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国家简介(以色列概况)
以色列概况
【国 名】 以色列国(THE STATE OF ISRAEL)
【面 积】 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52万平方公里。1948-1973年间,以色列在四次阿以战争中占领了大片阿拉伯国家领土,80年代以后陆续部分撤出。目前以色列实际控制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
【人 口】 902万(2019年),其中犹太人约占74.5%,其余为阿拉伯人、德鲁兹人等。
【语 言】 希伯来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
【宗 教】 大部分居民信奉犹太教,其余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其他宗教。
【首 都】 建国时在特拉维夫(TEL AVIV),1950年迁往耶路撒冷(JERUSALEM),但未获国际社会普遍承认。1980年7月30日,以议会通过法案,宣布“完整和统一的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对于耶路撒冷的地位和归属,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一直存有争议。目前,国际社会同以建交的国家均将使馆设在特拉维夫或其周边城市。2018年5月,美国、危地马拉、巴拉圭将驻以使馆迁至耶路撒冷。
【国家元首】 鲁温·瑞夫林(REUVEN RIVLIN),2014年7月就职,为以色列第10任总统,任期7年。
【重要节日】 犹太新年(约公历9月)、赎罪日(约公历9、10月)、住棚节(约公历9、10月)、逾越节(约公历3、4月)、大屠杀纪念日(约公历4、5月)、独立日(约公历4、5月)。
【地 理】 位于亚洲最西端。毗邻巴勒斯坦。东接约旦,东北部与叙利亚为邻,南连亚喀巴湾,西南部与埃及为邻,西濒地中海,北与黎巴嫩接壤。海岸线长度198公里。
【气 候】 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最高气温39℃;冬季温和湿润,最低气温4℃左右。
【简 史】 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来人。原居住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公元前13世纪末开始从埃及迁居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1000年左右,建立以色列国。此后先后被亚述、巴比伦、波斯、古希腊和罗马帝国征服。公元70年被罗马人赶出巴勒斯坦地区,开始长达近2000年流亡生活。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犹太人开始大批移居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对巴勒斯坦实行委任统治。1917年,英国政府发表《贝尔福宣言》,表示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民族家园。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成立。
【行政区划】 全国共有75个市,265个地方委员会,53个地区委员会。
【经 济】 混合型经济,工业化程度较高,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高附加值农业、生化、电子、军工等部门技术水平较高。以色列总体经济实力较强,竞争力居世界先列。
2017年主要经济数据:
国内生产总值:3508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285美元
失业率:4.2%
汇率:1美元≈3.6新谢克尔
【资 源】 矿产资源较贫乏。主要有钾盐、石灰石、铜、铁、磷酸盐、镁、锰、硫磺等。国土森林覆盖率约5.7%,总面积为127万杜纳亩(1杜纳亩约合1.4市亩)。
【工 业】 主要发展能耗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注重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工业部门门类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及宝石加工行业,在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医疗设备、生物技术、信息和通讯技术、钻石加工等领域达到世界尖端水平。
【农、牧、渔业】 农业发达,科技含量较高,其滴灌设备、新品种开发举世闻名。农业组织结构以莫沙夫和基布兹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蔬菜、柑橘等。粮食接近自给,水果、蔬菜生产自给有余并大量出口。
【旅游业】 旅游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是外汇的主要来源之一。以色列境内旅游胜地和名胜古迹较多,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的游客游览观光。
