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建立时间(极盛时期的罗马帝国,为何没能拿下今天德意志的地盘)
欧洲仅仅1000万平方公里的地盘,却分布着大大小小40多个国家,但凡当初出一个秦始皇式的人物都不至于到今天还如此分裂。而欧洲历史上不是没有统一的契机,第一次统一欧洲的战机就出现在古典时代欧洲最强大的罗马帝国身上。但是罗马帝国即便是在扩张最迅猛的时期,也没能吞下日耳曼人盘踞的德意志地区,这是怎么回事呢?
- 屋大维皇帝发动对日耳曼地区的大举讨伐
公元前1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的疆域扩展到了日耳曼部落的边界,并开始受到日耳曼人的侵扰。总督凯撒为了打造迎战日耳曼蛮子的前方防线,同时通过开拓疆土赢得个人威望,通过历时7年的高卢战争,将罗马共和国的疆界向北推到了英吉利海峡—莱茵河一线。他也因此战功,在政治斗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的一把手。
上图_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公元前100年7月13日—公元前44年3月15日) ,史称恺撒大帝
随后凯撒被政敌暗杀,养子屋大维继承其地位并斗败对手,获得了“奥古斯都”的称号,意译过来就是皇帝、第一公民的意思。这个称号虽然和我国古代的皇帝是有区别的,但是都代表国家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屋大维因此将罗马共和国变成了罗马帝国。而北边的日耳曼蛮族,就是威胁帝国北方边境的最大敌人。
日耳曼人是欧洲人所称的三大蛮族(其他两支是凯尔特人、斯拉夫人)之一,在中欧地区和北欧地区逐水草而居,类似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居无定所。这些地区气候偏寒冷,土地在当时也没有得到足够的耕种开发,因此他们才会成为缺乏文明发展程度的“蛮族”。与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一样,他们需要不断地南下“打草谷”以获得粮食物资,这就与处在扩张期的罗马人发生了正面碰撞。
上图_ 日耳曼人
公元前12年,在遥远东方西汉王朝权臣王莽掌握大权的同时,日耳曼人入侵高卢地区,这就给了罗马人征服日耳曼的借口。屋大维发布征讨命令,统帅德鲁苏斯带领数万罗马军团大举北伐。虽然人数只有几万,但是在经过马略改革后,罗马士兵成为了职业军人,训练度和组织度都较高,面对军事素质较差的蛮族们具有明显的战斗力优势。
德鲁苏斯率领罗马军团渡过莱茵河,征服了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卡姆布里族。在消灭了迦太基后,罗马也建设起了一支强大的海军。罗马海军在北部海岸登陆,沿海地区的日耳曼部族被迫投降。罗马军队水陆并进,抵达威悉河西岸。第二年,德鲁苏斯再次率领大军渡过莱茵河,攻占了易北河流域地区,大部分的日耳曼部落臣服罗马人,今日德国过半的土地已经归属帝国。
上图_ 提比略 (罗马帝国儒略克劳狄王朝第二位皇帝)
然而天妒英才,德鲁苏斯在返回国内的途中不幸坠马,重伤不治。凯撒生前任命的财务官克劳狄乌斯·尼禄的儿子提比略接过德鲁苏斯的担子。
