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作者(清代李汝珍——《镜花缘》)

更新时间:2023-04-17 08:28:51 所在栏目: 生活常识点击量:

清代李汝珍——《镜花缘》

作者李汝珍(1763-1830年)清代小说家,字松石 ,江苏海州(今属连云港市)人。自小多才多艺,曾写了一本音韵方面的书,名为《音鉴》。可是他一直不得志,最后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写成这本《镜花缘》

《镜花缘》清代百回长篇小说,是一部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同辉璀璨、带有浓厚神话色彩、浪漫幻想迷离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

王母娘娘寿宴时,百花仙子得罪了嫦娥仙子,并对其立誓,若百花在不应齐放时,自愿坠入凡尘,受一世磨难。心月狐奉玉帝诏下凡,临行时,嫦娥告诉她,当令百花齐放,以显威名。于是,心月狐下界,转世成为武家女儿,后被唐太宗召入宫中,封才人

武则天废唐改周时,一日,天降大雪,她因醉下诏百花盛开,不巧百花仙子出游,众花神无从请示,又不敢违旨不尊,只得开花,因此违犯天条,玉帝就把百花仙子贬到人间

  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唐敖赴京赶考,中得探花。此时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有奸人陷害唐敖说他与徐敬业有结拜之交,被革去功名,降为秀才唐敖对仕途感到灰心丧气,便随妻兄林之洋出海经商、游历。

  他们路经30多个国家,见识了各种奇人异事、奇风异俗,并结识由十二名花仙转世的女子,后唐敖入小蓬莱山求仙不返。在“君子国”严令禁止臣民献珠宝,否则治罪;“大人国”的脚下有云彩,好人脚下是彩云;“女儿国林之洋被迫像当地妇人一般穿耳缠足;在“两面国”里的人前后都长着脸,这些人都虚伪狡诈;“无肠国”人都没有心肝胆肺,都贪婪刻薄;“豕喙国”中的人都撒谎成性,只要一张嘴,就都是假话,;“跂踵国”的人僵化刻板。

  他的女儿唐小山思念父亲心切,逼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游历各处仙境,来到小蓬莱,从樵夫那得到父亲的信,让她改名“闺臣”,去赴才女考试,考中后父女再相聚。唐小山改名唐闺臣回国应试,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百人,一如泣红亭石碑名序。才女们相聚“红文宴”,各显其才,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人人论学说艺,尽欢而散。

  唐小山小蓬莱山寻父不返。此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后代又起兵反周,拥立中宗复位,武则天仍被尊为“大圣皇帝”,她又下诏,明年仍开女科,并命前科百名才女重赴“红文宴”。

《镜花缘》理想中以女性为中心的" 女儿国","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

女子的智慧、才能都不弱于男子,从皇帝到辅臣都是女子。这里反映出作者对男女平等、女子和男人具有同样社会地位的良好愿望。

人活百岁,终有一死。当其时,与其忍耻贪生,遗臭万年;何如含笑就死,流芳百世。

——李汝珍《镜花缘》

苍天本就无语,凡间枉自跪叩!——李汝珍《镜花缘》

所谓师者,即如牡丹、兰花、梅花、菊花、桂花、莲花、芍药、海棠、水仙、腊梅、杜鹃、玉兰之类,或古香自异,或国色无双,此十二种,品列上等;当其开时,虽亦玩赏,然对此态浓意远,骨重香严,每觉肃然起敬,不啻事之如师,因而叫作十二师。——李汝珍《镜花缘》

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青之草。——李汝珍《镜花缘》

宁可湿衣,不可乱步。——李汝珍《镜花缘》

红颜莫道人间少,薄命谁言座上无。——李汝珍《镜花缘》

“遗忘是人类保护自己的最佳本能。”——李汝珍《镜花缘》

世上无论何事,若人力未尽,从无坐在家中,哪能凭空落下随心所欲的事来。

——李汝珍《镜花缘》

人生一世镜花一梦。——李汝珍《镜花缘》

凡花有色者,往往无香,即如有翼者,皆两其足。天下之事哪能万全?——李汝珍《镜花缘》

内言不出于阃,外言不入于阃。——李汝珍《镜花缘》

大舜捐阶焚廪,闵子冬月芦衣,申生遭谤,伯奇负冤。——李汝珍《镜花缘》

虎豹从来不敢吃人,并且极其怕人,素日总以禽兽为粮。往往吃人者,必是此人近于禽兽。当其遇见之时,虎豹并不知他是人,只当也是禽兽,所以吃人。——李汝珍《镜花缘》

福近易知,祸远难见。——李汝珍《镜花缘》

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

——李汝珍《镜花缘》

尽人事以听天命。——李汝珍《镜花缘》

苍茫局定人在何?徒留风流引后人莫话百世间顷刻,半片冰心待君合。——李汝珍《镜花缘》

所谓姻缘二字,若此生不遇,宁肯不求。我本是这清淡的性子,何苦强求。

——李汝珍《镜花缘》

昨日已去不可追,今日既来且珍行。——李汝珍《镜花缘》

天上从来就不会掉下馅饼,所有的都得你自己去争取!想要得到,便必得有所付出!

——李汝珍《镜花缘》

时光不能返,既已相逢,再不复当初,不若远离。——李汝珍《镜花缘》

即使我生活得好,也不是为着要给某一撮人看——李汝珍《镜花缘》

欣赏别人的才华,这是很难得的一项本事,许多人完全不懂寻找他人优点,而每个人总有若干好处吧,他们眼光狭窄偏激,脱离现实,十分难相处——李汝珍《镜花缘》

但凡潮流这件事,总是一浪隔一浪,巡回演出。——李汝珍《镜花缘》

我不过爱上了恋爱的感觉。——李汝珍《镜花缘》

真正失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当然丧尽自尊,痛不欲生,听到他的名字都会跳起来。第二阶段故作忘却状,避而不提伤心事,可是内心隐隐作痛。到了最后阶段,他的名字与路人一样,不过是个名字,一点儿特别意义都没有矣。——李汝珍《镜花缘》

卜以决疑,不疑何卜。——李汝珍《镜花缘》

人与禽兽之别,全在顶上灵光。禽兽顶上无光,如果然之类,纵有微光,亦甚稀奇。人之天良不灭,顶上必有灵光,虎豹看见,即远远回避。倘天良丧尽,罪大恶极,消尽灵光,虎豹看见与禽兽无异,它才吃了。至于灵光或多或少,总在为人善恶分别。有善无恶,自然灵光数丈,不独虎豹看见逃窜,即一切鬼怪莫不远避。——李汝珍《镜花缘》

桃花流水杳然去, 朗月清风到处游。——李汝珍《镜花缘》

《镜花缘》嘲讽和批判种种品质恶劣和行为不端的人们。" 两面国"的人天生两面脸,对着人一张脸,背着人又是一张脸。即使对着人的那张脸也是变化无常,对"儒巾绸衫"者,便"和颜悦色,满面谦恭光景",对破旧衣衫者,冷冷淡淡,话无半句。——李汝珍《镜花缘》

《镜花缘》借想象中的" 君子国",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君子国"是个"好让不争"的"礼乐之邦"。城门上写着"惟善为宝"四个大字。"国主向有严谕,臣民如将珠宝进献,除将本物烧毁,并问典刑"。这里的宰相,"谦恭和蔼",平易近人,"脱尽仕途习气",使人感到可亲可敬

这里的人民互谦互让,"士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卖主力争少要钱,售出上等货;买主力争付高价,取次等货,彼此相让不下。小说以此来否定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的封建官场和尔虞我诈、苞苴盛行的现实社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