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讲到,宋徽宗时期,出了梁山108条好汉。
因为朝廷无能、奸臣当道,众好汉由四面八方汇集到梁山,共同起义,谋划大事。
上梁山的人背景不一,不管原先是做什么的,上了梁山都是兄弟。
这108位好汉的首领是宋江,在这百余名好汉中排第一,字公明,外号比较多。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都是外人都他的称呼。
历史上的宋江是个淮南盗,手下有36个头领,曾经在北方尤其是在山东境内纵横。
他曾发动过农民起义,官方剿过他好几次,没成功。
后来宋徽宗的臣子建议招安宋江,也没成功,于是宋徽宗又派了将领带兵讨伐。
宣和三年,宋江乘船到达海州(今江苏连云港),登岸后,被海州知州张叔夜伏击,船只被焚,宋江被俘投降,起义宣告失败。
这次起义,被称为“宋江”起义,后成为小说《水浒传》的历史原型素材。
所有以“推翻朝廷腐败、苛政”为理由的农民起义,都会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来笼络人心。
宋江除了举替天行道的大旗,在结交兄弟上,常常是大手笔,能给钱就给钱。
由此可见,宋江是真有钱。在梁山,他在众人中是排前三的有钱人。
他为什么这么有钱?
因为宋江在成为匪道之前,是给朝廷打工的。
可以推断,宋江一定是打小读书就接受了思想熏陶,有远大志向,所以沦落匪道后,他依然能做那个位高权重的统筹谋划者。
宋江对自己之前的工作和身份一直挺骄傲,看来他给朝廷打工的时候,俸禄挺高。
不过,如果宋江给朝廷打工的时候官职够高,他大概率不会遁入匪道,那就只能说明他以前的工作虽然有钱但不太好。
押司,就是宋江上梁山之前的职位,这个官到底大吗?说出来还是有些让人难以相信。
《宋史·职官志》中所载群牧司与临安府吏员皆有押司官,其名为官而实为吏。
官吏二字虽总连在一起说,但是官和吏是两种不同的职位。从“其名为官而实为吏”这话中能看出,押司的职位并不高,甚至就是个底层员工。
用现代的通俗语来讲,官是在编人员,真正终身制吃皇粮的朝廷官员;而吏则是外聘人员,换到如今就像公务员的外编人员、合同工等,是地方官员为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招的临时工。
他们的职责就是辅佐官员实施具体的行政工作,并不享受朝廷的待遇。
百姓们常呼宋江为宋押司,就是因为他任的是郓城县县衙的文书一职。在县衙上班,名声听起来确实不错,难怪宋江引以为傲了。
押司能穿长衫,跟秀才一样能结一根长长的儒绦衣带,脚蹬靴子,而普通百姓只能穿短衫,蹬高帮鞋,与《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相符。能与普通百姓区分开身份,当然是他能够引以为傲的资本。
虽只是个吏,但人家也是手握权力的人,供职一定年限后,通过审核,还可以受到提拔,升级为官。
当时一个县衙的押司有八人,说明宋江的职位并不重要。
押司每月有十二两银子的俸禄,不高,但已经是普通百姓不能企及的了。
并且县衙里干活,代表朝廷办案,会与各种人打交道,灰色的收入还是有的。这才让宋江有底气动不动就给身边的人发钱,博了个及时雨的美称。
古代的县衙是县级的行政机关,大概能相当于现代的县政府了。
但是现代的行政机关单位分工制很清晰,政府、公、检、法、税务机关全部分开,各司其职;而古代全都集中在一个县衙里,是县级行政机关的综合体。
我们看古人有事就去县衙告状,误认为县衙就是个执法机关,其实是错的。
还有,现代的行政机关,是纵向垂直管理,不受地方政府管辖;而古代县衙是横向管理,统一受上一级行政机关管理。
知县的上一级是知州,往上是知府;再往上还有巡抚、刺史……
那时候一个县令或知县,七品芝麻官,级别虽低,但也是地方父母官,在一方的权力很大。
宋江能在县衙工作,即使是编外人员,也很不得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