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最少的3个姓氏,比大熊猫还稀有,一姓被韩国人认作祖先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文化更是久远而繁荣。创造这些久远而繁荣文化的,正是中华民族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其中一些成就突出、功绩很高的人,他们的姓名都被历史恒久地记录下来。
说起姓氏,这是中华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能够辨别不同的人,它更牢固地把血脉相近的人紧紧连接在一起。
封建时代皇权不下县,基层就是以“宗族”等为单位实行社会程序的正常运转,而宗族的底层逻辑就是把姓氏相同的人集合成一个整体。
可以说,姓氏在中国社会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从上古时代至今日,姓氏已经在中国持续了几千年。
从最初的“神农氏”、“有虞氏”、“陶唐氏”到后来的“姬姓赵氏”再到现在的“张、王、李、赵”等“百家姓。”中国的姓氏可谓多矣。
而中国人口最少的三个姓,拥有它们的人比大熊猫还要稀有,大多数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遇到他们。其中有个姓氏,还被韩国人尊为祖姓,这是怎么回事呢?
01姓氏的起源与含义
现在如果去问一个人的姓氏是什么,那么他就会告诉你他“姓”什么。如果不是经过学习与了解,一般人根本不会知道姓氏与“姓”的区别。
而即使在重要的、规范的场合,姓氏实际上也是指“姓”。
其实在古代,“姓”和“氏”完全是两个概念,只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为了使用方便,二者渐渐地就不再做区分了。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从这句话来理解,姓是指大宗,氏是指小宗。
可以把他们看做是树干和树枝的关系,从树干上分散长出许多的树枝,而这些树枝都是从这一根树干上延伸出来的。
举例子来说,秦始皇嬴政,他是嬴姓,赵氏。
这里的嬴,意思是嬴政的初祖是姓嬴的,而赵氏是说后来老嬴家的人多了分家,嬴政的这一支就是“嬴姓赵氏”,说不定还有“嬴姓王氏”之类的,总之是表明祖姓与分支的。
所以常有人把嬴政称呼为“赵政”,很多人不理解不明白,其实这并不是错误。
在古代,人人都可以有姓,可以有名,但是“氏”却不是谁都有的。
因为“姓”是表明一个人的身份,“氏”却额外含有区分地位高低的作用。因为拥有“氏”的是少数人,所以时间推移之下“氏”就消失了,直接用“姓”。
有的人会把“氏”来用作姓,有的就直接放弃了“氏”或者他们本来就没有“氏”,也就不用为了这个问题而烦恼了。
各种姓的来源是什么呢?主要是由居住地或者封地而得姓。
比如北魏的著名军阀尔朱荣,因为其祖先世代居住在尔朱川,所以自姓“尔朱”。再比如善举人的晋大夫祁奚,是因为他的封地叫“祁”,于是因以为姓。还有例如以图腾为姓、以周围的山川河流为姓等。
中国的姓氏,大都是由此而来。
02稀有度堪比大熊猫的难姓
中国十四亿人中现在正在使用的有五千多个姓氏,但是这些姓氏并不是平均分配的。
一些大姓的人数占比很高,一些姓氏却稀有到近乎失传。众多的姓氏中,23个常见姓氏的人数占到全中国人数的60%以上。
“御三家”王、李、张这三个姓氏的人口已经达到中国人口的20%,而中国人口最少的三个姓:“难、尸、山”,拥有这三个姓氏的人,已经比国宝熊猫的数量都要少了。
尤其是难姓,不仅是人数少,还被韩国人认作是祖先。
难姓是全国姓氏中人数最少的。这个“难”读音并非我们想象的“nan”四声,而是读作“ning”四声。
难姓被韩国人认作是韩国先祖的姓氏,这就要从难姓的来源说起了。难姓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姓氏,为什么这么说?
原来,难姓起源于古鲜卑族。鲜卑是一支古代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是继匈奴之后崛起的一支游牧部落。
按照《后汉书》、《三国志》、《十六国春秋》等史书的说法,匈奴是东胡人的一个支脉。书曰:“鲜卑者,东胡别种也。”
西汉时期,匈奴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走向巅峰,占据北方与汉朝对峙。北方的诸游牧部落都为匈奴所击败征服,东胡也不例外。鲜卑作为东胡的一支,在投降匈奴后迁徙至鲜卑山居住,因以为民族之名。
我们都知道鲜卑族后来建立北魏,皇室是拓跋姓。但鲜卑族并不只是只有拓跋姓,有一个部落为“吐难氏”。
这个部落的姓,是由图腾得来的。“吐难”在鲜卑语中意为鸵鸟,也就是说这个部落的图腾是一只鸵鸟,部落便以“吐难”为姓。
鲜卑建立北魏政权后,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其中一项措施是将鲜卑姓改为汉姓。吐难氏于是将吐字去掉,以难为姓,这就是难姓的由来。
出于生存需要,难氏族人在中国东北地区生活。比较有名的松花江,因为处在难氏族人的生活地区,曾被改名为“难江”。
渐渐地这些人向南发展,成为了部分韩国人的祖先。因此,韩国人将难姓视为其祖先的姓氏,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中国剩余的难姓族人,也并没有生活在东北地区,而是在河南的洛阳与焦作一带。
现在,“难”字常常用来指一些不好的东西,而难氏族人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好,他们为自己能够传承这个古老的姓氏而自豪。
03“可怕”的尸姓
第二少的姓氏是尸姓,相比起难姓来,尸姓的知名度还是要好一些的。
毕竟尸家出过几个名人,例如西周时期的大夫尸臣,他的名字被篆刻在青铜器上。还有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尸佼。
尸佼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其中一家,代表作品是《尸子》,不过尸佼并没有给自己的这一派命名,所以只能说他是思想家了。
尸佼比起尸臣来说,年代更近,也被更多的尸氏族人认作是尸氏的先祖。不过由于缺乏记载,难以确定其世系了。
有人认为“尸”这么可怕,为什么会有人以此为姓呢?
