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潾(朱见潾发掘古物)
明朝藩王选讲(叁拾陆)-德王朱见潾
(本文的唯一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425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14分钟)
为他修建的王府,当时占据整个济南城的三分之一。
年幼时期的土木堡之变,或许他尚无过多的记忆,但是景泰年间父亲被囚禁的历史伴随着他的成长。
后来,摇身一变成为一藩之王后,父亲疼爱,兄长偏爱。
在有太子的情况下,他的父亲也要求众臣以太子的礼遇对待他。后来兄长即位大统,令他代为祭祀祖庙,一时风光无二。
即便如此,他也深谙为臣之道,不曾惹出事端。
今日,我们讲述明朝首任德王朱见潾的故事。
明朝德王府旧址一隅
- 英宗次子曰见清,幼封荣王受掣肘
公元1448年5月7日,是为正统十三年,皇帝朱祁镇21岁,迎来了自己的第二子,按照谱系五行,取名为朱见清。
第二年农历七月十七,朱祁镇顾不上三天前喜得贵子,即是第三子朱见湜的降生的喜悦,执意要御驾亲征瓦剌。不久之后,便爆发了老生常谈的故事,土木堡之变。英宗朱祁镇北狩之时,朱见清还只是一岁多的婴孩,对于这一切,几乎没有任何概念。
对于“土木堡之变”,我们已经在专门讲述英宗朱祁镇的文章,简单描述过此事件的经过,也诉说此事件对于后世的影响,这里就不做赘述了。只是想单纯吐槽一下,朱祁镇执意要御驾亲征的时候,他有三子两女,分别为:
长子朱见深,时年1岁9个月;
次子朱见清,时年1岁3个月;
三子朱见湜,出生刚3天。
长女重庆公主,时年3岁,是英宗所有子女中最年长者;
次女嘉善公主,时年龄不详,该公主生母王惠妃当时在孕中,怀着英宗的第四子朱见淳。
如此美好的一番景色,可谓是子女皆健康成长,享受天伦之乐,却要剑走偏锋,酿出祸端。
景泰元年,是为1450年,朱祁镇回到京师,囚于南宫,此时的皇帝是英宗之弟朱祁钰,朱祁镇被尊为太上皇。英宗的子女,自然也会受到掣肘。
景泰三年,坐稳皇帝宝座的朱祁钰,分封英宗诸子,其长子朱见深原太子之位被废,受封沂王;次子朱见清受封荣王;三子朱见湜早夭未受封;四子朱见淳受封许王。
受封荣王那年,朱见清刚满4周岁,他又能懂得多少呢?史料对其这段时间的生活记载也不多,无非就是一个孩子,还能处处提防吗?只可惜,其父亲自作孽,苦了这群孩子。
- 母妃万氏出身凡,四子两女祈平安
说到朱见清的母亲,宸妃万氏,也是一位很值得一提的人物。这里多说一句,朱见清生母万氏,与后来大朱见深17岁的万贵妃,没有亲缘关系。感觉两位姓万的女人似乎是两代人?万宸妃是英宗的妃嫔,万贵妃是宪宗的妃嫔。然而,事实是,儿媳妇辈的万贵妃比婆婆辈的万宸妃还大一岁。
万宸妃出生于1431年,比英宗小4岁。万宸妃的父亲万聚,是涿鹿的一位普通的卫兵,12岁那年,万氏被选入宫中,成为16岁的皇帝朱祁镇的妃嫔。12岁能入宫,想必万宸妃也是生来俊俏,颇受喜爱。这一点从她的生育记录便可以看出。
1448年,17岁的万氏生下英宗次子朱见清;
1449年,18岁的万氏生下英宗三子朱见湜;
1450年,英宗返回京师被幽禁于南宫,万氏随英宗一起居住于此;
1453年,22岁的万氏生下英宗三女淳安公主,这位公主最终享寿83岁,活到嘉靖十四年;
1454年,23岁的万氏生下英宗五女广德公主,这位公主在史料里留下了名字,唤作朱延祥;
1456年,25岁的万氏生下英宗七子朱见浚;
1457年,夺门之变,万氏被英宗正式册立为宸妃;
1458年,27岁的万宸妃生下英宗八子朱见治。
1467年,是为成化三年冬,36周岁的万宸妃薨逝,陪伴英宗朱祁镇在囚禁中度过八年,前后为英宗生下四子两女,英宗驾崩后三年,随英宗而去。这位出身平凡人家的女子也因此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 英宗复辟封德王,更名见潾受高望
接着前文的桥段聊朱见清。
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囚禁南宫的年月里,朱见清的生母万氏一起进入南宫陪伴当时的太上皇朱祁镇。
万氏在土木事件前生育的两子怎么办?史料对于朱见清的遭遇有所记载,称其由祖母孙太后抚养,也就是前两年电视剧里那位“孙若微”的原型。而英宗第三子朱见湜更年幼,是否也交于祖母抚养史料未曾提及,按照逻辑上分析,应该也是由孙太后抚养的。但是这位皇子的运气就差很多了,结果是,朱见湜在两岁又28天的年纪夭折。父母不在身边的可怜孩子,即便是生在帝王家,那又能怎样呢?
