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是怎么死的(三国吕布是因为刘备的一句话而死的吗?杀害吕布的凶手到底是谁?)

更新时间:2023-03-18 15:58:39 所在栏目: 生活常识点击量:

#古籍守护人#


吕布,字奉先,三国名将,东汉时并州五原郡九原县人,小说《三国演义》中第一猛将。他的威名拜《三国演义》所赐,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羡慕者有之,推崇者有之,甚至有不少学者为其大呼鸣冤,说是刘备害死了他。今天咱就来好好理一理,到底吕布是个怎样的人?他该不该死?杀害他的凶手又是谁?我们读史到底读什么?

壹:吕布有才吗?

据正史《三国志》和《后汉书》所载,吕布这个人有骁武之才,也就是他有勇武,功夫了得,又善射箭,可谓是勇冠三军,一时豪杰,号称“飞将”。

据《曹瞒传》所载时人赞其“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由此可见,他不仅在当时乃至整个中华历史上都是个极为难得的人才。

当然,这里我们必须要明确和强调的是,吕布是专才,不是全才或者通才,他的才是专在勇武。

而这个勇武又主要体现在骑术、射术和腰力,《三国志》载“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就是说他擅长骑马射箭,还腰力惊人。

冷兵器时代冲锋陷阵的武将,不是流氓打架,也不是赤手空拳的比武,而是率领士卒破阵杀敌,怎么直接、怎么快当就怎么来。

因此马术、射术和力量就是考量武将个人武力值的最主要的指标。很明显,吕布不仅合格,还是远超标准的。

腰力对武将很重要。练武的人都知道,发力主要靠腰,出拳踢腿还是使用兵器,都要靠腰力才能发挥出威力。

另外提一句,吕布的武器是长矛,而不是方天画戟,方天画戟那是仪仗队用的。就像现在我们阅兵仪仗队的步枪一样,那是样子货,真要战场杀敌还要是最先进的枪械。

这里总结一下,吕布有才,而且是专才,专在勇武的骑术、射术和力量,是个难得的武将之才。

贰:吕布是反覆无耻的小人吗?

吕布第一次反覆杀恩

吕布在并州时就有勇武之名,于是便在并州任职,而且尤其是受到并州刺史丁原的重用,在丁原为并州骑都尉时,驻扎在河内郡,就用吕布为主簿。

许多人以为丁原不重用吕布,让他当个一文不值的文职主簿。可实际上,主簿在丁原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务。大小事务几乎全经吕布这个主簿的手,权力不可谓不大。丁原不仅不是不重用吕布,反而是最大的重用。

《三国志》载,丁原对吕布是“大见亲待”。大见亲待的意思就是丁原对吕布是以亲相待,既任命吕布为主簿给他最大的权力,又给他亲人般的爱护和尊重,虽然没有认父子,认父子那是演义,不是正史。这点一定要明确。丁原对吕布是最大重用加最大爱护和尊重的。也就是说,丁原毫无对不起吕布的地方。

后来何进谋诛宦官不成,反被宦官所杀,董卓于是入京,控制了朝廷。

丁原反对董卓作乱祸乱朝野,董卓就想干掉丁原并且把他的兵众都给收了。

董卓看丁原属下吕布特别受丁原信任,《三国志》载“卓以布见信于原”,由此更可以证实丁原对吕布是非常信任重用的,于是便想以利诱使吕布诛杀丁原。

结果,吕布果然就为利所驱使真的就杀了丁原。《三国志》载“诱布令杀原,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

这个利是啥?无非是金钱和官位。吕布就这样为了金钱和官位将信任他、重用他、爱护他如亲人一般的丁原这个知己、信己、爱己的大恩人给杀了,还砍下了他大恩人的脑袋献给了董卓。

这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多么残忍无耻、多么唯利是图才能干出来的事啊!这能是人干出来的事吗?显然不是,这是畜生啊!许多畜生都还知道感恩呢。

有人为吕布开脱说,这是乱世,乱世大丈夫就不能拘小节。这是什么混账话啊?这是小节吗?无论什么时代,最基本的人性也是必须要有的吧,人的立世之根也应该存的吧?

