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相公(水浒中,一代名将老种经略相公,最后是怎么死的?)
《水浒传》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其中不乏惊世骇俗、流传千年的大英雄。小编今天要说的这位英雄人物,在水浒中几乎从未正式出场,但他依然用威望和名声,征服了整个江湖,让不少梁山好汉顶礼膜拜。
他,就是水浒中的一代名将,老种经略相公。
那么,如此富有传奇色彩的老种经略相公,到底是谁?他的身上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一、“洒家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提辖官”
在《水浒传》中,老种经略相公没有正式亮相,书中也没有对他的最终归属进行过丝毫描述,但毋庸置疑的是,他始终是江湖之中绕不开的传说。
一生只爱杀人放火的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对老种经略相公钦佩不已。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时,都要不无炫耀地大声喊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无路廉访使……”可以说,老种经略相公让鲁智深正义的拳头更加坚硬。
鲁智深后来遇菜园泼皮、会青面兽杨志,“老种经略相公”始终都是他的一张靓丽名片——“洒家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提辖官。”此话一出,无不让江湖人士肃然起敬。
除了鲁智深,病大虫薛永的祖父,原是老种经略相公帐前军官;金钱豹子汤隆的父亲,也是老种经略相公帐前铁匠。老种经略相公成为他们行走江湖的通行证。
那么,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老种经略相公”,到底是谁?在北宋的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这一号人物呢?
二、时师道春秋高,天下称为“老种”
大名鼎鼎的老种经略相公,其真实身份到底是谁?
《宋史·种师道传》就曾明确记载:“时师道春秋高,天下称为‘老种’。”种师道之所以被天下人尊称为“老种”,除了他的年纪大之外,恐怕还有他赫赫战功与精忠报国。小说《水浒传》很可能借鉴了这种说法,才塑造出了一代英雄的形象。换句话说,“老种经略相公”的历史原型,很可能就是北宋名将种师道。
种师道,何许人也?
种师道,字彝叔,北宋名将种世衡之孙、种谔之子。种家三代将门,为北宋镇守西北长达一百多年
《宋史》中关于种师道的记载较多,北宋后期镇西夏、伐辽国、御金兵等一系列战斗,种师道都冲锋在前,为国尽忠,堪称北宋王朝后期最为倚重的将才之一。
种师道的统兵之才,在臧底城一役中一览无余。
《宋史·种师道传》记载,种师道曾率兵攻打西夏臧底城,敌人守备坚固,宋军久攻不下。战斗间隙,有将校私自躺在床上休息,种师道将其“立斩之,尸于军门”,并下令:今日不攻下此城,士兵与此人同罪!宋军震惊,于是死命向前,一鼓作气,攻克臧底城。
除了统军之才,种师道的战略眼光同样不凡。
当时宋、辽两国因“澶渊之盟”,基本维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状态。金人反辽,相约北宋一起讨伐。种师道劝谏主帅童贯:“今日之举,譬如盗入邻家不能救,又乘之而分其室焉,无乃不可乎?”种师道的正确意见并未被童贯采纳。童贯一意孤行,联金伐辽。最后果然不出种师道所料,北宋引狼入室,金人背信弃义,最终酿成了靖康之耻。
三、帝搏膺曰:“不用种师道言,以至于此!”
生在北宋末年的乱世,种师道戎马一生,这既是他的万幸,也是他的不幸。种师道用自己死战、死谏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代名将的传奇悲歌。
金人第一次南下包围开封,种师道奉命勤王。当时他只有步骑七千,但他沿途张贴告示,号称“领西兵百万来”,天下震动,金人亦闻之胆寒,准备撤兵自保。北宋主和派趁机议和。
议和之后,种师道“又请缓给金币,使彼惰归,扼而歼诸河”,意图凭借黄河天险歼灭金兵,但当朝执政者认为和谈已成,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种师道随后面见天子宋钦宗,提出更加详细的破金之策:“但分兵结营,控守要地,使彼粮道不通,坐以持久,可破也。”宋钦宗被眼前的议和形势蒙蔽了双眼,对他的建议也是置若罔闻。
金兵刚退,种师道又向朝廷“请合关、河卒屯沧、卫、孟、滑,备金兵再至”,意图在河北构筑开封的军事防线,拱卫京城。但朝中主和派不但不采纳,反而派他远赴边境巡视。
平心而论,种师道的战略眼光独到,战术布局精湛,不失名将之风。如果宋钦宗能够采纳他的任何一项建议,北宋也许不至于速亡。只可惜北宋一朝重文轻武,主和派担心武将势力坐大,因此屡谏不听。
种师道从边境回京后,就一病不起,于靖康元年十月病逝,享年76岁。宋钦宗亲临祭奠,痛哭流涕,追赠种师道“开府仪同三司”的特殊待遇。
种师道去世前曾叹息道:“日后金人必为国家大患。”想不到他一语成箴。
后来,金人再度南下,缔造了“靖康之耻”。宋钦宗捶胸顿足地说道:“不用种师道言,以至于此!”世间没有后悔药。宋钦宗此时的追悔莫及,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建炎年间,南宋朝廷又加赠种师道少保衔,谥曰忠宪。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