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冲冠一怒为红颜;削三藩,起反心,终落幕!)

更新时间:2023-03-31 22:44:32 所在栏目: 生活常识点击量: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冲冠一怒为红颜;削三藩,起反心,终落幕!

吴三桂在史书上可谓是有着浓厚的一笔,他先是为明朝驻守边疆,官至宁远总兵;后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借兵报仇;然后协助清朝剿灭农民军,除去南明,功勋卓越;可最后却在老年时起兵造反,兵败功垂;吴三桂可称一代枭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变数。

吴三桂,锦州人,祖籍南直高邮,出身于明朝抵御清朝入侵的辽东世将家门。他的父亲吴襄本是文人,由于妻子的缘故,弃笔投戎,为国效力,抵御外贼。母亲则是出身于宁远世将祖家,舅父祖大寿、祖大弼等都是在明朝时期的辽东名将。

吴三桂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人,祖籍南直隶高邮)。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

明末期,辽东战事频发,满洲的后金政权已经夺取了辽东大片土地,明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针对辽东情况采用的是“以守为战”筑造注重城市重炮防御体系的宁锦防线,担任守卫的明军主力就是吴三桂的舅父祖大寿率领的祖家军,吴襄和吴三桂就是在其舅父的带领下守卫宁锦防线,吴三桂一共兄弟三人,当属吴三桂才华出类拔萃,其才能甚至远胜于其父亲吴襄,明末后期辽东战事不断,后金急于突破宁锦防线,冲破山海关,以破明军京师。吴三桂也就是在边疆战时的磨砺下逐渐的成为一名强大的将军。

英姿初展,万军之下救父出围

崇祯元年(1628年),祖大寿为征辽前锋将军兵驻锦州城内。

为了加强防御,每到秋天都会分兵巡哨,以防后金军队对锦州城进行掳掠。有一天祖大寿安排参军吴襄率领五百兵丁出城巡哨,进行查看。很不巧的是在锦州城外几百里处与后金的八旗兵不期而遇,因为八旗兵用四万,吴襄只有五百人,敌众我寡,八旗兵藐视这五百人,围而不杀,想着让着五百人困在阵中,因饥饿投降,这样就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

吴襄看到人少势力孤单,就带兵赶紧突围,吴襄急切突围撤退,但还是在距离锦州三四十里的时候被八旗军围困,不能突围。

“祖帅凭城楼而望不能救,吾王爷(吴三桂)为祖甥,侍侧,沙漠一望,四十里间,见父被困,跪请祖帅救之”。

这个时候,现在的锦州总兵、吴三桂舅父祖大寿和吴三桂正站在城楼上,看到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被四万多八旗子弟围困,吴三桂跪求舅父祖大寿出兵救自己的父亲,可是锦州守卫只有四千,如果真的派兵营救,担心锦州失守会酿成大错。祖大寿正在犹豫不决不知该如何是好时。

“吾以封疆重任,焉敢妄动?万一失利,咎得安归?”

吴三桂哭泣着说:“总兵不发兵,儿请率家丁死战救父!”祖大寿似应非应地“嗯”了一声,以为吴襄肯定是救不出来了。不料,吴三桂得令,就率二十多个家丁冲出城门,奔父而去。

后金军正与引诱明军出战,见到城中闪出一支轻骑,人数不多,想着再次开阵围困,哪知吴三桂杀敌英勇,未等后金军作出反应,就已经杀入敌军,吴三桂首当其冲,杀入军中和吴襄回合,一块带领手下突出后金包围圈。

这一切发生在电光火石短暂的瞬间,后金军被突如其来的突围营救搞得不知所措,还以为是城中祖大寿设下的诱敌之策,就没有上前追赶吴三桂,吴三桂也就成功的营救出了父亲吴襄。

吴三桂的出城救父,先是让城中总兵祖大寿一惊,但是看到吴三桂突破重围救父而回,英勇无敌,如入无人之境,又十分的赞叹,亲率兵丁出城三里将吴三桂迎回城中。

吴三桂的这一壮举,被人们传颂为“忠孝”之将,他的善于骑射的高超技能、英勇杀敌的无畏精神和带兵的策略一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也是从此是开始吴三桂时来运转,在军中开始步步高升。

松锦大战失败告终,吴三桂未降反生,成为山海关最后一道防线

吴三桂崛起之时,也正是明朝在快速崩溃之中,明朝内部农民武装斗争频频发生,天下群雄并起,向明朝发动战争。

吴三桂也是在这纷乱之中,凭借着英勇的杀敌之势和优秀的作战能力,还有那得天独厚的背后关系,六年从游击升到参将,再升副将,由副将升到总兵,这个速度算是相当快了,吴三桂可谓是少年得志,平步青云。二十七岁登坛拜将,已经算是当时的第一人。

