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黄旗和镶黄旗的区别(清朝的旗主是多大的官?一文读懂八旗发展史)

清朝的旗主是多大的官?一文读懂八旗发展史

 

清宫剧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节:旗人在外边混得风生水起,遇上自家旗主,立马下跪磕头。怂得就像孙子见了爷爷一样。

为什么旗主如此厉害,旗人又为何畏惧旗主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从八旗的发展史开始说起。

 

 

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以祖、父遗留的十三副甲胄起兵,开始统一建州女真各部的战争。

起兵之初,由于人丁不多,所以部队的组织架构比较简单。

努尔哈赤之下是他的亲弟弟舒尔哈齐。

舒尔哈齐之下是若干牛录额真,也就是后来的牛录章京,汉译为佐领。

早期的佐领,只能指挥十名兵丁,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班长。

到了万历十七年,随着地盘扩大,统治人丁增多,一个人管不过来了。努尔哈赤便将部队一分为二。

他自己统率一半人丁,以红旗为帜。

另一半交给舒尔哈齐,以黑旗为帜。

后来,估计是因为黑旗不便于夜间作战,舒尔哈齐便把旗帜颜色改为蓝色。这便是正蓝旗的由来。

万历二十一年前后,努尔哈赤对红旗和蓝旗进行重组。

他首先将自己的红旗改为黄旗。随后又参照金国的猛安谋克制,规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分别以牛录额真(佐领)、甲喇额真(参领)、固山额真(都统)为首领。

这一时期,黄、蓝两旗的理论兵力为一万五,实际大约一万人出头。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趁着明朝出兵朝鲜,无暇北顾之际,努尔哈赤出兵吞并了海西女真四部之一的哈达部。

哈达部是大部落,仅兵丁就有数千人。加之明朝当时也遣使斥责努尔哈赤吞并哈达部。

在这种情况下,努尔哈赤需要拉拢人心。

于是,哈达部的兵丁便被努尔哈赤单独编为一旗,以白旗为帜。这便是正白旗的由来。

白旗组建后,起初有两位旗主,分别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和哈达部的首领吴尔古代。

后来褚英排挤吴尔古代,将所有佐领占为己有。于是白旗便被努尔哈赤父子吞并。

在组建白旗的同时,努尔哈赤通过征伐,又扩充了一部分兵力。

他将这些新归附的人丁交给自己的次子代善管理。

但因为兵力较少,无法单独编为一旗。所以代善便被编入了舒尔哈齐的蓝旗。

就这样,代善成了蓝旗的领主,也就是所谓的“小旗主”。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舒尔哈齐因为支持明朝而被努尔哈赤幽禁。

随着舒尔哈齐失势,蓝旗的格局因此发生了变化。

努尔哈赤将原蓝旗中属于舒尔哈齐的佐领,一多半交给舒尔哈齐次子阿敏继承。

剩下的佐领,划到了代善名下。

代善实力大涨,遂脱离了蓝旗,自立门户,以红旗为帜。这便是正红旗的由来。

万历四十二年(1611年),代善联合阿敏、皇太极等人状告褚英挑拨离间,使“四贝勒”、“五大臣”彼此不和。

努尔哈赤知道后十分气愤,下令囚禁褚英。

褚英失势,白旗的格局自然也发生了变化。

白旗的大部分佐领被努尔哈赤封给皇太极。剩下的一部分佐领被褚英长子杜度继承。

于是,皇太极就成了白旗旗主,杜度成为白旗领主。

这个时候的四旗旗主分别是:正黄旗努尔哈赤;正红旗代善;正白旗皇太极;正蓝旗阿敏。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由于势力进一步增强,现有四旗普遍存在超编情况。

为了规范管理,努尔哈赤下令将原有四旗扩充为八旗。

他自己的黄旗分为正黄、镶黄两旗,仍由他亲自统领。

代善的红旗分成正红、镶红两旗,由代善及其长子岳托和次子硕托统领。

皇太极的白旗分为正白、镶白两旗。

皇太极担任正白旗旗主,原白旗领主杜度担任镶白旗旗主。

估计是为了牵制杜度,努尔哈赤在扩编时,将自己的第七子阿巴泰塞进了镶白旗。

阿敏的蓝旗分为正蓝、镶蓝两旗。

阿敏被调整成为镶蓝旗旗主,属人没有变化。

正蓝旗旗主则由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莽古尔泰担任。

另外,努尔哈赤还将正蓝旗的一部分佐领交给自己的第十子德格类统领。

 

 

说到这里,估计有朋友要问了。

领主和旗主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努尔哈赤要分封那么多领主?