就这样,朱见清等到了他爹夺门的那一天。
公元1457年2月15日,朱祁镇卷土重来,改元天顺,重新即位。一定意义上重获新生的朱祁镇,重新册立长子朱见深为太子,为其更名为朱见濡;改封荣王朱见清为德王,封国拟定于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德州,也即是今山东省德州市,因此得名“德王”,同时为其更名为朱见潾。
藩国定在德州后不久,朱祁镇为朱见潾改封至济南府历城县,也即是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并且开始修建德王府。那一年的朱见潾,也才9岁,但是朱见潾得到父亲的偏爱却已经很明显了。
1462年,14岁的朱见潾代表英宗祭告太庙,理论上祭告太庙这样的重要祭祀活动,要么皇帝本人亲自去,要么太子代办,没有说让尚未就藩的亲王代办的。
1463年,朱见潾搬出紫禁城,入住京城诸王府,为后续的就藩做好准备。同时,英宗下旨令文武百官参照拜谒太子的规格朝见朱见潾。皇叔襄王朱瞻墡为这位侄孙还送了厚礼。
这是干嘛?要换太子吗?您还猜对了,朱祁镇真有这个想法,不过最终没有实施,倒是也能看到朱见潾得到老父亲多大的偏爱。
- 兄长登基亦照顾,就藩岁给皆禄米
英宗复辟后,更名改封的朱见潾总算也能见到自己的父亲母亲了,不知道他内心里是否能找回那童年时期的情感缺失。值得一提的是,朱祁镇却下旨将朱见潾交于钱皇后抚养,却并非是其生母万宸妃,只是为何?史料未记载原因。
说到钱皇后,这可是一位奇女子。钱皇后作为英宗的嫡后,其年龄比朱祁镇还大一岁,18岁时便成为17岁的皇帝的后宫统领,像个大姐姐一样照顾这位有点儿任性的皇帝。
可惜钱皇后一生无子女,又在土木事变后,落下了病根,导致一眼失明,一腿残疾。换个角度思考,为何让钱皇后抚养次子朱见潾呢?可不要遗忘了我们在专门介绍英宗、宪宗的文章里提及过,英宗长子朱见深的生母周太后,可是一个极为有手段的女人,善良的钱皇后能抚养朱见潾,这也是掣肘与制衡后宫的一种方式。
公元1464年2月23日,一生都是故事的朱祁镇终究离开了人世。据史料记载,其去世前,他曾再度提出易储的事宜,改立次子朱见潾,最终被大臣李贤劝阻。至于朱祁镇为何想改立朱见潾,史料也未记载原因,根据逻辑来猜测,当时的太子朱见深之母周贵妃或许已经飞扬跋扈到谁都不服的地步了,朱祁镇担心自己一朝驾崩后,钱皇后过上苦命日子。事实上,朱见深在即位后,对于嫡母钱皇后并不敢怠慢,对于由钱皇后抚养的二弟的偏爱,较之于父亲当初施加给次子的宠爱,也是有过之而不及。
成化三年农历二月十七,是为公元1467年3月22日,这也算是明朝历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即将年满19周岁的德王朱见潾带领着德王妃刘氏,以及妾室王氏等家眷就藩济南府,这是明朝自宣德四年(1429年)后,首次皇子就藩。快四十年没见到的皇子就藩的景象,总算让皇帝的二弟朱见潾点上了续写的一笔。
另外,朱见潾所得到的俸禄全为禄米,比起洪武年间,那些塞王动辄得到一些等效替换的货币,或者五百一千左右的岁禄,那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朱见深了解二弟朱见潾爱吃白熟粳米,每年也在岁禄之外额外赐予朱见潾两百石白熟粳米。
有道是,“你问我爱你有多深,白熟粳米代表我的心”。
- 德王府参紫禁城,齐汉田产尽囊中
济南的德王府从天顺初开始修建,是按照紫禁城的风格进行修建的,虽说史料未白纸黑字记载这是时任皇帝朱祁镇的首肯,然而从逻辑上分析,他不允诺,工匠们敢如此做吗?
