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唐睿宗李旦:风雨飘摇数十载,归来已不是少年,大唐的悲情帝王)

更新时间:2023-04-26 13:56:22 所在栏目: 生活常识点击量:

唐睿宗李旦:风雨飘摇数十载,归来已不是少年,大唐的悲情帝王

(李旦 画像)

公元662年,龙朔二年六月己未。

武则天诞下了和唐高宗李治的第四个儿子,取名“李旦”。

“旦”在中文里有明亮的意思,他们给儿子取名“李旦”,是希望他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每一个在皇家出生的孩子在未来都面临着两条路,第一条路是受封为王,成为一名皇亲贵胄,荣华且富足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而另外一条,就是加封九五,当上皇帝,成为大唐帝国的新主人。

两条路看起来都是富贵荣华,尊崇无比的。

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无论哪一条,都是一条不归路。

默默无闻,丝毫不起眼的李旦毫无意外的走了第一条路。

但大唐帝国的王爷太多了,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而当李旦的哥哥唐中宗李显登基成为皇帝之后,大家更认为李旦的命运就此注定,只不过是个闲散王爷罢了。

不仅朝野上下是这样认为的,就连李旦也是这样认为的。

因为当皇帝不是买彩票,只要运气足够好,总有获奖的那一天,哪怕是五块钱的安慰奖。

当皇帝是需要实力的,谁都不会看好一个毫无实力,不得宠爱,又毫无背景的皇子。

他知道自己从来都不是皇位强而有力的竞争者,他也从来没得到过自己的父亲唐高宗的疼爱,就更别提自己的生母(皇后)武则天了。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哥哥李显仅仅在登上皇位55天之后,就被武则天废黜了。

原因很简单,自从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一直牢牢把持着朝政大权,她扶持李显,只不过是想要找一个顺从自己的“傀儡皇帝”,但李显偏偏不是很愿意听武则天的话,他想自己单干。

武则天是李显的生母,所以当她面对一个不听话的皇帝时,就像面对一个淘气的孩子一样简单。

你不听话,我就处罚你。

而不听话的李显得到的处罚就是被赶下皇位,废黜为王,流放到了均州。

被废黜的李显离开长安的那一天,李旦作为胞弟,亲自为他践行。

这个一向胸怀大志的哥哥用一种极为复杂的眼神看着自己,什么也没说,默默地坐上了去往均州的马车。

(长安城:大明宫)

李显走了。

但大唐沃土千里,官员数以万计,国家不可一日无君。

武则天环顾四周,同为自己亲生儿子的李旦出现在了自己的视野里。

就这样,李旦接替了自己哥哥的皇位,成为了大唐帝国的第五任领导人,史称“唐睿宗”。

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一件事是,李旦这个“领导人”,是被架空了的。

李旦更加明白,自己虽然当了皇帝,但却是个有名无实的“傀儡帝王”。

他没有自己的哥哥李显和武则天撕破脸皮的勇气,所以他很快接受了武则天的所有安排。

除了每日必须的早朝,李显大部分时间都被软禁在皇宫里,他不能出入皇宫,甚至在宫内的行动也受到限制。

表面上,他是尊崇无比的帝王,上朝的时候,自己哪怕轻轻咳嗽一声,也能把那些俯首跪拜的大臣吓得瑟瑟发抖,但回到皇宫,回到自己的居所,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囚徒。

而囚徒,是没有尊严可言的。

这无异于是对一个帝王最大的羞辱。

你可以杀掉我,但是你不能剥夺我管理天下的权力。

李旦忍受了下来。

这个看起来异常隐忍的帝王从来没有想过当皇帝,他能成为皇帝,完全是机缘巧合,顺水推舟。

换句话说,在武则天眼里,这个“傀儡皇帝”的位子谁都可以坐,只是恰好让李旦坐了而已。

而对李旦自己来说,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只是想好好地活下去罢了。

所以当武则天表示要还政于他的时候,李旦的第一反应不是欣喜,而是惧怕。

他明白自己这个心狠手辣的母亲绝对不会大发善心地把权力还给自己,她不过是在试探自己的心意和想法。

所以他连连推辞,表示自己能力不够,不能胜任。

为了活命,就算是沦丧为一个失去自由和尊严的囚徒,他也心甘情愿。

哪怕这个控制他的人,是他的亲生母亲。

你可以说李旦没有血性,但我认为,他只是和普天之下的绝大多数人一样,活在自己的求生的本能之中。

虽然李旦放弃了抵抗,但李氏皇亲里敢于反抗武则天的人很多。

霍王李元轨、纪王李慎、韩王李元嘉、江都王李绪等等诸多李氏亲贵都举起了讨伐武则天的大旗。

他们或是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或是唐高宗李治的兄弟。

在他们眼里,武则天是外戚,并不是李家人。

他们无法忍受一个由李家人缔造的王朝最后由姓武的人掌控,所以他们接连起兵,誓要和武则天斗个天翻地覆。

他们有敢叫日月换新篇的斗志,但却无一例外的都输给了武则天。

而作为失败者的他们,同样无一例外的被武则天屠戮殆尽。

此一役,武则天几乎将李唐宗室杀了个干干净净。

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冠绝历史的女政治家的手段和智谋根本不是他们能比拟的。

杀戮不是武则天的目的,她有更为远大的志向和想法,而这个想法在不久的未来很快就得以实现了。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

