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山西的山指的是什么山(两湖两广两河山,从何而来?)

更新时间:2023-04-26 18:56:57 所在栏目: 生活常识点击量:

两湖两广两河山,从何而来?

中国的省名很多是以河、湖、山为名,比如“两湖两广两河山”,这些地区都与山脉、江河湖海组合在一起,而且成双成对。

你能说出河南河北究竟是哪条河,湖南湖北又是哪个湖,山东山西隔的是哪个山,广东广西是什么广吗?




河南河北的河是哪条河?

先说答案,河南河北的“河”字的确出自黄河,但现实中黄河并不是他们的分界线

郑州桃花峪黄河大桥


河南河北两兄弟成对出现,最早就要追溯到唐朝李世民时期,那时候还没有“省”的概念。

《新唐书·地理志》中记载“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唐太宗按照山川、河流的地形把当时的国土分为十道,作为监察区。

河南博物院展出的三彩文官俑

此俑头戴高冠,身穿广袖黄袍

再现了唐代官吏的形象


道属于监察区名称, 辖境比如今的省界大得多。河南道管辖黄河之南,包括今天的河南大部、山东、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等一些地区;河北道管辖黄河之北,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山东、河南及辽宁部分地区。

河南、河北就由此正式得名。唐朝的行政区划制度,可以说是中国行政区划沿革史中的一个大变革时期。

此时山东半岛也基本划在河南道辖区


到了元朝时期,分界线有了本质化的变化,统治者将原来山川险地为界的基础进行了调整,让险地位于行省之内,这样有效地避免地方据险成藩,黄河自然不能成为分界线。

于是河南道“吞并”了原来属于河北道的一部分土地,变成了当时的河南江北行省,自此黄河便不再成为河南和河北的分界河。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将天下划分为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将漳河以南划为河南布政司,其管辖的地盘,已经越过了黄河。

位于河北涉县与山西、河南交界处,跃峰渠的漳河


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成灾,建国初期为了更好治理黄河,曾短时间设立过平原省,其范围包括新乡、濮阳、安阳、聊城、菏泽和湖西。后来仅三年后就被取消了,但濮阳也没有再回归河北,而被划入河南管辖。

已取消的平原省区划图(1949~1951)


关于河北还有个冷知识,自1913年到1968年,河北省会城市的变动竟然高达11次,其中辗转最多的地方居然是保定,如今许多保定人仍然对老省会历史念念不忘。(这里挖个坑,喜欢的后续地理君可出一期讲讲)

如今再看河南河北的范围已经大不一样了,发源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腹地的漳河,总长约400余公里,其下游已经成为了河北与河南两省新的边界河。

山西长治平顺漳河在此流向河南




湖南湖北的分界是哪个湖?

在华中地区,湖南湖北如同“孪生兄弟”,地理上并没有天然的屏障,历史上也长期处于同样的楚文化圈中。不像河南河北的历史来回变迁,湖南湖北名字的“湖”,普遍都认为是洞庭湖

洞庭湖流域


湖南的名称最早起源于唐朝,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湖南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在衡州置湖南观察使,从此在中国行政区史上开始出现了“湖南”

湖北“出生”就相对较晚,最早出现在宋代,在湖北中部设荆湖北路,"湖北"就是荆湖北路的简称。

不过,历经元、明两朝直到清朝初期,湖南湖北被整体划入湖广行省,也称之为两湖地区。直到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时,将湖广省一分为二,划定为湖南省、湖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长江与洞庭湖交汇处,地名城陵矶三江口,湖南湖北交界处


作为湖南湖北名称的分解元素,洞庭湖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是中国典型的通江吞吐型湖泊,拥有浩瀚广阔的水域,古就有“八百里洞庭”之说。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泥沙的淤积,洞庭湖的面积现在只有解放初期的60%左右了。

洞庭湖也是野生鸟类的栖息乐园


同时洞庭湖区,也是中国传统农业发祥地之一,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水产和养殖基地等。

民间常说“湖广熟,天下足”,便说的就是今天的湖南和湖北,其核心便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两大地带。

江汉平原南部的洞庭湖平原

以及东南部的鄱阳湖平原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19年01期




山东、山西指的是哪座山?