德王府位于美丽的大明湖畔,总面积占据济南城的三分之一。德王府设有承运殿、圜殿和存心殿三大殿,王府占地范围北至今济南后宰门,南至泉城路,西至芙蓉街。那伟岸壮观之景象,很难用这些简单的字句来形容。
后来到了满清时期,康熙帝在德王府原址上改建为山东巡抚督察院。如今,这里是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驻地。
山东布政使司在朱见潾就藩前,已经有位于兖州府的鲁王支系居住,不过两王隔着一定的距离,互相不打扰。另外,在历城县不远,历史上曾有齐王朱榑就藩的青州府益都县和汉王朱高煦就藩的济南府乐安州。但是齐、汉两王先后被废,所占田产皆成荒田,宪宗朱见深干脆也全部赐予朱见潾,最终朱见潾得到了六千五百多顷田地。
再唱首歌来表达那样的情景吧:“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 享寿古稀至正德,陵墓可见规帝制
在就藩后的第二年,抚养过朱见潾的钱太后薨逝,朱见潾以“抚育深恩”为由,请求回京奔丧,未获准。要豪宅要田地,都可以,但是你不能回来,这会威胁到我,逻辑上判断,这就是宪宗对于二弟朱见潾的态度。
而在此一年前的11月22日,朱见潾生母万宸妃过世时,史料则未记载其曾请求送葬。
1487年,宪宗朱见深驾崩,他的弟弟中,当时尚健在的,有二弟德王朱见潾,六弟崇王朱见泽,七弟吉王朱见浚和九弟徽王朱见沛。唯有德王朱见潾请旨前来奔丧,帝王家走出的缺乏母爱的灵魂,到头来也算是一个重情义的汉子。
后来的孝宗、武宗年间,对于朱见潾的记载便不多了。
正德十二年,是为1517年,惯看秋月春风的朱见潾薨逝于济南德王府,享年69岁,按照明朝的习惯,会表达成70岁。正德帝朱厚照为这位叔祖父上谥号为“庄”,故史称德庄王。
在网络上能搜寻到下面一段信息:“1993年除夕,山东省文物部门对号称济南小十三陵的一组明朝大墓进行抢救性发掘,通过墓志判断出该大墓为朱见潾及其后裔的墓葬及疑冢。朱见潾的墓室由前后两殿组成,棺床为石刻须弥座式,长达两米,石门使用了二龙戏珠图案,且每扇石门均雕有九排门钉,每排为9个,一共有81个,为皇帝规制。”从这座墓地就能看透一切,朱见潾的地位不一般。
- 孙子的魔咒
看完上面的描述,感觉朱见潾就是一位无比幸运的人。但事实上,他也有不可触碰的悲伤之处,即是他孙子的魔咒。
朱见潾至少有三子四女:
长子朱祐樬,1468年出生,夫人王氏所生,1480年受封泰安王;
次子朱祐榕,1471年出生,王妃刘氏所生,嗣位成为第二代德王;
三子朱祐桪,1472年出生,夫人王氏所生,1481年受封济宁王;
另四女中,前三女皆为嫡出,第四女不见记载。
三子四女,虽不算后世繁荫,但也不差,然而他的孙子,却如同中了魔咒一般,接连夭折。
长子朱祐樬生子五人,前四子皆夭折,唯第五子朱厚燌成年,但是朱厚燌出生于1521年,朱见潾没见到这位孙子,况且朱厚燌也只活了25岁。
次子朱祐榕生子八人,四子夭折,已经是很不错的存活率了。
三子朱祐桪生子五人,全部夭折,无人嗣位,济宁国除。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景象?医学的不发达,和命运的捉弄吧,除此之外,无法诉说。
至此,明朝首任德王朱见潾的故事讲述完毕。德王府支系绵延至明末,还有很多故事可以讲述,我们下一辑接着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