【交通运输】 陆、海、空运输业发达。其中陆地运输的货物占一半,船舶和航空运输各占四分之一。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8096公里,铁路总长度为1001.4公里。主要港口有海法、阿什杜德和埃拉特。全国共有48个机场,主要机场是本-古里安国际机场。主要航空公司有以色列航空公司(EL AL)。
【对外贸易】以色列是世贸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与美国、加拿大、土耳其、墨西哥及欧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南方共同市场签有自由贸易协定。欧盟是以色列最大贸易伙伴,美国是最大单一贸易伙伴国。
【军 事】 以色列国防军正式成立于1948年5月26日,其前身是犹太民兵组织“哈加纳”。国防最高决策权和国防军的最高统帅权属于政府。国防部长是国防系统的最高领导,总参谋部是军队最高指挥机关,具体负责全军的作战指挥和军事训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现役部队18万人,预备役人员45万人。国防预算多年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7%。
【教 育】 政府重视教育事业,教育投入长期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8.5%左右。主要大学有: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海法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魏茨曼科学研究院、巴伊兰大学和本-古里安大学。
【新闻出版】 新闻出版业较发达。主要报刊有:《国土报》(HA'ARETZ),创刊于1918年,希伯来文日报;《晚报》(MA'ARIV),创刊于1948年,希伯来文日报;《新消息报》(YEDIOTH AHRONOTH),创刊于1939年,希伯来文日报;《耶路撒冷邮报》(THE JERUSALEM POST),创刊于1932年,英文日报。
【广播电视】 主要广播电台由以色列广播管理局领导的“以色列之声”和以色列国防军下属的“以色列国防军之声”。国有电视台有以色列一台,由以色列广播管理局领导,另有近十家商业电视频道。
【对外关系】 目前以色列与世界上162个国家有外交关系。
(1)同美国的关系:1948年5月14日与美国建交。两国有着特殊的战略盟友关系,美每年向以提供大约3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2015年3月,以总理内塔尼亚胡赴美在国会发表演讲。2016年3月,美副总统拜登访以。2017年2月,内塔尼亚胡访美。3月,美总统特朗普国际谈判特别代表格林布拉特访以。4月,美国防部长马蒂斯访以。5月,美总统特朗普访以。6月和8月,特朗普女婿、白宫高级顾问库什纳访以。7月,美总统特朗普国际谈判特别代表格林布拉特访以。9月,内塔尼亚胡访美。12月,美总统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宣布启动驻以使馆搬迁计划。2018年1月,美副总统彭斯访以。3月,内塔尼亚胡访美。4月,美新任国务卿蓬佩奥访以。5月14日,美国驻以使馆正式迁往耶路撒冷。2019年3月,内塔尼亚胡访问美国,同特朗普举行会谈。特朗普正式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2019年3月,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访以。2019年5月和7月,美国白宫高级顾问库什纳访以。
(2)同俄罗斯的关系:1947年,前苏联投票赞成联合国大会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以建国后,苏即与以建立外交关系。1967年“六·五”战争后,两国断交。1990年10月,两国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12月,以宣布承认独联体所有国家,并相继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独联体15国建立外交关系。2012年4月,以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阿米德罗尔访俄。5月,俄总统普京访以。11月,以总统佩雷斯访俄。2013年6月,以副外长埃尔金访俄。11月,以总理内塔尼亚胡访俄。12月,以外长利伯曼访俄。2014年1月,俄杜马主席纳雷什金赴以出席以前总理沙龙葬礼。2015年9月、2016年6月和2017年3月,以总理内塔尼亚胡访俄。2017年6月,俄杜马外事委员会主席杜萨切夫访以;以议长埃德尔斯坦访俄。8月,内塔尼亚胡访俄。2018年1月和5月,内塔尼亚胡两次访俄。2019年2月和4月,内塔尼亚胡访俄。
(3)同欧洲国家的关系:欧洲是以重要贸易伙伴。1975年以与欧共体建立自由贸易区,1995年同欧盟重新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04年12月,以与欧盟签订“欧洲近邻政策”协定。欧洲各国支持政治解决阿以冲突,积极参加中东和平进程。欧盟是中东问题“四方机制”之一。2016年6月和2017年1月,法国两次召开巴勒斯坦问题外长会,以色列均未参会并予以抵制。2017年2月和11月,以总理内塔尼亚胡访问英国。3月,斯洛伐克总统吉卡斯访以。7月,内塔尼亚胡访问法国、匈牙利。11月,以总统瑞夫林访问西班牙。12月,内塔尼亚胡访问法国和欧盟。12月,捷克宣布承认1967年前的西耶路撒冷为以首都。2018年4月,罗马尼亚总理登齐勒访以。5月,内塔尼亚胡赴塞浦路斯出席以色列、希腊、塞浦路斯三国领导人峰会。2019年3月,内塔尼亚胡在耶路撒冷会见匈牙利外长,并为匈驻以贸易办公室揭牌。3月,以色列、希腊、塞浦路斯三国领导人会议在耶路撒冷举行。