提比略想要乘胜追击全拿下日耳曼地区,但是屋大维觉得日耳曼大部已经被征服,不需要再继续军事行动,派提比略往东方平定附庸亚美尼亚的叛乱。提比略十分不满,并且不想卷入到与屋大维的血亲针对皇位继承人的争夺当中,当即提出辞呈,暂时退隐。于是对日耳曼的战争计划暂时搁置,不过屋大维在已经征服的土地上建立了新的下日耳曼尼亚行省。
上图_ 屋大维(罗马帝国的创始者),(公元前63年9月23日—公元14年8月19日)
- 条顿森林战役大挫罗马锐气
公元4年,日耳曼人再次侵入罗马边境。此时的屋大维放弃了让血亲做继承人的想法,而是看中了提比略作为养子兼皇位继承人,并派提比略再次出征日耳曼。提比略这次准备犁庭扫穴,彻底征服日耳曼部落。他对日耳曼人的入侵发动了反击,收复了被对方夺占的地区,
但是此时潘诺尼亚和达尔马尼亚发生了叛乱,提比略决定先与日耳曼分支之一的马尔科曼尼人和谈,随后率领15个军团前去平叛。当时罗马帝国在日耳曼方向只部署了8个军团,每个军团为8000至1万人不等,而且被提比略抽走了过半的人数,因此当时在日耳曼方向的兵力并不多,存在着被日耳曼人翻盘的风险。
很快这个风险就变成现实了。屋大维转任普布利乌斯·昆克蒂利乌斯·瓦卢斯为日耳曼地区的总督和军队统帅。当时罗马人努力推行被占领地区的罗马化,大批日耳曼人开始学习拉丁文,加入罗马的行政、军队和教育体系当中。日耳曼人中的切鲁西部族的阿米尼乌斯和弗拉乌斯兄弟两人在罗马军中表现良好,获得了罗马公民权,当时正担任辅助骑兵的大队长。瓦卢斯在当地残暴贪婪的统治激起了两兄弟的反抗之心,他们决定联络其他不满瓦卢斯作为的日耳曼部落一起反水。
上图_ 瓦卢斯(公元前46年——公元9年9月10日),古罗马帝国鼎盛时期贵族
罗马的正面作战能力太强,日耳曼人打不过,那该怎么办呢? 阿米尼乌斯利用自己对罗马军队的了解,定下了请君入瓮的计划。当时瓦卢斯觉得日耳曼人没有那个胆子反抗罗马人,于是在公元8年组织了一场武装游行来装个逼,带着军团到切鲁西部族的营地炫耀,并接受日耳曼人的建议将大批士兵派去驻守城镇和抓捕罪犯,这样就分散了瓦卢斯军团的力量。一些明智之人觉察到日耳曼人可能会搞事,与瓦卢斯亲近的日耳曼人盖塞斯特斯探知了日耳曼人的阴谋,赶紧报告给瓦卢斯。可是瓦卢斯狂妄自大,认为阿米尼乌斯是自己的死忠不可能反叛,反过头来骂了那些提醒瓦卢斯提防的人。
阿米尼乌斯让比较远的部落先掀起叛乱,瓦卢斯带着3个军团约3.5万人前去镇压。阿米尼乌斯趁机煽动城镇里的日耳曼人对罗马守军发动攻击,罗马守军寡不敌众被全部斩杀。随后阿米尼乌斯探知瓦卢斯军团抵达了条顿丘陵(今德国下萨克森州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交界处)并驻扎,便带着日耳曼主力部队前往埋伏。该森林树高草深,沼泽遍布,因此又叫做条顿森林。日耳曼人对该地地形十分熟悉,而罗马人对人生地不熟地,因此没有探知日耳曼人的埋伏行动。
上图_ 罗马战士
森林地形让惯于结成长队的罗马军团只能分散行军,随后发生的狂风暴雨让罗马军队只能分散避雨,这就大大降低了罗马军阵的威力。阿米尼乌斯抓住战机,带着日耳曼军队向罗马军团发起了冲击。猝不及防的罗马人被日耳曼人的弓箭石块打得乱成一团,赶紧整顿兵马向附近的维恩山顶转移,利用居高临下和罗马人的工事和武器优势对抗日耳曼人,成功地挡住了日耳曼人的攻击。
瓦卢斯丢掉辎重,带着罗马军团继续向莱茵河撤退,被迫再次进入森林之中,于是再次遭遇日耳曼人的突袭。此时天上再次下起大雨,穿着沉重盔甲的罗马军队战力大大下降,无法结阵对抗日耳曼人的进攻,最终溃败。瓦卢斯和大批军官还是很有骨气,选择自杀而不是被俘。一场硬仗下来,只有极少数的罗马人逃出战场,得到了援军接应,可以说是全军覆没了。
上图_ 条顿森林战役 (条顿堡遇袭的罗马勇士)