“忠可炙日每逢大敌,身先士卒,剿杀虏级独多”。

可是清朝的危险也正在靠近,此时是皇太极登上帝位,大胆变革,改国号“大清”,在崇祯十四年(1641年)初开始谋划着破宁锦防线,挺近山海关的战略方针。

当年三月就下令统帅五万马步兵将锦州城四面围困,挖深壕筑垛口,准备长期围困不战而胜,更是密谋着围城打援,消灭明朝边防之力。

崇祯皇帝得知锦州被围,果然焦急万分,势必要解除锦州之困,更想着派出九边之力,十三万大军,一举北上击退清军,还边关安宁。

蓟辽总督洪承畴带领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蓟镇总兵唐通、榆林总兵马科、蓟州总兵白广恩、宁远总兵吴三桂、东协总兵曹变蛟在宁远集合北上清除清朝大军。

要想解救锦州,北上必须先拿松山,在占乳峰山,就可以距离锦州五六里地,在和锦州之城兵力合力消灭清军就可以了。但是洪承畴在松山和乳峰山顺利拿下之时,没有一鼓作气解救出锦州之围,反而害怕是清军的埋伏,暂时驻军松山。

还在后宫养病的皇太极听到清军松山、乳峰山相继失守,拖着病体上马举全国之力,势必要一举解除山海关之守。仅仅五日,皇太极就领兵到达战略前线,查看前沿之后做出切断松山后路,横截大路,深挖壕沟,阻挡粮草援军到来,将洪承畴进行围困。

“洪承畴身为一军统帅,未战心已怯懦,如何取胜?”

洪承畴率军犹豫,接连取胜未能一鼓作气,给了皇太极准备的时间。在皇太极切断粮草,断去后路的情况下又未战先怯,不集合所有兵力与清军死战,而是和八大总兵商议突围请援,八大总兵分力突围被皇太极挨个击破。最后只有五个总兵突出重围,但也是损失惨重,无法在集结力量营救松山。

此时,只有吴三桂的兵力受损较少,回到宁远城中重新集结力量,要营救自己的恩师洪承畴,明明知道前路凶多吉少,却还是要前行。

吴三桂准备了一支四千人的队伍,前去松山准备突击清军,救出洪承畴,可是在取得战术胜利的皇太极,怎么可能给吴三桂机会,清军诱敌深入,吴三桂差点也折在松山,好在最后突围杀出,再返回松山。

松锦一战,八大总兵战死三个,剩余五个总兵,只有吴三桂还能不惧清兵英勇杀敌,最后的锦州城祖大寿和总督洪承畴由于兵尽粮绝先后投降清军,锦州、松山、塔山、杏山四城相继失陷。

只有吴三桂升任辽东总督,在宁远坚守,这也就为何吴三桂兵败为何还升的原因,一方面只有吴三桂在积极为解救松山、锦山做准备。二是吴三桂作战确实勇猛。三是明廷也已经再无力支持宁锦防线的作战。

“冲关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八,李自成统率百万大军自西安出发,东渡黄河,以破竹之势,兵分两路向北京进军。

此时的明朝精兵良将都已经快丧失殆尽,只能寄希望于吴三桂的关宁铁骑,紧急之下只能下旨让吴三桂入京勤王。三月十日左右,吴三桂率领五十万兵民组成的队伍,向京城出发。可是等到吴三桂率军还未抵达京师,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已经率领农民大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吊死在了煤山上,明朝灭亡了。

正在勤王路上的吴三桂得知京城沦陷,皇帝殉难,惊愕之余,一时对于进退犹豫不决,只好掉转军队暂返山海关,以观天下变事!

事情就是这么的巧合,吴三桂转军到达山海关和山海关守军合为一处,使吴三桂的军队如虎添翼,如果投靠李自成,李自成则可以稳固山海关,外抵清军,尚在襁褓中的农民军可以得到稳固。

而吴三桂如果投降大清,引军山海关,则大清又可以借助迅猛之势,击破农民军,取得大清占据天下的态势。吴三桂最终站在了历史走向的天平上,无疑吴三桂的选择在这时候会决定朝代的选择。

历史就是这么巧合,四月份,吴三桂遇到逃出京师的吴府家人得知李自成入京扣押了自己的父亲,自己心爱的陈圆圆被刘宗敏所夺,勃然大怒,大丈夫竟不能保自己家人爱人“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借军报仇。

两面受敌的吴三桂,对内不敌李自成,对外难挡多尔衮。陈圆圆和吴家亲人都成了李自成的人质。为保全家人性命,吴答应与李自成议和,为防李自成有诈,又私下以黄河南北分治为条件向多尔衮求助。

四月二十日,李自成率军要攻破山海关,可不到七天的时间就被吴三桂和清军的联军打的大败下来,吴清联军山海关一战斩杀将帅十五人,杀农民兵数万之众,李自成害怕的要退回关中,只求固收。

李军士气也处于再而衰的境地,虽然拚命搏战,最终抵挡不住清、吴两军的凶猛攻击,遭到严重的损失,“积尸相枕,弥满大野’。农民军被击败,李自成被迫率余众西走。

历史的天平被吴三桂左右,吴三桂山海关一战,每战都为先锋,誓要报家国仇恨,在清军强大后盾下,吴三桂长驱数千里,不间断行军,将李自成打到了山西和河北之间,才做休息回京。

