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几千年的信仰文化中,万物都有阴阳两性,负阴而抱阳。
活人生存的空间称之为阳世,人死后即入阴司,又称为幽都、冥界等。
在中华文化的普遍理解之中,至少在周朝以前,人们就认为人分魂魄,作为阳气的魂和作为阴形的魄结合形成人,人死以后,神魂灵气归于天,精魄形骸归于地。
幽冥
而各种各样的神话中,也有对于阴司的讲述,或称之为酆都,或为地狱,其管辖者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说法,有十殿阎王、酆都大帝、地藏王、东岳大帝、后土等等。
这些纷繁复杂的神明,到底谁才是幽冥之主呢?
后土
先民崇拜
在道教创立、佛教流入中国之前,人们并没有死后入地府的概念。
如在商朝的相关文献中记载,帝王死后成为天帝的同伴,普通人则是在人间游荡,以墓穴为宅。
至春秋之时,产生了黄泉的概念,《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也被称之为幽都,《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
至东汉末年,在王逸给《楚辞》的注释中便注解了“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可见,在此时,作为地母的后土神同时也掌管着阴曹地府。
十殿阎王
佛教文化
十殿阎王之说源自于佛教。阎王,原系梵语之译音,又称为阎罗大王,作为地府主宰,掌管地狱轮回。
在佛教《地藏本愿经》中又有说道“释迦佛召地藏大士,令其永为幽明教主,使世人有亲者,皆得极本荐亲,共登极乐世界,地藏受此重托,遂在佛前立下宏大誓愿:“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地狱为六道之中最苦之处,释迦摩尼遣地藏菩萨为幽明教主,度化众生,并立下“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愿。
地藏菩萨虽称“幽明教主”,但却已脱离三界。在以佛教为基础的信仰之中,真正对于地府起“行政管辖”作用的,还是以十殿阎王分管十界为主的。
地藏菩萨
道教文化
由于道教吸收了本土大量的神话传说,因此,在道教体系中冥界主宰一说是比较复杂的。
最为基层的是酆都大帝,道教体系中的冥界与地狱,先是罗酆山,再是酆都城。晋葛洪《枕边书》亦云:“张衡杨云为北方鬼帝,治罗酆山”。
酆都大帝
酆都大帝之上有东岳天齐大帝又称为泰山府君。酆都大帝掌管地狱,东岳天齐大帝主生死、寿夭、贵贱。
在明人许仲琳在所编《封神演义》中,让姜子牙封周朝武将黄飞虎任东岳大帝之职:“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凡一应生死转化人神仙鬼,俱从东岳勘对,方许施行。”
东岳大帝
之上另有太乙救苦天尊,负责渡亡魂、主管长乐净土、闻声救苦。
道教中的太乙救苦天尊有广大久远的大愿力,能度一切不幸堕入地狱的亡魂,将业果与地狱业力的象征血湖化为莲池,座下九头狮子一声吼,能够打开九幽地狱的大门,也就是地狱的最深层。
也就是说,道教的冥界世界观中杂糅着多个对于冥界有主宰权的至高神。
太乙救苦天尊
总而言之,传说中的冥界之主,在本土的先民崇拜中,是后土神;在佛教之中,则是以阎王为主,地藏菩萨思想教育为辅;至道教的体系中,则是酆都大帝、东岳大帝、太乙救苦天尊逐层递增的结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