吕布第二次反覆杀恩

再后来,吕布跟着董卓,董卓立马给他升官为骑都尉,对他信任有加又大为爱护,没过多久又提拔他为中郎将,更是封为都亭侯。

这是什么样的礼遇,什么样的恩情啊!

想想西汉的李广,一生大小数百战,一辈子求封侯,结果到死也没捞到,含恨而终。而吕布是这么轻易就得封侯了。

这一切的恩情可都是董卓给他的。结果他是怎么对董卓的呢?

董卓稍对他不尊重,就怨恨在心。更可恶的是他居然还和董卓的侍婢私通。侍婢可不同于一般的丫鬟,那就相当于是董卓的女人,是要侍寝的。

吕布可倒好,竟然把恩人的女人给偷了。董卓对吕布可是发誓为父子的啊。他吕布干下这种龌龊勾当,当然害怕东窗事发了,于是内心就很不安。

朋友们请注意,吕布是内心不安而不是惭愧、羞愧、知耻。吕布一生就是不知耻的。

王允呢本来就不满董卓祸乱朝野,见吕布有勇武之才,一直深为结交。这个时候,王允和仆射士孙瑞密谋诛杀董卓,于是又利诱吕布为内应来诛杀董卓。

吕布本来就对董卓怀恨在心,这个怀恨在心真是实足的小人怀恨,于是便将董卓曾经因为一件小事就对自己掷戟想杀自己的事告诉了王允。

《三国志》载“卓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己,行止常以布自卫。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根据所载,董卓显然并无真杀吕布之心,只是他这个人性格不好,且吕布又勇武过人,轻易怎么就能杀得了呢。

董卓只不过是使性子而已,何况事后二人都相互道歉了。董卓之后还是对吕布信任有加,并且还是让吕布经常做自己住所的护卫。如果不信任,怎么能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到吕布手里呢?但是吕布却还一直怀恨在心,这不是典型的小人是什么。

吕布又因为偷了父亲一般的董卓的女人怕东窗事发,所以稍加犹豫之后就同意了。

他稍作犹豫了啥什么?为啥要犹豫呢?

根据《三国志》载“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

原来他还知道董卓于他是恩若父子啊。可是他真的是在乎这个父子之情吗?当然是狗屁扯淡了啊。他怎么会在乎所谓的父子恩情,如果他在乎,丁原又怎么会惨死在他刀下连头颅都割去了呢。

他实际上在乎的是在事成之后,他在王允、士孙瑞等一众朝臣眼中会是什么样的,他们怎么看他。这些掌握朝廷大权的人怎么看他就决定了他在事成之后的好处能不能顺利得到的问题。

如果王允等把他杀董卓看成是弑父杀恩的无耻小人,事成之后,自然不会兑现,这些人会把他排挤在朝廷权力之外,甚至还会有杀身之祸。

所以他必须要将这个冠冕堂皇的所谓在乎父子之情给搬出来。意思是我是在乎和董卓的父子恩情的,如果他这个父子恩情的道德道义障碍不清除,他是不会下手的。

很明显,他就是要王允自己来把这个道德道义障碍给清除了,而不能是由吕布自己来清除。

因为,只有王允给他清除了这个道德道义障碍,他吕布就是正大光明的,就是大义灭亲的,就是和王允站在一起的为了朝廷社稷而杀董贼的。到时王允这些当权的人就是想反悔也不行了,必须要兑现他的承诺。

王允当然也是聪明人,所以他一句话就替吕布把这个障碍给清除了。

据《三国志》载“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王允的意思就是,你吕布姓吕,又不是姓董,他董卓因为小事就对你扔利器,那是想杀你,你连自己小命都要不保了,哪里来的父子之情,你还在乎什么父子之情啊。