如果他觉得杜度靠不住,为什么不能自己兼任镶白旗主呢?

抛开事务繁多,管不过来等因素不谈,努尔哈赤如此安排,主要是清朝没有“裂土”制度。

后金开国之初,努尔哈赤自己都吃不饱,当然不可能把土地分封给宗室和诸大臣。

但主君不封地,就会导致一个问题:君主该如何拉拢人心,保证臣子们的士气呢?

外姓大臣好说,赏赐珍宝、爵位足矣。关键是宗室不好办。

如果只靠金钱和空头爵位,远远不能体现宗室成员的身份高贵性。这会戳伤积极性。

在这种情况下,努尔哈赤只得以“赏赐人头”的办法,退而求其次的解决问题。

所谓赏赐人头,就是把人丁赏给有功宗室。

赏赐流程一旦完成,人丁就自动变为有功宗室的私有财产。

这些有“属人”的宗室一律被称为领主,也被称为“入八分宗室”。

 

 

举例说,代善早年立了功,努尔哈赤赏给了他一些人丁,并将其编入蓝旗。

这个时候的蓝旗,舒尔哈齐和代善都是领主。舒尔哈齐因为管辖的佐领数量多,所以他是旗主,代善是“小旗主”。

在蓝旗内部,旗主舒尔哈赤可以对“小旗主”代善发号施令,但他不能越过代善,直接指挥代善的麾下佐领。

努尔哈赤亦是如此,他虽然贵为大汗,但也不能越级指挥。

不入八分的宗室和外姓臣子没有“属人”,没有自己的私人财产。

于是,入八分的宗室子弟的高贵性和特殊性就体现了出来。

用今天的话说,要想马儿跑,就得先让马吃够草。努尔哈赤主动稀释股权,激发了大家的创业积极性。

总体而言。努尔哈赤用“以旗统人”的办法弥补缺乏“裂土”制度造成的负面影响。

由此,也让早期的八旗产生了两个鲜明特征。

一是“隔旗如隔山”,各旗的地位平等,旗主相互之间没有统属关系,只向皇帝负责。

举个例子,镶蓝旗主阿敏欺压弟弟塞桑古,塞桑古请正红旗主代善主持公道。当时的代善虽然德高望重,是下任大汗的热门人选,但他也不敢过问此事。

 

 

二是旗主的权力极大,旗人上到行军打仗,下到男女婚配,都需要经自家旗主同意才行,连皇帝都管不着。这种主奴关系。说的夸张一点,就是君臣关系。旗主在一旗之内完全就是土皇帝般的存在。

皇帝与旗主和旗人是一种“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关系,正常情况下,皇帝肯定要削弱旗主的权力。

如若不然,旗主造反,旗人又不能忤逆主子,也跟着造反,那皇帝岂不是尴尬了?

不过,由于这时候的努尔哈赤正处于创业阶段,需要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而他也只能耍点小手段,册封一批领主制衡旗主。

至于清朝皇帝插手旗务,削弱旗主权力,那还要等到入关之后。

天启三年(1623年),努尔哈赤64岁,他感觉自己时日无多,便按照女真人“嫡长子继承皇位,嫡幼子继承财产”的传统。将两黄旗的60个佐领平均分配。

他自己亲领镶黄旗的15个佐领,镶黄旗剩余的15个佐领交给9岁的多铎。

正黄旗的30个佐领,均分给18岁的阿济格和11岁的多尔衮。

分完财产后,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自动成为两黄旗领主。

镶黄旗也因为努尔哈赤亲自统领的缘故,成为八旗的头旗。

 

 

后来,努尔哈赤又立下遗嘱,宣布正黄旗旗主由阿济格担任,自己亲领的15个镶黄旗佐领在他死后交给多铎继承。

这样一来,阿济格和多铎分任两黄旗旗主,多尔衮就没位置了。

为了让多尔衮也担任旗主,努尔哈赤临终前将杜度调到镶红旗。

努尔哈赤的这一安排,利好多尔衮三兄弟,对皇太极则是利空。

一旦多尔衮三兄弟掌控三旗人马,皇太极仅靠正白旗无法应付。

所以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先下手为强,让儿子豪格抢占了旗主空缺的镶白旗。

随后,皇太极又向多尔衮三兄弟提出互换旗色的要求。

由于只是交换旗帜和服色,换旗不换人,所以多尔衮等人便同意了。

这样一来,两黄旗就变成了两白旗,多铎担任正白旗主,阿济格任镶白旗主。

后来为了分化三兄弟,皇太极废了阿济格的旗主之位,将镶白旗交给多尔衮。

 

