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丨麻栗坡县天保镇:凝心聚力开新局 实干为先勇担当
麻栗坡县天保镇地处中越边境,是20世纪80年代对越自卫还击和防御作战的主战场,是老山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之一。集边境、口岸、原战区、矿区、库区、民族地区为一体,是一片英雄厚重、物华天宝的热土。近年来,天保镇人民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州县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镇各族干部群众聚焦难点,真抓实干,推进了一项又一项任务,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民族团结、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县乃至全州前列。2021年,天保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2年,天保镇被评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团结示范乡镇”。
建设美丽家园的先行者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让边疆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是地方党委政府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天保镇人民政府全力推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如今的天保镇实现了“六个碟变”。坚持党建引领,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联动“爱国主义教育+我为祖国站岗+美丽边境村寨观光旅游”一条线,实现强边固防“战区”变景区。因地制宜建设进村花带、特色文化墙、观光栈道、特色景观等提升村容整体风貌,动员各家各户打造小景观、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伸手摘果、弯腰摘菜、庭院创收,实现家园变花园。立足“最美联防所”目标定位,推动7个联防所、42个前置哨点开垦小菜园、装饰小花园、架设“党建书架”,实现哨点变庭院。率先开展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注册成立天保村委会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流转土地500亩,融资120万元发展魔芋产业,带动400余人就近就地就业,426户1642人绑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订单收购、代种代养、生产托管、技术帮带等方式量化分红,实现农民变股民。依托“英雄老山圣地”4A级景区、天保国门、八里河东山战争遗址等旅游资源,推动旅游“进村”,发展农家乐、组建旅游服务团队,以旅带农,以农促旅,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鼓足群众“钱袋子”,实现一线变“钱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盘活群众的承包地、林地、宅基地等现有资源,向荒山要果、向荒山要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荒山变密林。如今的黄瓜录、老寨等村成为全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示范亮点,在全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展示了良好形象,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村寨。
维护民族团结的践行者
同心同德是最强大的力量,民族团结是最牢固的基石。天保镇现有少数民族2290户9170人,占总人口的52.4%,面对全镇有一半以上少数民族的镇情实际,天保镇把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党员干部群众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组织党员以镇委党校、老山讲习所、火塘夜校、田间地头、放牛途中、巡边路上等为阵地,利用“老山精神”教育资源,将守边初心、固边使命口耳相传,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凝聚起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广泛共识。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依托农村老年文艺队,在瑶族“盘王节”、壮族“七郞节”、苗族“踩花山”等民族节庆日期间,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向上的节目进行文艺表演,不断加强村寨间在民族差异、发展观念、农业生产等方面的交流,共同守护民族团结进步之花。长期以来,天保镇人民政府与各族群众建立起了鱼水相依、休戚与共的深厚情谊,形成了共同进步、互相帮助、全心全意维护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大家庭和睦的优良传统。
守护神圣国土的捍卫者
天保镇与越南河江省官坝县和清水河口岸接壤,有1个国际公路客货运输口岸,有抵边村民小组9个,边境线长25公里。对天保镇来说强边固防就是首先首位首要的工作,天保镇用强边固防统揽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扛起强边固防政治责任。坚持人防建设“织网管面”,建成7个联防所,设置7个卡点、42个哨点,投入镇村干部、部队官兵、地方公安、突击队员等值守力量共计192人,确保24小时错峰巡逻、不间断巡逻,盯死盯牢边境一线,凝聚起党政军警民合力守边关的强大合力。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紧锣密鼓”,按照5—10户为一个网格将全镇划分为449个网格,每个网格均设一名网格长,并安排有一名公职人员挂包,加强对“十个一律”、举报奖励等强边固防和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宣传教育,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构建齐抓共管的格局。对辖区191名“三非”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建立健全“三非”人员管理台账,做到一人一档。坚持“一切问题都有解”的理念,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大力推广“枫桥经验”,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全力推行“五位一体”管边控边模式,持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全力遏制治安案件,社会治安形势平稳向好。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疫情、不发生偷渡、不发生走私”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