王允这话厉害啊,先说你吕布和董卓都不是一个姓,从血缘这个根本的问题上先清除了这个父子恩情障碍。然后又说董卓这个你口中所谓的父因为小事就想杀你,他董卓对你吕布根本就没有父子之情,这又从情感上给吕布清除了父子恩情这个障碍。

果然,吕布得到了他想得到的这个道德道义障碍的清除,并且是由王允亲口所说,这就等于是王允亲口承诺了。所以他立马就同意了,并且将董卓给杀了。

他杀董卓也变成了为朝廷社稷的大义灭亲,或者说是弃暗投明。《三国志》载“布遂许之,手刃刺卓”。就这样,无耻的唯利是图的吕布就将待己恩若父子,信任如亲的董卓给杀了。

那么吕布杀董卓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很显然,吕布杀董卓根本不是弃暗投明,更不是大义灭亲。他的目的就两个:一是自保,二是升官发财。

董卓这么信任他他为什么还需要自保呢?那就是因为他的小人之心,对董卓使性子向他掷戟的事怀恨在心。另外更为主要的就是他无耻地偷了董卓的女人,董卓迟早会发现并且他认为董卓一旦发现是肯定不会放过他的。与其那一天到来自己等死,不如先下手为强。

至于升官发财,那是他一辈子的追求。所以,与其说是王允求他帮忙结盟,不如说是彼此根据自己的需要相互利用。当然,王允等是为了朝廷社稷,而吕布纯粹是为了私利。

从以上两件事情可以看出,吕布就是个十足的唯利是图、反覆无耻的卑鄙小人。

叁:丧家之犬吕布

吕布杀了董卓以后,自己的威胁解除了,而且王允立马就给他封官加爵。他想得到的一切都得到了。《三国志》载“允以布为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共秉朝政。”。

各位看看,吕布每背叛杀害自己的一个恩人就加官晋爵一番,到现在直接是位极人臣了。

败给李傕:

吕布自从杀董卓以后就对董卓旧部的凉州人是又害怕又厌恶,所以就激怒了这些凉州人。

话说,你吕布杀了自己的如父一般的大恩人能不害怕和厌恶董卓旧部的凉州人吗?你有何面目去面对他们,不仅是你吕布厌恶他们,他们看你吕布更是厌恶和怨恨至极。

于是这些凉州人很快就和吕布兵戎相见了。凉州人的首领李傕等便团结在一起来攻打长安,结果吕布打不过抵抗不了,长安城就被李傕等这帮董卓旧部给占了。吕布自己只带着几百骑兵逃了出来,想去投奔袁术。

投袁术被拒:

他为何要投奔袁术呢?说来也真是可笑。原来,董卓为乱时,想拉拢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袁术不肯依附,于是就逃了。随后,袁术就和其他军阀一起起兵讨伐董卓,可是实际上真正对董卓作战的主要就是袁术派出的孙坚,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可以说,诸侯讨伐董卓,实际上是袁术讨伐董卓,是袁术与董卓成为了战场的死敌。所以,吕布才会自以为他杀了董卓对于袁术来说是为袁术报了仇了,他是对袁术有恩,所以就想着来投靠袁术,以为袁术一定会收留他并且重用他。他就先屈就在袁术处,再相机而动。《三国志》载“布自以杀卓为术报雠,欲以德之”。

可是袁术是怎么做的呢?袁术做法很简单也很直接,就是不接纳,你爱去哪去哪。

那么袁术为何不接纳吕布呢?《三国志》所载很清楚,“术恶其反覆,拒而不受”。就是袁术厌恶吕布是个反复小人,所以不接纳。

袁术本身的这个人的问题咱不在此处讨论,单说吕布身上的原因,那就是他是个“反覆小人”的这个名声、标签已经传遍四海人尽皆知了。吕布用别人的鲜血终于将身怀绝技、一身本领的自己彻底作成了个无人不知的“反覆小人”。这就为他最终的死亡埋下了最根本的因。而且自此为丧家之犬。