(4)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以建国后同阿拉伯国家发生了四次大的战争,侵占了阿拉伯国家大片土地。使其实际控制领土面积约达到1947年分治决议规定的两倍。
同巴勒斯坦的关系:1993年9月13日,以同巴解签署加沙-杰里科先行自治协议。1994年5月4日,以巴在开罗正式签署关于巴勒斯坦在加沙、杰里科先行自治的执行协议。1997年1月15日,以巴签署《希伯伦协议》,以撤出希市80%地区。1998年10月23日,巴以在美签署怀伊协议,规定以从约旦河西岸撤出13.1%的土地。12月15日,巴全国委员会通过修宪决议,删除其中的灭以条款。1999年9月,双方就执行怀伊协议签署《沙姆沙伊赫备忘录》。9月13日,双方启动最终地位谈判,但因在攸关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分歧严重而进展不利。2000年9月起,双方爆发大规模暴力冲突。2007年11月安纳波利斯中东和平国际会议召开后,巴以开始就巴最终地位问题、落实“路线图”计划等进行谈判。因以继续扩建定居点,双方在耶路撒冷、难民、边界等核心问题上分歧严重,谈判未取得实质性进展。2015年9月开始,以巴双方在多地不断发生零星冲突,造成人员伤亡,巴以关系持续紧张。
2008年12月27日开始,以色列对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实施代号为“铸铅”的大规模军事行动。2009年1月8日,安理会通过1860号决议,要求立即停火。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加大促和力度,并就定居点等问题向以方施压,促成美、以、巴三方首脑会晤。2009年11月,以方宣布暂停约旦河西岸定居点建设10个月的“限建令”。经美国斡旋,以巴双方于2010年5月启动间接谈判进而于9月初重启直接谈判。由于以方拒绝延长“限建令”,和谈于10月初再次中断。2011年9月,巴勒斯坦正式申请成为联合国成员国,后因美国、以色列等强烈反对而未果。2012年以来,中东问题“四方机制”、约旦等推动巴以进行多次接触,但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4月、5月,巴以领导人就复谈问题互致信件,以总理内塔尼亚胡还表示支持巴建立“领土连贯”的国家,但双方在定居点、边界等核心问题上分歧依旧,和谈未能重启。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授予巴勒斯坦联合国观察员国地位。以色列随即采取暂时冻结向巴方移交代收税款、宣布新建定居点住宅等措施予以报复。同月14日至22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代号为“防务之柱”的大规模军事行动。2013年7月30日,在美国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在美国华盛顿重启和谈,美方表示将在9个月(2014年4月29日到期)完成最终地位谈判。但因双方立场悬殊,和谈于今年5月宣告失败。6月开始,围绕3名以色列青年和1名巴勒斯坦青年分别遭绑架并遇害事件,双方摩擦不断。7月8日,以色列向加沙地带发动代号为“保护边境”的军事行动,军事打击持续51天,造成巴方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5年4月,以南部遭到来自加沙的火箭弹袭击,未造成人员伤亡,这是2015年以来以境内首次遭到火箭弹袭击。6月,2名以色列公民在加沙地带被哈马斯扣押;一枚来自加沙的火箭弹落入以南部城市阿什克隆附近空旷地带,以随后予以还击。2015年9月以来,在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加沙边境、特拉维夫等地,以巴间在爆发多起严重暴力冲突,以军警民伤亡人数超过500人。2016年12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2334号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一切定居点建设。2017年7月和12月,因耶路撒冷老城阿克萨清真寺入口附近安全事件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首都事件,以巴局势紧张升级。自2018年3月30日起,巴勒斯坦民众在加沙地带举行“回归大游行”,一直持续至今,已造成数百多名巴人死亡,几万人受伤。
