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陵墓(里程碑式帝王墓,600多年都无人盗,朱元璋的陵墓到底有何玄机)
还记得,当年震惊全国的孙殿英盗墓事件吗?1928年,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由将乾隆和慈禧的陵墓洗劫一空。
清末实际掌权人慈禧的安息之地,被暴力劈开掠夺一空,无情抛尸,行为猖獗令人发指,建立了296年的大清王朝到了末期,被区区的一支杂牌军队所辱没。
而规模庞大耗资100万两白银的明孝陵,深藏无尽宝藏,却能历经600多年的时间完好如初。
究竟是何种原因,让6个多世纪以来的盗墓者闻风丧胆,即使盗墓大贼孙殿英也黯然放弃这个“发财”的好机会呢?
“里程碑”式的帝王墓
明孝陵位于南京紫金山,玄武区内,据说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便长眠其中,据史料记载,明孝陵方圆约20多公里,修建工程历时32年之久,动用民工数十万余人。
朱元璋之墓处处体现着别具一格的心思,从陵址的选择到墓地的开挖再到陵寝的材质,无不透露出这位草根皇帝的独特之处。
古代的君主王室陵墓,选址多为依山傍水的远郊之地,远离城市的尘嚣,大概有死后脱离俗世叨扰的意愿在其中。
而朱元璋则反其道而行之,将明孝陵的选址定在了明朝初期的首都南京城近郊,也许,明太祖希望能长长久久地看着明王朝继续辉煌吧。
据说,在朱元璋开国称帝后不久,便开始为自己遴选安息之地,修建陵墓。
从风水学的角度上讲,孝陵陵宫及宝城兼具了风水“四象”,即在其左方有象征青龙的流水,右方有象征白虎的长道,在前方有象征朱雀的水塘,在后方有象征玄武的丘陵。
且孝陵的三道河流,全部以自左向右的形式流淌,此为风水上讲得“冠带水”,所以,单论风水学,明孝陵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之中都是极为稀有的。
朱元璋墓的独特设计,处处体现着防盗技术的高明,独龙阜山是一座石头山,这样的山体天然构成强大的防盗屏障。
一般的墓穴都是从上面往下凿,而朱元璋墓却是不走寻常路地横向开凿,虽然这么做着实费时费力,还会大大增加工程量,但却极大地提高了防盗等级。
一般的陵园中的墓穴与道口在同一位置,而朱元璋的道口却将两者反向布置,全长2400米的神道口曲曲折折,迷宫似的神道使盗贼连来时的路都难以寻得,让盗墓贼有来无回。
这本是一个巧合,当初朱元璋因为遇到坚硬岩石挖凿不下去了,而被迫将墓道拐了个弯,但充满戏剧性的是,这个意外竟成了一种制度。
明代的十三陵均仿造这样的形式设置神道口位置,只是朱元璋墓是从东面开门进入地宫,其后代为与祖宗区别开来特地从西面开门。
朱元璋的墓不但开凿方式非比寻常,就连墓穴的建造材料也是不一般,根据考古学家研究确定,朱元璋之墓是造墓人活生生地从石质山体中,挖出的一个墓穴。
明孝陵的地宫酷似一个圆形的“大馒头”,直径约400米,四周都是厚实的砖墙,砖墙外面则是原来山体的石头。
而想要破开这个石头山构成的墓穴,没有非常的暴力手段是不可能破开的,防盗指数再次飙升一个层次。
这样密不透风的“防空洞”,简直刀枪难入!既然找不到入口,能否从宝顶进入呢?毕竟宝顶的建筑构造往往会比其他部位薄弱。
狠人朱元璋告诉你,有什么比“竹篮打水一场空”更绝望,古时候的大墓中,常在地宫的宝顶上铺设流沙以起防盗的作用,而朱元璋更狠,将流沙换作一层厚厚的圆滚滚的鹅卵石。
这种构造方法,一利排水,二可以防盗!地宫宝顶一旦被破开,上面的鹅卵石轰轰隆隆如泥石流般倾泻而下,瞬间将洞填满,那画面真是不敢想象,除了绝望再无他想。
朱元璋墓的地宫宝顶上方,山体非常厚实且都是石头,若想打开难之又难,其次,便是明孝陵特殊的地理位置,它位于明朝天子脚下南京城近郊,稍有动静,便会惊动城里的百姓。
大概,天子脚下的民众就如今天“朝阳区大妈”一般,也能灵敏地觉察到“敌情”吧。
前面说到要想破开朱元璋的墓,需要用非常的暴力手段,而一旦实施,城里立马就会知道,所以谁敢这么明目张胆呢?