其实尸在现代的意思是“尸体”,而在古代还有另一种说法。
《说文解字》里说尸有“代死受祭者”的意思。就是代死者受祭的活人,一般是死者的孙子来做,且这个孙子地位一定不能低。
看到这里,想必诸位就不会再往“尸体”这方面想了。
尸姓的起源是东周时期的姬姓召公后代,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姓氏的概念,姓是大宗,氏是小宗。召公的一部分后代在一个叫做“尸乡”的地方居住,于是就把“尸”作为这一支的氏。
姓氏择一而取后,这部分人放弃了“姬”姓而改自己的氏为姓。代代相承,就是现在的尸氏。
尸姓的拥有者现在大都分布在山西曲沃,上文提到的尸佼也是曲沃人,所以应当是其后代无疑了。
04山姓——众说纷纭
山姓是中国几千个姓氏中,人数第三少的,全国上下姓“山”的人只有2000左右。山姓的历史也是十分久远,自它出现距离今天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
与前面的难、尸不同,山姓并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姓氏来源,而是议论纷纷,众口不一。尽管只有2000多人,山姓的起源却有好几个不同的版本:
首先是岳飞后代说。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抗金英雄岳飞,因为阻挡了宋高宗赵构和奸臣秦桧的和金政策,不惜连下十二道金牌将岳飞从抗金前线召回,并由秦桧谳成岳飞死罪,最终岳飞冤死狱中。
一些山姓人说岳家的一部分人为了躲避南宋朝廷和秦桧的迫害,这才把岳字的“丘”部去掉,改姓为山。
在作者看来,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岳飞是爱国忠君的典型,且是全国的英雄。高宗和秦桧为了议和逼死岳飞已经受天下人斥责,骂声至今不息。又怎么会冒那样大的风险去迫害对他们来说并无威胁的岳氏族人?所以这个说法,应当是讹传。
其次是官职说。且说部落联盟时代,曾设置一官职“山师”,负责掌管山上的草木,担任山师的人便以官职为姓。
这个说法其实是有可信度的,因为确实有姓从官职得来,例如比较出名的“司马氏”、“司空氏”,司马和司空本身就是一个官职。有别例在,山师作为姓氏也是有可能的。
第三种是神农后代说。传说神农氏在烈山长大,于是以烈山为姓。神农氏的后人中因此就有了以山为姓氏的人。
尽管山姓的来源说法不一,但于此姓源远流长的历史并无损害。山姓人同样带着他们令自己骄傲的姓氏,分布在河南、宁夏区域生活。
面对这些不一的说法,终有一天山姓的神秘面纱会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而被人类揭开。
总结
中国现存的五千多种姓氏,都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姓氏最初来源于所在的地区、河流、封地以及官职等等。
姓和氏是不同的,姓代表大宗,氏代表分支,但慢慢地人们将姓氏混在一起,只保留并使用其中的一个。
姓氏的分布并不平均,有的姓氏人数多,有的姓氏人数少。前三位姓氏王李张人数占比超过20%,而处于末位的难、尸、山三姓,每个姓几乎只有千人左右。
难姓是鲜卑族的一个部落的氏姓,鲜卑族建立北魏之后,孝文帝元宏开始全面汉化。其中就有将鲜卑姓改汉姓的内容。
难姓本为“吐难”,在鲜卑语中意思为“鸵鸟”,至是将吐字去掉,就是现在的难姓。难氏族人分布在东北地区,逐渐向南进入朝鲜半岛,也被韩国人认作是祖宗之姓。
尸姓的先祖很可能是战国时期政治家尸佼,原因在于尸佼和现在尸姓族人的生活区域非常吻合,即今天的山西曲沃。
拥有山姓的人虽然少,来源却是众说纷纭。有岳飞后代说、山师官职说以及神农后裔说等等。
不论人数多少,历史是否久远。每个姓氏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