同埃及的关系:1979年3月,以埃正式签订和平条约,两国结束战争状态。1980年2月,双方互派大使。1989年3月,以撤出西奈半岛最后一块埃及领土塔巴地区。2011年埃及政局发生变化后,埃及军方承诺继续遵守埃以和约,以方对此表示欢迎。2011年8月,以军误杀数名埃及士兵,引发埃及大规模反以示威。9月,埃示威民众冲击以驻埃使馆,迫使以使馆人员紧急撤离。2012年3月,埃及议会通过决议,要求驱逐以驻埃大使并停止向以输送天然气。4月,埃及宣布停止向以供应天然气。9月,以埃重新互派大使。11月加沙冲突爆发后,埃及召回驻以大使以示抗议,以驻埃大使返以。2014年1月,来自埃及西奈半岛方向的两枚火箭弹击中以南部城市。6月开始,以巴关系趋紧,并于7月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埃方多次谴责以方滥用武力。埃方于7月10日重新开放拉法口岸,让滞留在加沙的埃及人回国,并接收和救治巴重伤员,同时通过拉法口岸向加沙人民提供救济物资。14日,埃方公布了其停火和平倡议,内容包括要求以巴双方停止敌对攻击行为;开放边境口岸允许救援物资和伤员通过;任何其他问题均要通过双方协商解决等。8月26日,以巴双方在埃及等各方斡旋下实现临时停火。2015年6月,埃及政府自2012年以来首次任命驻以大使。9月,以驻埃大使馆时隔四年重新开馆。2016年1月,埃新任驻以大使到任。7月,埃外长舒克里访以。12月,以方因安全原因关闭驻埃使馆并撤回驻埃大使。2017年8月,以埃双方就重开以驻埃使馆在开罗磋商。9月,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纽约会见埃及总统塞西。
同约旦的关系:1994年7月25日,以色列和约旦在华盛顿签署和平条约,宣告结束两国长达46年之久的战争状态。同年11月,以、约建交并互派大使,实现两国关系完全正常化。2014年1月,以总理内塔尼亚胡访约。3月,一名约旦公民在通过约以边境卡拉马口岸时被以军士兵射杀,引发约方强烈反应,约众议院巴勒斯坦委员会对以方行径进行谴责,要求约政府立即执行众议院关于“驱逐以驻约大使和召回约驻以大使”的决议,并要求紧急提交关于“修改或废止约以和平协议”的法案。后以方向约方正式道歉,并同意对事件开展联合调查。4月,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表示,约方支持通过巴以和谈,在“两国方案”基础上全面、公正实现巴以和平。6-8月以巴冲突期间,约政府多次谴责以方侵略行径,并参与斡旋巴以停火。2014年底,约旦代表阿拉伯国家在安理会推动有关决议草案,要求以于2017年底撤离巴被占领土,遭安理会否决。2017年7月23日,以驻约使馆安全官枪杀两名约旦公民,引发以约外交危机。次日,以驻约使馆人员全部撤回以色列。
同黎巴嫩的关系:1982年6月,以入侵黎巴嫩,1985年6月撤出时在黎南部保留约850平方公里的安全区,扶植约3000人的“南黎军”,并经常同黎巴嫩和巴勒斯坦武装发生冲突。2000年5月,以单方面从黎南部撤军。但黎、叙坚持以应同时撤出谢巴农场地区。2006年7月,以对黎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8月14日,黎以根据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实现停火。目前,以黎在谢巴农场归属、地中海海上边界划定等问题上仍有争议。2013年8月,以色列北部无人地带遭到来自黎境内4枚“喀秋莎”火箭弹袭击,黎总统发表声明,谴责向此举违反安理会1701号决议。2014年2月,以战机空袭黎东部地区。3月,黎南部地区再遭以方炮击。7月,来自黎南部的2枚火箭弹击中以北部地区,未造成人员伤亡,以军遂动用炮火予以还击。2015年1月,以军空袭叙境内目标,炸死多名黎真主党成员,引发以黎边境局势紧张。2018年12月,以军在以黎边境以国土范围内开展“北部屏障行动”,排查和摧毁黎真主党在边境地区挖掘的隧道。
同叙利亚的关系:1991年11月,以议会通过“捍卫戈兰高地法”。1992年9月,以首次表明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也适用于戈兰高地,之后,以叙和谈断断续续地进行。2008年5月,以叙双方宣布在土耳其斡旋下展开非直接谈判,谈判进行了四轮,因2008年底的加沙冲突中止。2011年6月5日,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示威者在戈兰高地集会,纪念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44周年,与以军发生冲突,造成20多人死亡。叙局势动荡以来,以多次对叙境内目标实施空袭。2018年2月以来,以多次对叙境内伊朗军事目标实施空袭,并反复警告绝不容忍伊朗在叙保持军事存在。
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关系:1994年至1996年,以色列先后与摩洛哥、突尼斯、阿曼互设利益办事处或办公室。1999年11月,毛里塔尼亚与以色列建交。2009年3月,毛里塔尼亚与以色列断交。2010年10月,摩洛哥、突尼斯、阿曼宣布冻结与以色列的关系。
2002年2月,沙特提出关于中东和平的新建议,即以色列从1967年阿拉伯被占领土上全部撤军,阿拉伯国家同以实现关系正常化。3月,在贝鲁特举行的第14次阿拉伯国家联盟首脑会议通过以沙特和平建议为基础的“阿拉伯和平倡议”。倡议要求以色列全面撤出1967年以来占领的所有阿拉伯领土,接受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拥有主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并根据联合国第194号决议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在此基础上,阿拉伯国家将同以色列签署和平协议,并在实现全面和平的前提下逐步与以色列建立正常关系。2013年4月,阿拉伯国家代表团访美,表示愿在1967年边界基础上,通过少量土地置换实现巴以“两国方案”。
2018年10月,内塔尼亚胡总理对阿曼进行正式访问,与阿曼苏丹卡布斯举行会晤。以方表示这是以方加强同中东国家关系的重要一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