分设若干工作小组的财会机构组织体系。会计科和财务管理科分别由两位财会科长主管负责;各小组由1~2名财会人员组成,小组成员按各自岗位职责进行分工协作。

公司会计组织机构图如下所示:

二、公司的会计工作岗位职责

1. 总会计师岗位职责

(1)组织编制和执行预算、财务收支、信贷计划,拟定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开辟财源,有效地使用资金。

(2)进行成本费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督促本单位有关部门降低消耗、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3)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4)组织和监督本企业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保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5)组织和领导本单位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的制定。

(6)审核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审核后签名并盖章。

(7)承办企业主要领导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2. 会计组财会科长岗位职责

(1)协助总会计师展开全面经济核算。

(2)组织制定本企业的各项会计管理制度,并督促贯彻执行。

(3)参加生产经营管理活动、预测、决策和业绩评价。

(4)参与拟定或审核经济合同、协议及其他经济文件。

(5)负责向本企业领导和职工代表大会报告经营状况和成果,审查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审查后应签名并盖章。

(6)组织会计人员的理论和业务学习,负责会计人员的考核,参与研究会计人员的任用和调整工作。

3. 财务管理组财会科长岗位职责

(1)具体负责本单位的资金筹措、投放、收入分配等工作。

(2)参与组织制定本企业的各项财务制度,结合本单位生产经营和供应等具体请况,按期编制财务成本计划、信贷计划并监督执行。

(3)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对企业各项资金的核定工作,多渠道筹集资金,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及时完成税利上缴等任务。

(4)定期开展经济活动分析,提出改善经营管理的建议和措施,挖掘增收节支的潜力。

(5)组织财务人员的理论和业务学习,负责财务人员的考核,参与研究财务人员的任用和调整工作,协调与会计主管的关系和业务衔接。

4. 存货核算岗位职责

(1)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存货管理与核算实施办法。

(2)审查汇编材料采购用款计划,控制材料采购成本。

(3)审查存货入库、出库手续,负责存货的明细核算和有关的往来结算业务。

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材料消耗定额或标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材料计划成本目录。

(4)参与存货的清查盘点,分析存货的储备情况

5. 固定资产核算岗位职责

(1)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实施办法。

参与核算固定资产需用量,参与编制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大修理计划。

(2)负责固定资产的明细核算。

(3)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和控制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4)参与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分析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

6. 成本费用核算岗位职责

(1)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拟定成本核算办法。

(2)编制成本、费用计划。

核算产品成本,编制成本、费用报表。

(3)进行成本费用的分析和考核。

(4)协助管理在产品和自制半成品。

(5)开展部门、车间和班组经济核算。

7. 往来核算岗位职责

(1)办理各项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款项的往来结算业务,建立往来款项的清算手续。

(2)负责备用金的管理和核算。

(3)负责债权债务的明细核算。

(4)催收外单位欠款,建立账龄分析表,按规定处理坏账损失业务。

8. 工资核算岗位职责

(1)会同劳动人事部门拟定工资计划。

(2)审核发放工资、奖金,负责工资费用分配核算。

(3)按规定计提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和工会经费,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拨交工会经费。

9. 总账报表岗位职责

(1)负责登记总账。

(2)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相关附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并对全套财务会计报告的数据进行核对。

(3)管理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档案。

10. 资金管理岗位职责

(1)参与筹资方案的评价筛选和确定。

(2)参与借款合同的签订。

(3)对对外投资进行可行性研究。

(4)进行基建投资和设备改造的可行性研究。

(5)负责客户商情调查和信用调查。

(6)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考核。

11. 利税管理岗位职责

(1)与会计主管共同核实利润计算是否正确。

(2)按国家规定的利润分配程序分配利润,并通知会计转账。

(3)办理纳税登记,申请减免税和出口退税,核实税金的缴纳,便是有关的税务报表和相关的分析报告,办理其他与税务有关的事项。

(4)审查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并编制销售利润计划。

(5)参与应付利润的分配会议。

(6)协同会计主管分析利润增减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

12. 稽核岗位职责

(1)按有关规定审查经济事项,审核财务收支、财产收发等会计凭证是否合法、完整和正确(包括内容的真实性和数字的准确性)。

(2)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记录进行复核,并记录差错和检查记录有无篡改等情况。

13. 出纳岗位职责

(1)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

(2)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编制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表,及时清查未达账项。

(3)保管库存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有关印鉴、空白收据和支票。

(4)严格控制签发空白支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