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环球情报员”,更多有趣的环球地理、历史、人文知识待你发现
美国南部的美洲统称为拉丁美洲,这片地区北抵墨西哥、南达阿根廷南部的火地岛。
受历史影响,大部分拉美国家的国语是西班牙语,有且只有巴西通行葡萄牙语。鉴于巴西的巨大体量,拉美形成了西语与葡语分庭抗礼的态势。
▲拉丁美洲国家的语言分布图,橙色为西班牙语,绿色为葡萄牙语,蓝色为法语,紫色为荷兰语,红色为英语
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势力范围的争夺中,为什么西班牙殖民地形成了多个国家,而葡萄牙的殖民地却形成了统一的巴西?
一、教皇子午线,西葡势力范围确立
早在15世纪中叶,葡萄牙的航海家们就在皇室的赞助下开始了远洋探险。在早期的探险过程中,他们开辟了从伊比利亚半岛到非洲西海岸的航路,并获取了大量财富。
▲位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葡萄牙航海纪念碑
葡萄牙在航海领域的发现让很多欧洲国家眼红。1492年,葡萄牙的邻国西班牙在完成统一后,大力发展航海事业,迅速在航海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与葡萄牙在海上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航海竞赛。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意外“发现”了美洲大陆。后来,葡萄牙航海家达迦马在葡萄牙王室的资助下沿着迪亚士开发的路线,绕过了好望角,开辟了从欧洲到印度的航线。1521年,麦哲伦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葡萄牙的航线主要是从西欧到印度洋,西班牙则是向西航行
西葡的航海竞争客观上让原本分离的大陆连为一体,刺激了两国争夺殖民地的野心。为了争夺财富,西葡两国几乎兵戎相见。
在当时,两国都是狂热的基督教国家。因此,在殖民地问题上,教皇作为基督教的精神领袖,可以作为仲裁者协调未被基督国家占领的领土的归属权。
为了缓解两国日趋尖锐的矛盾,1493年,当时的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作为仲裁者,提出了在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以西100里格(长度单位,1里格约5.5千米)为界,从南极到北极划出一条线,史称教皇子午线。
教皇子午线以西葡的主要航行路线为根据,将子午线以东的亚非划给葡萄牙,子午线以西的美洲大陆全被划给给西班牙。
在第一份划分方案中,美洲大陆完全没有葡萄牙的份,因此,这次划分引起了葡萄牙的强烈不满,葡萄牙要求对势力范围进行重新划分。
为了平息葡萄牙的不满,1494年,西葡两国在教皇的第二次主持下缔结了《托德西拉斯条约》,把原有的子午线向西移动了270里格,根据这条线,美洲东部的一小部分地区被纳入了葡萄牙的势力范围,其他地区则继续被纳入了西班牙的势力范围。
▲教皇子午线的两次划分,虚线部分为第一次划分,红色实线部分为1494年第二次划分。这次最终达成协议
即便如此,这次划定的线还是没能平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争议。
葡萄牙随即越过教皇子午线划定区域,占领了几乎整个巴西。
▲葡萄牙帝国疆域,美洲绿色部分为葡萄牙占领的巴西
随后,由西班牙王室资助的麦哲伦船队闯入了原本属于葡萄牙的殖民范围,西葡似乎再次站在了兵戎相见的风口浪尖处。
▲麦哲伦环球航线图,红色部分为葡萄牙势力范围香料群岛
为了平息争端,两国再次对教皇子午线做出了调整。1529年,西葡签订《萨拉戈萨条约》,两国在东半球的势力范围就此确立。
而葡萄牙对巴西的殖民统治正是在这时候得到了确认,奠定了今天巴西的疆域。
▲教皇子午线最终确立的势力范围
这条由教皇仲裁,西葡同意的分界线,开启了两国瓜分世界的狂潮。从此,美洲大部分地区沦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东部地区渐渐沦为了葡萄牙的殖民地。
二、殖民方式的差异
根据教皇子午线的划分,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划归西班牙。纵观拉美地图,西班牙的殖民地区,早在殖民地到来之前就形成了复杂的印第安文明,包括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以及消失的玛雅文明。
▲美洲地区文明分布示意图
这些文明之间由于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文化。因此,从一开始,西属美洲就具有非常深厚,并且在地区间差异很大的文化传统。
为了管理如此庞大又复杂的殖民地,西班牙将自己的殖民地分为了新西班牙、新格拉纳达、秘鲁、拉普拉塔总督辖区,以及智利、危地马拉、委内瑞拉、古巴和波多黎各5个都督区。
▲西属美洲总督区,黄色为拉普拉塔总督区,红色为秘鲁,绿色为新格拉纳达
相比西班牙的殖民地,葡萄牙在巴西的管理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葡属地大部地区属热带雨林和人烟稀少的高原,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农业革命过渡阶段,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相对低下,管理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因此,葡萄牙只在巴西设置了一个庞大的总督区。