条顿森林战役的失败,让日耳曼人趁机夺回了之前被罗马人占据的大部分日耳曼地区,3万多兵力的损失相当于让帝国损失了十分之一的兵力(全国总兵力约30万人)。罗马人的军制决定了培养一个合格的罗马军人周期较长,因此此次战役对帝国是一个沉重打击,之前对日耳曼地区的征服成果化为乌有。屋大维得知此事后崩溃长叹:“瓦卢斯,你还我军团!”一连几个月不理发不洗脸,感伤自己用人不明,导致这次罗马历史上少有的惨败。
上图_ 日耳曼人VS罗马人
- 提比略最终确定对日耳曼的边防方针
屋大维毕竟是雄主,在稳定了思绪后命提比略返回日耳曼地区,将罗马城内的日耳曼军官解职以避免其响应叛军搞事,并从国内抽调兵力充实前线。提比略带着6个军团回到莱茵河,连同还剩下的两个军团,云集全国四分之一的兵力向日耳曼复仇。
公元12年,提比略向日耳曼人发动攻击,取得初步胜利,不过日耳曼尼亚行省的大部还掌握在日耳曼叛军手中。公元14年,屋大维命德鲁苏斯的儿子日尔曼尼库斯为行省总督,并在同年8月去世,提比略作为继承人顺利即位。日尔曼尼库斯从今荷兰鹿特丹地区出发,从海路抵达日耳曼北部,到条顿森林战场凭吊并掩埋了罗马军团的尸骨,随后向日耳曼部落发动了大举进攻。
上图_ 安格里瓦尔瓦战役 (公元16年)
公元16年,日尔曼尼库斯在安格里瓦尔瓦战役大败阿米尼乌斯并俘虏了他怀孕的老婆,展现了他天才般的指挥才华,为条顿森林的罗马军团报仇雪耻。如果日尔曼尼库斯乘胜追击,未尝不能恢复之前德鲁苏斯和提比略的征服成果。但是屋大维在驾崩之前遗命罗马人不要再继续搞大举扩张的行动,认为罗马再搞这样大规模的扩张会劳民伤财得不偿失。提比略遵从先皇遗命,解除了日尔曼尼库斯前线总指挥的职务,放了日耳曼人一把。日尔曼尼库斯也于不久后去世,死因不明。
提比略放弃了进攻日耳曼地区的方略,改为派驻8个军团驻守莱茵河防线,并出于战败不祥的考虑没有恢复那几个覆灭在条顿森林战役中几个军团的编制。此后,罗马人对日耳曼人的战略进攻转为了战略防御,直到罗马帝国灭亡都没有再大举入侵过日耳曼地区。这番操作类似于明成祖朱棣五征漠北后,明朝再没有发动深入蒙古高原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上图_ 罗马帝国
以提比略为代表的罗马帝国统治者放弃对日耳曼地区的征服,主要出于三大因素:
其一,之前罗马征服的迦太基、高卢等地都是有大批定居居民的较为富庶的地区,征服它们可以充实帝国的财力人力,而日耳曼人逐水草而居,定居点较少,占领它们的地盘难以补充财富不划算,与中原王朝不去占领广袤的蒙古草原的原因相似。
其二,日耳曼地形复杂,森林水网遍布,民风彪悍,不利于惯于结阵作战的罗马军团驻扎和行动,反而有利于日耳曼人打游击战,这也与中原王朝深入草原与游牧民族作战的困难相似。
其三,在当时的生产力和交通条件下,罗马帝国的扩张已经逼近极限,过大的地盘难以加以有效管理,反而给国家人力财力带来负担,后来东西罗马分裂的原因也基于此。屋大维已经预见了这样的结果,因此才留下不再扩张的遗命,后世之君除了对波斯地区大举用兵外,基本遵循了这一“祖训”。
虽然罗马皇帝放弃了对日耳曼地区的征服,但都对日耳曼人于疆界的威胁有着清醒认知,不断完善北方防线。后来罗马帝国衰弱,匈人和日耳曼人的分支西哥特人攻打罗马城,印证了罗马统治者的先见之明。
作者:铁骑如风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科瓦略夫 《古代罗马史》
〔2〕爱德华?勒特韦克 《罗马帝国的大战略》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