 

分化了两白旗,皇太极的实力仍然不足,只能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共治”。在很多事情上,皇太极没有独断专行之权。

堂堂主君,竟然受制于人,皇太极自然不能忍,于是他便将目光投向了两蓝旗。

崇祯四年(1631年),皇太极以丢失永平四城为由,将阿敏囚禁。随后将镶蓝旗主改为济尔哈朗。

由于阿敏和济尔哈朗都是舒尔哈齐的儿子,所以这次调整,镶蓝旗上下没有反对。

不过,济尔哈朗白捡了一个旗主,对皇太极感恩戴德。所以镶蓝旗由此也成为忠于皇太极的力量。

崇祯五年,皇太极出兵攻打大凌河,让正蓝旗打头阵。

莽古尔泰认为皇太极此举是故意削弱自己实力,拒绝执行命令。

皇太极大怒,斥责莽古尔泰贪生怕死。

莽古尔泰也很恼火,当面顶撞,并且还抽出佩刀要砍皇太极。

当众向主君露刀,这明显是在作死。

事后不久,莽古尔泰暴毙而亡,据说是被皇太极毒死的。

莽古尔泰死后,德格类继任旗主。

德格类是莽古尔泰的亲弟弟,皇太极显然不可能放过这哥俩。

于是到了崇祯八年,当德格类病死后,皇太极立即以谋反为由,剥夺了莽古尔泰和德格类一门的旗权。

正蓝旗上下皇太极的决定不满,皇太极也不惯着,说他们挑战君权,处死了千余人。

干掉了正蓝旗的刺头后,皇太极先分了八个佐领给豪格,并任命豪格为正蓝旗旗主。

后来,皇太极又分了几个佐领给阿巴泰,将其也编入正蓝旗,与正蓝旗的佐领对调

皇太极这一手掺沙子的操作,让正蓝旗的人员构成物是人非,正蓝旗也由此被吞并。

 

 

皇太极的整人手腕如此狠辣,不难想象,假以时日,多尔衮三兄弟的两白旗大概率也会被其吞并。

不过,正当皇太极春风得意之时,他突然病死了。

皇太极死后,由于他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人。

于是八旗便因为储君问题分成了三个阵营:

两白旗拥护多尔衮继位;

两黄旗和正蓝旗拥护豪格继位;

代善的两红旗和济尔哈朗的镶蓝旗中立。

多尔衮和豪格均不退让,两黄旗和两白旗差点因此而火拼。

最终,在代善和济尔哈朗的撮合下,多尔衮和豪格各退一步,共同拥立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继位,这场争端才算暂时告一段落。

福临即位后,由于其年幼,因此国家大事便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理。

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济尔哈朗为信义辅政叔王。

叔父摄政王和信义辅政叔王地位一样,但多尔衮的能力远超济尔哈朗。

不久后,济尔哈朗被排挤出权力核心圈,多尔衮独掌大权。

手里有了权,多尔衮随即开始扩充实力。

他首先将两白旗混编,吞了多铎的一半佐领。多铎因此改为镶白旗主,多尔衮则变为正白旗主。

随后,多尔衮见李自成和张献忠均已凉透,南明也不成气候,天下大势已定,便罗织罪名,将豪格整死。

 

 

豪格死后,按道理讲,正蓝旗应该交由顺治皇帝处置。

但多尔衮以顺治年幼,“俟归政,然后隶于上”的名义,私吞了正蓝旗。

与先前皇太极吞并正蓝旗一样,多尔衮如此蛮横,正蓝旗上下肯定有意见。

多尔衮也没废话,直接将正蓝旗与正白旗重组,分出新的正白旗、镶白旗。

对此,身率镶白旗的多铎很不满,我是镶白旗主,你又搞出一个镶白旗,那我算什么?

