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为何要杀和珅?
一般都认为他太贪了。
当年,抄家时,据说黄金就有3万多两,银元宝更是高达200多万两,再加上,田产以及房产等,整个折算下来有八亿多两。
这是什么概念?
据说,在乾隆鼎盛年间,清政府的年财政收入不过才六千万两多些。所以说,除去一个和珅让国库顿时充盈,嘉庆怎么都是赚的,再说,和珅在朝中的口碑并不好。
其实,和珅这人很有些才华,不然,乾隆也不会那么宠他。当时,和珅的考试运气差些,后来,就捐了个侍卫。据说,他被乾隆另眼相看,是因为一次他在乾隆背《论语》卡壳时,他很流利地背出了下半段。其实,和珅的成功,在于他能够抓住乾隆的喜好,不光是嘴上说说那种。
都知道,乾隆喜欢吟诗作对,和珅就在这方面拼命用功。果然,后来步步高升,一年内就成了军机大臣。可见,察言观色和揣摩圣意就是和珅的立足之本,而他又恰恰擅长这些。于是,后来的和珅与乾隆就成了亲家。然而,和珅得了如此厚爱,非但没有低调行事,反而滥用这种宠爱。
当时,他对于不跟自己站队的大臣多是打击,这样一来,自然就给自己埋下了“后患”。可是,和珅难道就不清楚“一朝天子一朝臣”吗?
这只能说嘉庆皇帝在正式掌权前,将自己藏得太好了。
都知道,乾隆皇帝比较长寿,不过,他发过誓,不会让自己在位的时间超过康熙。于是,晚年的乾隆做起了太上皇,但朝中之事还是过问。
当时,有大臣弹劾和珅,而嘉庆的表态则是:还想继续重用和珅。那时,没人不清楚乾隆跟和珅的关系,就连已是皇帝的嘉庆,都对和珅表示出了相当的尊重。
当然,这些都在表面上迷惑了和珅。
和珅临终前有首绝笔诗,其中,就有一句“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给人的感觉好似他是因为“有才”才遭此大难。其实,嘉庆要除去他应是早有准备。
在乾隆过世后,嘉庆就让福长安去守灵了。福长安也是位军机大臣,与和珅是死党,这其实,就已经释放了一个危险的信号。不过,嘉庆压根就没给和珅任何回旋的余地。很快,就有大臣弹劾和珅,这次嘉庆没有“护着”和珅,而是立刻查办。最终,和珅被革职入狱。
其实,嘉庆的内心应该是相当讨厌和珅的。
最初,他是想动用“凌迟”,这种重刑一般是用来惩罚那些乱党反贼的。可见,和珅在嘉庆的眼中,就是和那些人差不多。
那么,到底是和珅的巨贪,还是其它原因让嘉庆毫不犹豫的除了和珅呢?
先来看看和珅做过的一些事。
据说,在嘉庆登基后自己的老师朱桂升任为大学士,对此,嘉庆的心中当然高兴,就亲自到老师那祝贺。结果,和珅不舒服了,居然跑到乾隆跟前说:嘉庆的这种做法是“笼络人心”。
其实,和珅也不想想,乾隆能护着他一辈子吗?这事当然会惹得嘉庆很不喜,但是,真正让嘉庆下定决心杀他的应该是,和珅用乾隆的威严替自己谋福利。可能和珅忘了这个天下是谁说了算,再说,嘉庆不是一个毛孩子,所以,他真的不是可以随意拿捏的。
除此之外,和珅还做了很多过分的事,比如:修建房屋时居然敢模仿皇宫的建制;修建陵墓也是这样;此外,他打压那些正直大臣,其实,就是培育自己的党羽。这在嘉庆看来,可是对皇权的一个大威胁,他还能留着和珅吗?”
也因此,他在大臣的奏折上写过这样一句话:“若是我不除去和珅,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只认识和珅了。
那时,天下人尽知乾隆信任和珅,所以,和珅也没浪费这份荣幸,大肆敛财,使得老百姓的怨言很大。但是,乾隆就是那么的相信和珅,没有大臣可以扳倒他。即使在嘉庆做皇帝的前几年,一些很重要的事情要向乾隆汇报时,很多时候都会让和珅转奏。
试想一下,一位皇子(皇帝)的存在感,还不如一位得宠的大臣,这让嘉庆如何看待和珅呢?他可不想身边再有这么一位“重臣”,所以,表面上他一贯保持原有的态度,正是这一点,让和珅觉得嘉庆不过如此,他也就没有丝毫收敛。于是,最终将自己快速推向了一个无法扭转的结局。
说到底,和珅是输在了自己的“贪”念上,对权力的贪,对财富的贪。到最后,他都不晓得该如何放正自己的位置了。
和珅能摸到乾隆的脾气,可是,为何后来就不去向嘉庆示好呢?
据说,他有做过,只是嘉庆似乎不喜欢这一套。所以,他的故事再次验证了一个道理:为人正、行事正,才是真正的立足之本,否则,一切都是过眼烟云。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是和珅不知道这些,只是他忘记了乾隆的年龄。因为,乾隆在他心里永远都是万岁,是一辈子的依靠。可殊不知,没有人会真正成为万岁。所以,和珅最后是自己骗了自己,成为了嘉庆的“刀下鬼”。
参考资料:
【《清史稿·卷十·高宗本纪一》、《清史稿·卷三百十九·列传一百六》、《清朝野史大观·和珅家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