▲亚马逊地区,至今依然保留着部分原始部落
确立了对拉美的殖民统治后,大量的财富从美洲源源不断运往西班牙。葡属巴西最初只是以热带种植园经济为主。1693年巴西发现了金矿,刺激了葡萄牙殖民者蜂拥而至来淘金。
虽然西葡的殖民方式各有差异,但是美洲大陆的黄金、钻石和热带经济作物给两个宗主国带来了大量的财富。
与此同时,西葡的殖民者不仅仅残酷地剥削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人种,连土生白人也遭遇歧视。这种社会结构,使得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三、独立方式的差异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为了反抗西葡殖民统治,美洲独立运动此起彼伏。
18世纪末的北美独立战争(1775~1783)、法国大革命(1789~1794)以及西葡被法国占领,给了美洲人民信心,他们的反抗,如同潮水一般冲击了西葡的殖民统治。
然而,西属美洲和葡属巴西的独立方式却是截然不同的。
西属拉美的独立是在土生白人的带领下进行的。无论是玻利瓦尔(南美北部)、圣马丁(南美南部)还是伊达尔戈(墨西哥独立领导者),他们的身份都是土生白人。
由于之前处于被歧视的社会地位,加上宗主国对殖民地的残酷剥削,让他们同宗主国的离心力越来越强。
▲战争中的玻利瓦尔,领导南美北部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
拿破仑战争给了他们绝好的机会。战争中,西班牙和葡萄牙由于加入了反法同盟,被拿破仑报复,西葡先后被拿破仑占领。
就在这个时候,土生白人伊达尔戈、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相继起事,挑起了拉美独立战争。
▲拿破仑战争时期,西班牙成为了法国的附庸国
在独立战争中,4个总督区和5个都督区却没有形成统一领导力量。从1810年到1826年间,西属美洲的独立运动主要发生在三个地区墨西哥、南美大陆北部和南美大陆的南部,他们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而是各自为战,各自形成了各自的纲领。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南美战场示意图
早在西班牙殖民者到来之前,美洲大陆就形成了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因此,西属殖民地在历史上的曾拥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与认同。
在地理上,安第斯山脉造成了西属美洲之间的隔阂,客观上使西属殖民地的独立运动无法形成统一的指导纲领,造成了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各自为战的局面。
▲南美洲地图,安第斯山作为分割线,阻挡了西属美洲地区的统一
不同的领导力量和文化认同,加上缺乏统一的独立纲领,使得西属殖民地在反殖抗争期间没有团结一心。
当西班牙殖民者被赶走之后,利益各方就开始进行独立果实的分割,这就注定了西属美洲无法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独立后的拉丁美洲
相比于西属殖民地的独立历程,葡属巴西的独立则显得比较特殊。巴西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由宗主国王室带领下获得独立的国家。
1807年,当拿破仑占领葡萄牙的时候,葡萄牙王室集体逃亡巴西并定居在里约热内卢。里约热内卢成为葡萄牙帝国的实际首都。
1815年,葡萄牙刚刚赶走法国侵略者,却又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从此葡萄牙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留在巴西的葡萄牙王子佩德罗干脆宣布成立巴西帝国,他自己则成了巴西帝国的皇帝。
▲巴西皇帝佩德罗二世,原为葡萄牙王子,却带领巴西脱离葡萄牙独立
相比于西属殖民地的分离,巴西早在葡萄牙殖民时期,人口就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那里就是巴西最发达的地区。
巴西高原地势高,交通相对闭塞,人口稀少。亚马逊平原地区则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社会发展水平低下,无法与中央相抗衡。因此,葡萄牙殖民地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巴西。
▲巴西人口密度图,东南和东北沿海是巴西的核心地区,其他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落后,无法与中央分庭抗礼,因此,巴西可以最大限度维持统一
作者:雄鹰 编辑:Thomas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