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料(明朝至今,紫砂壶泥料的演变与特点)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泥料是紫砂壶的灵魂,一把壶的把玩、品赏与泡养效果,与泥料息息相关。喜欢收藏老壶重器的玩家,也掩盖不了对老料的情有独钟。自明朝至今,从现有的存世紫砂器来看,历代紫砂匠人做壶所用的泥料,饱含时代特色,可谓各有千秋。

一、明朝至清初

明朝时期制作紫砂壶,使用的是含颗粒状粗砂的泥料,目数一般为25-30目。明末清初时期,泥料仍旧比较粗糙。直至清代后,泥料澄炼工艺总体有所提高,才出现了紫砂细泥。

李宝珍《全手传炉》 原矿老底槽清 20年代初

二、清中期

就存世器来看,此时选料筛土较为仔细,但光润感略逊于明末清初之紫砂。段泥中夹杂着墨色和赭色颗粒,其间还含着微透明状的鹅黄颗粒;红泥中夹有少量淡墨色和鹅黄颗粒,胎骨较为松散,色带海棠红,有膏冻之质感。

吴云根《大犀尊壶》 原矿老底槽清 20年代中叶

三、清末期

约同治到宣统时期,紫砂泥料发展更趋向多元化,此时也出现了调配黑泥的方法。初期的黑泥颜色墨黑,常有铁锈一般的结晶,传世的白泥壶等,也是此时的稀有品。紫泥、红紫泥中隐含的鹅黄颗粒较清中期少,朱泥不如清中期之色娇艳,质感也较清中期略差一些。

汪宝根《全手线圆壶(焐灰)》 原矿老紫泥(焐灰) 民国时期

四、民国初

民国初年,是紫砂的蓬勃兴盛期,尤以1920-1930年为盛。除了知名艺人所做的紫砂壶,也有一些名人仿古做旧的紫砂品。此时的紫砂壶,若是名家所做,必然采用优质泥料,胎骨坚硬,光泽温润;若是普通的壶,则色泽质地要差许多。

唐凤芝《全手鱼化龙》 原矿老紫泥 民国中期

五、解放后

1952年底,宜兴紫砂产销联合营业处成立;1955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并于1958年改名为“宜兴紫砂工艺厂”(即老一厂)。这一时期仍秉持传统之法锤炼,因此泥胎也较为干涩。除了制作传统型器,为迎合潮汕功夫茶泡饮的市场,生产了许多水平壶,其胎土呈橙红及朱红。

徐汉棠《裙花提梁》 原一厂老段泥 80年代初

六、文革时期

文革时期,由于烧窑温度不高,约在800-900度,所以生产的紫砂壶基本色泽较浅,且土胎较为松散干涩。

张红华《金铃壶(唐云书画)》 原矿老黑料 80年代末

七、70末至80初

这一时期大部分的泥料,所含鹅黄颗粒较多,养成速度快,晶亮透明,堪称绝品。部分泥料除了少量的黄颗粒外,还夹杂了大量黑细沙般的粒子,台湾人称为“芝麻砂”。

施小马《铜砣六方》 原一厂老豆青泥 80年代末

八、80中末至90初

1985年后,拼泥居多,虽保有紫砂土透气晶润的特性,却少了作者在土胎方面的独创性。这段时期的紫砂胎土较暗,泡养后呈暗紫色。

顾绍培《全手大供春》 原一厂老紫泥 90年代初

九、90中期

90年代中期的紫砂料胎土坚硬,色泽漂亮,泥料质感略逊于80年代。紫泥大多为拼泥;朱泥呈橘黄及暗红色;段泥呈粉胎黄及绿黄色。

范洪泉《东坡提梁壶(毛国强书铭)》 原一厂小红泥 90年代初

十、90末至当代

90年代末至今,是紫砂壶崛起之春天,各种工艺与创意被广泛地应用于紫砂壶的制作中。随着国力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泥料的炼制方法、调制工艺一跃空前。不同泥料的拼配,也形成了许多新的泥种,如团泥、朱砂泥、墨绿泥、天青泥、黄金桂花泥、大红袍泥、黑铁砂等,使紫砂艺术更为丰富多彩。

徐元明《三脚如意》 原矿墨绿泥 90年代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提辖相当于现在什么官(【高考语文必备文化常识(一)】古代官职设置、释义及升降变化)
下一篇: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