按照目前普遍的说法,山西与山东以太行山为界,巍峨的太行山分隔开了山东省与山西省。西周时期,它们分别是鲁国和晋国的封地,鲁、晋作为二省的简称一直沿用至今。

但摊开中国地图就会发现,山东与山西省并不是以太行山为界,可以说压根就没有接壤,中间还隔了一个河北省和河南省的一角!

就算搬走太行山,山东山西也靠不在一起

图为太行山北段主峰小五台山


这其实同样属于一次中国古代行政区域的变迁史

在宋金时期,山东作为行政区之名首次被提出。元朝时期,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并未单独成为行政区。

地理区域中“山西”与行政区不同,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记载的:“萧何填抚山西”, 这个“山西”被唐代张守节解释华山的西边

图为华山


明朝时期,全国设置了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山西与山东都作为独立的行政区。当时的山西布政使司包括如今的山西和河北部分地区,而山东布政使司包括如今的山东、河北以及北京、天津地区。换句话说,明朝时期划分的山西、山东布政使司的确是按照太行山为分界线的

到了清朝,以上两处布政使司分别变成了山西省和山东省,而原本属于山东布政使司的河北、北京及天津,也被单独划分出来于1658年组建了直隶省

至此,山东与山西分道扬镳,不再接壤




广东广西指的是哪个“广”?

前面的山东山西以太行山划东西,湖南湖北以洞庭湖分南北;河南河北的情况稍复杂一些,古时分界为黄河,现在是漳河。但两广就比较特殊了,分界的“广”可与山川河湖没多大干系。那这个“广”到底什么呢?

在文献《广西通志·地理篇》中有记载:“汉之广信,今之封川县。交州剌史治广信,统邻三郡,今分三郡之地为二省,封川以西,广西也;封川以东,广东也。”换句话说,广信以东为广东,广信以西为广西。因此,古代划分两广地区,其实就是广信

自公元前106年起,广信作为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前后历经300多年,被誉为“岭南古内都”,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的最早发祥地。

图为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文帝行玺”龙钮金印

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象岗山腹心深处


广信县是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在今广西梧州至广东封开一带建立的新县,作为苍梧郡郡治,其具体位置在何处至今仍有争议。

这是广东封开县2006年在江口镇犀牛山上建成的一座仿古塔,名为广信塔,以纪念在岭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广信县


如今有人认为是在今天广西梧州市万秀区,也有人认为在广东肇庆市封开县,广信的位置被称为悬而未决的岭南史地“公案”。

广西梧州,美丽鸳鸯江

航拍广州珠江两岸西堤沿江外滩景观




有江西,江东去哪了?又是哪条江?

因江西省内有一条最大的河流——赣江,江西也简称“赣”,于是不少人便开始猜测江西省名的“江”,就是赣江。

江西南昌,赣江穿城而过


但事实上江西是由733年唐玄宗设的江南西道,为江西得名的开始。宋置江南西路,简称江西路,元朝设江西行省及江西湖东道。

江西南昌滕王阁


明朝设置江西省,后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朝改为江西省,省名一直沿用至今。江西可以说是中国省名使用最久的一个,自唐朝起就没怎么变过。

根据以上史料记载,江西省名称中的江,其实是泛指江南,而并非是赣江。

既然江南西道最终变成了江西省,那江南东道为何没有变成江东省

如图,唐朝时期的江南东道包括现在的苏南、浙江全境、福建全境加上安徽的一小部分地区


原因主要是太大了,大到没法管理。于是安史之乱后,唐玄宗的儿子唐肃宗把江南东道又划分为三部分,浙江东道、浙江西道和福建道。这就是今天的浙江省和福建省名字的由来

后来又几经历朝历代拆分,“江东省”这个名称也就没能延续下来

自古以来,中国多以“山川形便”进行划界,以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划分地理区域,既满足了行动上的便利,同样也因天然的地理阻隔,在地理单元的两侧往往存在显著不同利于区分。

如今许多省名,与江河湖海山相结合,已然成为了中华历史演变缩影的一部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