(武则天 画像)

百官劝进,武则天称帝。

我们不知道当时的大唐臣子们都是怎么样想的。

也许是迫于形势,也许是为了苟活,也许是真的觉得武则天可以做这个开天辟地的第一人。

也许他们和李旦一样,只不过是想在当时那个残酷无情的政局之下活下去而已。

但他们世食唐禄,世受君恩,就算没有那些李唐亲贵拼死一战的勇气,是不是也应该在这江山易主的危急时刻稍微有一点点的臣子气节?

非常遗憾的是,在武则天一步一步走上皇帝宝座的时候,没有人一个人敢说一句话。

武则天称帝了。

李旦终于松了一口气。

是的,你没看错,被自己的母亲夺走了帝位,并且被贬为皇嗣的李旦没有失落,没有愤怒,而是松了一口气。

因为在他看来,做一个被武则天控制的傀儡皇帝就像被按在砧板的鱼肉,随时随时都有可能坠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而乖乖让出皇位,当一个远离是非的皇嗣,对他来说实在是再理想不过的生活了。

六年的皇帝生涯,一千八百多个战战兢兢的日日夜夜终于结束了,他终于可以如释重负了。

在这之后,李旦几乎消失在了大唐王朝的历史之中。

因为走下帝位的李旦,实在算不上是那个时代中的主角了。

如果不是晚年的武则天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决定,也许他会就此被人们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作一个普通的名字。

从少女时期的颠沛流离,心酸苦楚,到中年时的恃宠而骄,横行一时,再到晚年的独掌大权,加封九五。

武则天经历得太多了,两个男人共同谱写了她的爱情故事,而两位帝王的废立也见证了这个女政治家在那个男权当道的时代里独一无二的成功。

但武则天是女皇,不是女神,她也有衰老的一天。

人到晚年的武则天也许对权力早已经释然,她决定把大唐的命运交还给李氏子孙。

于是她召回了十四年未见的儿子李显(即当年的唐中宗),并且在一场兵不血刃的政变中把皇位还给了李显。

这位常年被流放在外的皇帝早就失去了年轻时的那份雄才大略,只短短地在皇帝的位子上坐了五年就撒手人寰。

李显的妻子韦后是个很厉害的女人,他的厉害之处在于她居然有勇气照着武则天那一套cosplay,在李显死后立了李显的幼子李重茂当皇帝,自己临朝称制,把持朝政大权。

野心很大,想法很好。

但很可惜,韦皇后不是武则天,也成不了武则天。

大唐臣子的内心早就被那个颐指气使的女皇武后蹂躏的支离破碎,现在又冒出来一个武则天2.0版本。

是可忍孰不可忍,叔可忍婶子也忍不了了。

临淄王李隆基,也就是李旦第三个儿子发动政变,一举诛灭韦后,胁迫李重茂禅位于自己的父亲李旦。

(唐玄宗 画像)

时隔二十年,李旦重登帝位。

他终于不用再默默隐忍,也不会再是谁扶持上位的傀儡皇帝,而是一个堂堂正正,名正言顺的大唐帝王。

但不久之后,他就发现自己虽然摆脱了以前当皇帝被人软禁和夺走权力的境地,但却又迎来了和以往截然不同的危机。

这个危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儿子,帮助自己的李隆基。

重回帝王宝座的李旦想要在有生之年把自己多年来的委屈和不甘化作治理帝国的雄心壮志。

而在诛杀韦后的政变中功勋卓著,首当其冲的李隆基则认为自己才应该获得最大化的利益。

再三思量,一番复杂的心理斗争之后,李旦还是把皇位禅让给了李隆基,并且在李隆基的步步紧逼之下,李旦彻底地交出了自己的权力,成为了不问世事的太上皇。

宏图霸业一场空,归来已是梦中人。

时至今日,李旦才明白当年自己在长安城外送别自己的哥哥李显时,李显看他的眼神中究竟是怎样的情绪。

那是一种怜悯。

对皇家的皇子们的怜悯。

因为无论是李旦、李显、还是武则天,乃至后来的李隆基。

他们虽然养尊处优,荣华富足,掌握过权力,有过睥睨天下的时刻,但是他们失去了作为一个普通人最珍贵的东西。

那就是亲情。

皇家自古无亲情。

母子相残,父子离心。

骨肉至亲,你死我活的争斗在大唐王朝轮番上演,永不停歇。

这里是大唐帝国,却也是人性的修罗场。

好人是活不下去的。

而这也许,是素来心慈手软的李旦,出生在皇家,最大的悲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