吴三桂本想借兵清人,最后无可奈何之下却变成了清人,吴三桂也因为功勋显著,被列为清朝的异性之王“平西王”。

成为云、贵镇守异性藩王,镇守云、贵

顺治五年因为清朝重满轻汉,造就各地出现混乱,抗清之声进入高潮,此时的大西农民军余部孙可望、李定国等人和南明永历政权结成统一抗清阵营,盘踞西南地区,阻挡了清军的南下。出于清朝以汉制汉的方法,顺治帝派吴三桂与三顺王奉命出征西南。肩负统一清王朝全国的使命。

吴三桂成为藩王,从锦州到汉中,充分地认识到清廷,对待汉人的态度,要想在清朝能够为自己的子孙后代造福,必须以忠勇之势拿下封地。所以在吴三桂现在陕西和山西平叛成功,又进入四川,继续南下瓦解永历政权。

永历皇帝朱由榔逃到了缅甸,最后也是没逃过吴三桂的追杀。

吴三桂分封云贵藩王,多亏了自己的恩师洪承畴鼎力相助,洪承畴以

“云南尤为险远,土司种类最多,治之非易,故前元朝用亲王坐镇,明朝以国公沐英世代守护,乞设大臣为长久镇守,让边疆永远安宁。”

于是就有了吴三桂封云贵藩王,世袭守护的情况。

这其中还有小故事,也就暗埋了后期吴三桂起兵造反的结局。

吴三桂当时南下接连战胜,兵至贵阳,率军并继续南下就可以一举摧垮永历政权,可就在这个时候,清政府却让吴三桂停止进攻,撤回汉中。

这件事情的起因还是湖南长沙出现的《传单》布告,离间吴三桂与清军的关系,传到北京多尔衮和顺治帝起了疑心,对一直为清政府立下汗血功劳的吴三桂现在却不敢再用了,差一点就将吴三桂调回汉中。

也是这件事情让吴三桂明白自己在清廷眼中怎么都是异己,无论自己再怎么努力,清廷还是防着吴三桂,可能也正是因为吴三桂是走投无路了才依靠清朝的缘故。所以这时候的吴三桂就已经开始对清廷不满了,甚至向西占据西南五省,与清廷抗衡。

朝廷撤藩政策,吴三桂起兵反抗,最后功败垂成

撤藩的政策发生在康熙大帝的时候,康熙刚刚除去权臣鳌拜,大清政权得到稳固。可是康熙大帝的洪涛武略怎么会止步于此。

有一天夜里,康熙皇帝手不释卷,当他翻开史册,看到历史从商州时期就有了分封制;西汉时被分封的异姓王韩信、英布、彭越,最后成了危机王朝的祸端;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由于要削弱封国的土地,以至于引起吴楚七国之乱;西晋封王,引得烽火连绵,国势大衰,最终走向灭亡;唐代的以王封藩,安史之乱;明太祖分封二十四人,致使各王谋夺帝位,起兵为乱。此时的康熙看到前车之鉴,血的教训,康熙帝就暗暗决心要尽早撤三藩。

可是这是的吴三桂在干什么,吴三桂远离自己的家乡奔赴南方,没有思乡之情,却在云南苦心经营、积攒财富、广殖田产,大建宫室,大有占有云贵两省与朝廷分割天下的意思。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底,吴三桂铤而走险,杀巡抚朱国治,自号“周王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令部下“蓄发,易衣冠”,起兵云南。

所以吴三桂怎么会让康熙动自己为子孙后代置办下的天下,只能和康熙一决雌雄,可是老年的吴三桂怎么可能对抗的过康熙,康熙通过分化吴三桂反叛力量,慢慢的将吴三桂瓦解了,最后吴三桂也只是积郁而死!

其实吴三桂不可能胜利,其原因有三:

1、吴三桂本身反叛目的就不对,只是为了守住自己在云南置办的天下,天下已经是大清的了,吴三桂最后的挣扎完全是徒劳的。

2、吴三桂反叛时间也不对,大清王朝已经历经三代,天下时局已经稳定,再起反叛之心,实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3、起兵“反清复明”的口号,是吴三桂一手引清军入关,毁灭了明朝;而且是吴三桂将最后的永历政权瓦解,现在再站出来反清,一个如此反复之人谁会相信。

最后寄语

吴三桂的一生就是跌宕起伏的一生,为了明朝的最后希望曾经守兵宁锦防线,由中军升至总兵,与清军交战留下“明朝只有吴三桂可以一战的”美誉。

“冲冠一怒为红颜”成为决定历史的关键人物,正是有了山海关的引军入关,才有了后来的大清王朝。

为了能够得到大清的认可,一举摧毁李自成的农民军,又剿灭南明永历政权,贵至藩王,金戈铁马、叱咤风云、铁血一生。

可惜最后还是成为康熙大帝成就大业的一枚棋子,最终史海飘摇,郁积而终。

曾经为了忠孝四处拼杀,也曾为了名利金戈铁马,最后却是为私欲,起兵造反。历史是公平的,有着你浓厚的一笔!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