与收留他的袁绍结怨:

袁术既然不接纳,他只好去投靠袁术的大哥袁绍。他之所以投靠袁绍,一是袁绍实力强,可以抵御李傕等的凉州军,二是还是那个袁绍与董卓为敌,而他杀了袁绍的敌人,他对袁绍有功。

要说袁绍的面子功夫可比袁术是强多了,袁术是装都不装的人,而袁绍却很会装。所以,袁绍接纳了吕布。

吕布果然没有让袁绍失望,也再一次体现了他的勇武之才,吕布将袁绍的劲敌山贼张燕打得落花流水。这时吕布唯利是图的本性又再次显现出来,他趁大败张燕之际,赶紧忙着扩大自己的地盘。而他又放纵自己的部下抢劫抢掠无辜的百姓,弄得民怨沸腾。

这时,袁绍终于吃到了收留吕布这样的人的苦果。他发现吕布这样的人实在是不能用,他就是一条剧毒无比的蛇,谁收留他他就要害谁。于是袁绍就开始忌恨吕布,小心防范。

吕布发现袁绍对自己的变化和忌恨,他害怕自己被杀,于是主动要求离开。袁绍自然是同意了,可是他又怎么能就这样放任吕布离开,哪天反过来加害自己呢。要知道,他跟过的主子,没有一个不是死在他吕布的刀下的。

于是在吕布走后不久,袁绍就派人去刺杀吕布,可惜他派去的人居然没有找到吕布。想必这些人害怕吕布的勇武根本就不敢去刺杀而谎称找不到或者根本就没用心去找吧。

虽然没有找到吕布,但是袁绍要刺杀吕布的消息还是被吕布给知道了。吕布害怕,于是赶紧逃到河内郡与张扬联合起来共同抵御袁绍。袁绍于是派兵来追杀,可是这些士兵追上了吕布,也不敢与吕布厮杀,连靠近都不敢靠近。

吕布就这样唯利是图,再一次逼得自己的恩人与自己兵戎相见。吕布每一步都是在将自己往死路上逼。

袁绍是他什么人?是他危难时收留他的人,是给他机会建功立业的人,显然怎么说,袁绍都是吕布的恩人啊。可是吕布什么时候知道过感恩呢?

吕布为曹操所败投奔刘备又背叛刘备:

吕布逃脱以后去投奔张扬路过张邈的住处,结交了张邈。张邈后来在曹操下属陈宫的劝说下联合吕布一起背叛攻打曹操,经过两三年的大战,弄得尸横遍野,人吃人的景象出来,最后战败,吕布又投奔了徐州的刘备。丧家之犬还在继续。

刘备东征袁术,吕布立马背叛了刘备,攻取了下邳。等刘备回来以后,一看徐州已经被吕布占了,迫不得已只得反过来依附吕布,真是可悲可叹啊。

吕布“反覆小人”的戏码一直在上演,从来没有停歇。他在这个时候都还心心念念想杀掉曾经收留他对他有恩的刘备。《三国志》载“布诸将谓布曰:“将军常欲杀备,今可假手于术。””。吕布手下诸将都知道吕布一直想杀掉刘备。

到目前为止,想杀吕布的有谁?说实话,从内心来说,谁都想杀他。只是碍于实力和自身处境而没法杀而已。

后来,袁术派大将纪灵来攻打刘备,刘备只好向吕布求救。吕布为了刘备帮他在徐州站稳脚跟,于是便出面相救,于是用他神乎其技的射术帮刘备解了围。这真是他射术大放异彩的高光时刻啊。真是可惜他的一身本领所用不当了。