不过,多尔衮位高权重,多铎虽然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只好改任重组后的正蓝旗主。

至于多尔衮,则成为两白旗的旗主。

顺治六年(1649年),多铎病死,多尔衮趁机再次重组正蓝旗。

一番操作后,正蓝旗有了四个领主,分别是阿济格、多铎的次子多尼、阿巴泰第三子博洛、阿巴泰第四子岳东。

四位领主中,多尼名下的佐领数量最多,所以他成为正蓝旗主。

正蓝旗重组的同时,两红旗也进行了重组。

代善第七子满达海成为正红旗主,代善孙子勒克德浑为正红旗领主。

岳托孙子罗科铎为镶红旗主,皇太极第五子硕塞、褚英第三子尼堪为镶红旗领主。(尼堪继承了杜度的佐领)

 

 

顺治七年(1650年)冬,多尔衮病死。

做了多年傀儡的顺治皇帝秋后算账,对八旗又进行了一次大调整。

首先,他将多尔衮的正白旗没收,正白旗也因此与两黄旗一起成为所谓的“上三旗”。

紧接着,他将镶白旗中原属于豪格的佐领交给了豪格的儿子富绶继承。

然后,他又对阿济格下死手,不仅夺爵治罪,还将其所属佐领分别拨入了正白、镶白、正蓝旗。

这一番操作后,八旗与最初形态相比,可谓面目全非。

具体情况如下:

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由皇帝统领;

镶白旗由豪格的后裔统领。

正红旗由代善的后裔统领。

镶红旗由代善长子岳托、皇太极第五子硕塞以及褚英的后裔统领。

正蓝旗由阿巴泰、多铎的后裔统领。

镶蓝旗由济尔哈朗的后裔统领。

 

 

看到这份重组后的旗主名单,不难发现旗主与皇帝的血脉关系过于疏远。皇帝必须要削弱旗主的权力了。

于是当顺治亲政后,他便开始插手各旗旗务。

怎么插手呢?简单地说,就是保留旗主与旗人的主奴关系,但剥夺旗主对旗人的管理权,将各旗的户口管理、生产、教养和训练等工作交给“都统”负责。

都统是流官,有任职期限,正一品(乾隆时期改为从一品),由皇帝任命。对旗人只有管辖权,没有所有权。

也就是说,都统可以指挥旗人,但是不能把旗人当奴才。

这样一来,都统权力受限,旗主的权力被分化,影响力大大削弱。皇权得以加强。

康熙后期至雍正时期,随着汉化加深,皇权进一步加强,皇帝对旗主的权力又进行了新一轮的削弱。

顺治在位时,各旗都统由本旗的旗人担任,因为都统与旗主存在主奴关系,所以旗主对旗务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康熙和雍正允许都统“跨旗出任”。比如将镶红旗都统和镶蓝旗都统对调。

对调之后,都统与旗主不存在主奴关系。不用再看旗主的脸色了,只需要对皇帝负责。旗主也就变成了“空筒子王爷”。

既没有封地,也没有权力,如果旗主不能出仕做官,就只能按时领俸禄,啥事也做不成。

 

 

除了利用都统制衡旗主,清朝中后期的皇帝还将皇子分封到下五旗,担任领主。

比如雍正即位前,就是镶白旗领主。

在当时,皇子如果分封到下五旗,获得入八分的身份,这是受重用的象征。

反之,皇子留在上三旗,没有统属佐领,不入八分,便是不受待见的象征。

乾隆之后,旗主基本没什么存在感,但因为旗主与旗人仍有主奴关系,所以当时也闹出了一些笑话。

如道光年间,道光帝召见军机大臣,发现吏部尚书、军机大臣松筠不在,便问旁人,松筠去哪里了?

旁边一位军机大臣回复道:“正蓝旗主家在办白事,松筠照例应当前往服丧。”

道光帝听完心里很不痛快,便找来一名太监说道:“你过去看看,如果没什么要紧事,就让松筠尽早回来上班。”

这位太监领命后,立即前往正蓝旗,结果看到堂堂军机大臣,竟然穿着一身孝服,哭丧着脸,坐在旗主家的大门口敲鼓。

道光得知此事,碍于祖制,不便对正蓝旗主进行责罚。只好下旨将松筠抬旗进入上三旗,免去了朝廷大臣为旗主服丧敲鼓的尴尬。

到了清末,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出任军机揆首,手握实权。由于他们都是领主,属于广泛意义上的旗主。

因此旗主的地位在当时又有一个小小的回升。

 

 

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维持很久。

1912年,清朝被推翻,旗主和清王朝一起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苹果手机分期付款(iPhone分期付款必须要信用卡吗?有哪些渠道可以进行分期购买?)
下一篇:太阿剑(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