肆:吕布步步入鼎镬

自吕布暂解刘备与袁术之仇后,袁术想结交吕布作为自己的援手,于是和吕布结为儿女亲家。吕布欣然同意了,并将自己的女儿交由袁术使者韩胤带回成亲。

这时沛相陈珪担心吕布和袁术结亲会给国家带来很大的祸患,于是便去游说吕布与袁术绝婚。吕布于是听从了陈珪的话。

他之所以听从陈珪的话,一是因为陈珪给他讲了绝婚结好朝廷的巨大利益;二是陈珪给他说了安全上的保障方法;三是他看不上袁术,觉得袁术不能成事;四是在吕布心里,他还一直记恨当初袁术没有收留他的事。

对小人来说,这种记恨才是他最为重要的。当初之所以许婚袁术,那是自己没有办法。现在陈珪代表朝廷给了他一条出路,当初袁术没有收留他的恨立马就涌上来心头。

这吕布不仅违背和袁术的婚约和盟约,更是将小女追回。不仅如此,他竟然还将袁术的使者韩胤给装进囚车送往许都给斩首示众了。吕布这个“反覆小人”,不仅背信弃义,还杀人以求利。

吕布绝婚以后,陈珪就想让他的儿子陈登替吕布出使到曹操掌控的许都朝廷,以示主动交好。

但是吕布碍于曾经与曹操结仇,又因自己已经绝婚囚韩胤到许都杀了示众,自己已经主动示好过了。他要等朝廷主动来结交他,这样自己利益才能最大化,否则自己一而再地主动示好,曹操肯定轻视小看自己,自己又怎么能利益最大化呢。

陈珪父子考虑的是朝廷社稷,而吕布考虑的永远是个人私利,所以他没有同意。

但是,曹操这个大政治家,适时地就主动示好来了,曹操派来使者传天子令,授吕布为左将军。

吕布可高兴坏了,赶紧派陈登带着感谢书信去朝廷谢恩。他怎知道“欲要取之,必先予之”这个道理啊。

他还高兴,不知自己已在死亡的路上了。他之所以上当,就是因为他贪利,是被利牵着鼻子走的。对吕布这样人的招数就是利诱,对唯利是图的小人,利诱是亘古不变的法宝。

陈登见了曹操以后,就与曹操定计,誓要擒杀吕布不可,以陈珪父子为内应,并且给他们父子加官晋爵。

《三国志》载“太祖曰:“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非卿莫能究其情也。””。太祖就是曹操,曹操是多精的人啊,他对吕布看得很透,他就是个狼子野心的人。

什么是狼子野心?就是畜生一样的人,逮谁咬谁,这样的畜生是绝对不能让他久留在世上,更不可能留在身边害人害己的。曹操的这个话请朋友们记住了啊,这个对后来吕布到底是杀是留,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陈登回来以后,吕布见他们陈家父子加官晋爵,赚得盆满钵满的,自己却一无收获,顿时大怒,大骂陈登父子。

陈登毫不畏惧巧言道“我见曹公时说:’对待将军您,要像对待猛虎,应当让他吃饱,如果不饱,他会吃人的。’曹公说:’并不像你说的那样,而更像养鹰,饿时可以利用,而当他吃饱了,却会自顾飞去。’我们就是这样谈论您的。”。

吕布竟然由此就消气了,实在可笑。

很显然,陈登父子获朝廷任命,有权有名,成为掣肘吕布的一股强大的势力了,他们更可以名正言顺地暗中接管徐州部众,分化和拉拢当地势力。

而吕布却求徐州牧不得,名不正言不顺的。一句曹操就是不能把他吕布喂饱才能安心为己所用,他就觉得曹操并不想杀他能给他安全了。殊不知,实际情况却是,早给他布好了鼎镬,就等他一步一步跳进去了。

吕布为啥会听信这种巧言?很简单,他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猛虎,他需要的不能得到满足,他就会咬人就要吃人。

但是吕布认为曹操不知道他是虎,因为陈登告诉他曹操认为他是鹰,吃不饱才忠心。

现在曹操就是没有让他吃饱,所以曹操认为他现在是忠心的,不会对他有防患,他暂时是安全的,等他得到机会他要好好地咬曹操一口,让自己吃饱。

殊不知,那只是陈登的巧言,实际上在曹操眼里他是狼子野心的畜生,是必须要除掉的祸患。

吕布向来是,谁满足不了他的需求他就要杀掉谁的,从不会含糊和犹豫。

袁术自被吕布绝婚杀韩胤后,大怒,于是和韩暹、杨奉等联合起来攻打吕布。吕布用陈珪离间瓦解之策使韩暹、杨奉和自己联合起来攻打袁术,袁术军就战败撤走了。

没过多久,果然,没有得到满足的豺狼吕布又背叛了曹操和袁术结好,开始咬曹操。他先从刘备下手,刘备战败逃了,曹操遣夏侯惇救刘备,也败在了吕布手下高顺的手里。

于是曹操亲自带领大军来征讨吕布,并写信劝降。吕布见曹操势大,知道自己打不过,便想故技重施,先投降曹操,等日后有机会再反咬一口。

但是陈宫等人认为吕布和曹操结怨太深了,所以就阻止了吕布投降。吕布向袁术求救,袁术不能救。曹操围了吕布几个月,先是吕布手下部将侯成、宋宪、魏续将陈宫绑了,率领众军降了。

而后,吕布自知无力回天,于是也投降了。

曹操命人将吕布捆起来,吕布却说“绑得太紧了,稍微松一点。”。曹操说“捆老虎不得不紧啊。”。前文刚说过陈登巧言曹操说吕布是鹰,可是这时曹操亲口对他说他是只虎,虎可是吃不饱就要咬人的。这说明,吕布在曹操心里就是只吃人的老虎。

紧接着,吕布请求说“明公所担心的不就是我吕布吗?如今我臣服了,天下就没有值得您忧虑的事了。明公您领步兵,就让我领骑兵,那天下就不难平定了。”。一代枭雄竟然如此怕死,临死还作懦夫态,他根本就不是枭雄,充其量就是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武夫,还是武夫中的屠夫。

曹操听了吕布的话,顿时犹豫了。

那么曹操犹豫什么呢?曹操是个成熟的整治家,知人性,看人入木三分。但是他同样有理想,他也是个有理想的政治家。他的理想就是平定天下。

吕布所说的给他统领骑兵,替他平定天下,这是多么诱人的事情啊。试想,如果吕布这样的飞将掌管他曹操的骑兵,为自己征战天下,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平定天下并不是不可能的事了。曹操犹豫的第一点,就是吕布的话让他心动了。

但是紧接着他就又想,吕布的话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景罢了。像吕布这样的反覆小人,狼子野心的猛虎,留着就是养虎为患,杀敌不成,反杀了自己。丁原、董卓、袁绍、刘备、袁术、张邈等人的下场一一浮现在他的脑海,让他脖颈发凉。

所以,吕布这样的反覆小人,吃人的猛虎豺狼是必须要除掉,绝对不能留在世上,更不能留在身边的。收留吕布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被他害了的。这是曹操犹豫的第二点,想好自然就不用犹豫了。

既然杀吕布决心已下,那何不来试探一下有英雄之姿的刘备呢?看看他的内心抱负是怎样的。这是他犹豫的第三点。

于是他便看向刘备。刘备赶紧进言道“明公难道没见吕布侍奉丁建阳及董太师时的情形吗?”。曹操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时吕布却还可笑地大骂刘备“你是最无信义的小人。”。他还以为是刘备一句话害死了他。

殊不知他的死早已经注定了,他临死还被曹操利用了一把来试探刘备。

曹操听了刘备的话以后,于是下令绞死了吕布,并将吕布的头砍了下来送往许都,之后才下葬。

伍:真正啥好吕布的凶手是谁?

许多人都以为刘备的话导致了曹操杀了吕布,并由此体现出或者说暴露出他的争夺天下的英雄之心。说刘备唯恐曹操留下吕布作为爪牙,给他的英雄梦带来巨大的阻碍。包括我一向喜欢的易中天先生也是如此认为的。

可是大家试想一下,曹操是什么样的人?他是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文学家,是绝顶聪明睿智的人。他对吕布不了解还是看不透?他跟吕布打交道多年,吕布的“反覆小人”之名早已传遍四海,无人不知,何况是他曹操呢。

他自己就曾亲口对陈登说吕布是狼子野心之人,不可久留于世。吕布的本性他早已看得透透的了。吕布就是反覆小人、无耻之徒、吃人的老虎,所有吕布跟随过的人的下场,他曹操比谁都清楚,比谁都看得透。

他又怎会留着这样的人在身边呢!留下吕布,必然会给自己留下无尽的祸患,自己小命恐怕都难保。他杀不杀吕布不是谁一句话就能让他决定了的,他杀吕布乃是他深思熟虑以后做的成熟而又理性的决定。

有没有刘备在旁边,刘备在旁边说不说那句话,吕布都是非杀不可的,都是必死无疑的。

再来说刘备。

刘备这个心揣英雄梦的大英雄,他被迫委身曹营,最首要的需求是什么?当然是韬光养晦自保了啊。

如果让曹操看出他的内心,他小命还能保得住吗?先不说曹操看出他的英雄心会不会杀他,就是他刘备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冒这个险,无论如何也得留着自己的青山在不可啊。

所以,当曹操犹豫的时候,他知道曹操在深思熟虑,所以他为了自保,不暴露自己的逐鹿天下的英雄之心,他自然知道曹操犹豫之后必然会做出杀吕布的决定。所以,他必须要给出谁都应该给出的建议,就是杀掉吕布这个祸患。

如果刘备反智地不建议杀吕布而为吕布求情,要曹操留下吕布再身边,那才是暴露了刘备的野心。

因为,很显然,留下吕布这个反覆小人、狼子野心之徒、无耻无情之辈,丁原、董卓等的下场就很可能是曹操的下场。

这个是个正常人都会知道的事情,你刘备居然不知道,还要我曹操留下吕布,你这不是要借吕布之刀来杀我曹操吗?你刘备太歹毒了,等我杀了吕布之后看我还能留下你不?

有人说,曹操是唯才是举,是不管个人品格的。没错,曹操是唯才是举,不在乎个人品行的,但这不代表他愿意将自己的脑袋交到别人手里。他要唯才是举也得先保住自己的脑袋啊,留下吕布,自己的脑袋都时刻不保,还怎么唯才是举平定天下啊?

显然,刘备这个英雄不会蠢到这个地步。所以他给的杀吕布建议,让曹操很满意地点了点头。至少,现在还没有借口来对付刘备。刘备在曹营一直韬光养晦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是他在曹营的第一需求自保决定的。

陆:总结

吕布从丁原开始,一直到最后背叛曹操,他的一生无不是在残忍的背叛中度过的。他的一生追求就是利,而且是短期的利,他获得利的唯一准则就是不择手段,就是唯利是图。这贯穿了他的一生。

他一身本领,却成为了他为祸人间的利器。当本领没有相应思想来支撑时,那就成为了害人的利器,成为了他自己的掘墓人。

如果吕布能以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的本质规律为思想准绳、行为准则,如果他积极进取、不甘平庸,如果他顺应天下一统、重归太平的自然趋势,为天下一统太平而奋斗,如果他遵循社会互助协作,爱护百姓,跟随明主,那他的一生将是何等的辉煌和荣耀啊!他的荣光将造就伟大和强大的吕氏家族,世代子孙都享受他的荣光。他自己也将名垂青史,而不是遗臭万年!

可惜可惜,他违背了一切法则、规律,让一身本领成为社会的灾难,成为自己及后代的掘墓人。

爱读三国的人,咱还是好好想一想,去比较什么吕布和那些武将的武艺高低有何意义呢?咱还是好好读出人该拥有什么样的本领和什么样的思想吧。如果就是看热闹,看完就完了,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读历史就是读人性、读思想的!与君共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