除了上面的原因外,就不得不提明代的人为保护了!朱元璋下葬一个月之后,新任皇帝朱允炆便从军中调派了5000多名侍卫,组建专职守护明孝陵的孝陵卫。
明朝期间,孝陵卫是一支低调的队伍,没有声名鹊起的名声,却有丰厚可观的待遇,凡入职孝陵卫的人,便可终生享有皇粮俸禄了,要说这是份铁饭碗的工作,那可一点不为过。
真可谓是羡煞旁人,让人羡慕嫉妒恨的一份美差,但是高额的工资待遇,对人才的要求必然也会格外严格些。
能加入孝陵卫者,都是朝廷优中选优的侍卫,即使通过了层层海选、精选后有幸入职,也不可能高枕无忧。
孝陵卫的人才管理制度,严格实行末位淘汰制,每5年考核1次,并根据考核结果作出相应的队伍调整,优胜略汰毫不姑息。
一代接一代的孝陵卫,实行家族继承制,保密性极高,寻常百姓一辈子几乎没机会接触到明孝陵的一切。
明朝王室对守护祖宗陵墓的工作,从来不肯松懈,即使明成祖朱棣后来把首都迁到了北京,孝陵卫继续在明孝陵驻扎267年之久。
这般严密的防护,没给贼人留下一点机会,明朝灭亡之后,南明朝依旧没有放弃坚守明孝陵,这也说明了朱元璋的墓葬,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清帝情感复杂的祭拜
大明王朝结束,大清王朝开始,“反清复明”的呼声极高,明太祖朱元璋在民众心中的威望甚高,用“永远的神”形容一点不为过,民间及明朝后裔时不时发起“复明”运动。
清朝统治者为收买人心,巩固满清王室的统治根基,将明代皇陵的保护纳入政治课题,对明孝陵更是“呵护有加”,以示对汉人君王的尊敬。
从此,清朝皇帝开启了情感颇杂的护卫明孝陵之路,几代清朝皇帝连续几个世纪,隔空联合打得一手漂亮的感情牌,以此昭告天下满汉一家亲,笼络人心。
因此在清朝时期朱元璋的陵墓再一次得到了保护,清朝初期,摄政王多尔衮执手一挥,拿起了守护明孝陵的第一棒。
康熙执政时期,曾亲率大臣来到朱元璋陵墓前,行三跪九叩之礼,亲自提笔为朱元璋写了“治隆唐宋”四个字,还下令将保护明孝陵的工作提升到了法律层面,违者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纵览整个大清朝,不仅康熙帝如此,乾隆、嘉庆、道光也是极力保护孝陵,尤其是乾隆皇帝,曾经挖了万历定陵却没能动朱元璋的墓,毕竟安抚汉人之心巩固江山为重。
就连祖辈多尔衮、康熙都对朱元璋墓积极保护,自己一介晚辈又怎可为一己之私违背祖宗教导呢?
事实上,乾隆在位时的确每次下江南都会去祭拜朱元璋之墓,笔者猜想,乾隆跪拜在朱元璋墓前的时候,内心的味道大概是怪怪的吧。
就这样,在两朝政府的保护下,明孝陵得以完好保存下来。
是铁汉,也是柔情
朱元璋之所以受到后世的尊敬和景仰,不仅因其草根逆袭的传奇神话般的人生,也一定离不开他提出的政治改革及对后世积极的影响。
穷苦出身的朱元璋于元末乱世,顺势而为,层层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建明称帝后,并没有得意于眼前的成就贪图享乐,而是励精图治开启了铁腕改革。
先是废除了丞相制度,将政权统揽于皇帝手中,并为明朝设计了一套完好的政治体系,朱元璋吸取了元朝失败的教训,果断地严惩贪官污吏。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仅开国丞相胡惟庸一案就诛杀了3万人,蓝玉一案诛杀了1万多人,累计判处贪官十万余人死刑。
朱元璋在位期间,全面清查全国民众户口大赦奴役人群,大力推动农业发展积极垦荒并减免税收,积极扶植农副产业,兴修水利,洪武年间,国泰民安经济繁荣,呈洪武盛世。
然而,如此铁汉,也有柔情的一面,1376年,明孝陵开启修建工程,1382年,一期工程刚告一段落,恰逢这年,朱元璋的结发之妻马皇后去世,他难过不已。
在朱元璋的一生中,最信任的,也是对他帮助最大的这个人,便是马皇后,如今斯人已去,情不能自已,堂堂一国之君,他甚至在宫殿内捶胸顿足放声大哭。
最后决定将马皇后安葬于自己的陵园中,为纪念马皇后,“孝陵”的名字也因其“孝慈皇后”的谥号而命名。
1398年,71岁的朱元璋病逝后,他的孙子朱允炆,顺理成章地将太祖与马皇后合葬于孝陵,二人合葬的地宫名为“宝城”。
铁汉柔情,并非只限于儿女情长之中,朱元璋,爱英雄惜英雄敬英雄。
当初确立陵址时,朱元璋得知三国时期的孙权陵墓,在明孝陵前面的梅花山之上,按照古人的封建礼仪,这是很不吉祥的事情,需要迁走孙权之墓。
但大明大义的明太祖却大度地说,孙权是个英雄很值得尊敬,就当孙权在前为自己做个侍卫了,这样,才保全了孙权的陵墓未被迁移。
要知道,在中国古代封建思想非常深厚,不说他作为一国之君,即便民间的达官显贵都是出自骨子里的重视陵墓问题。
明太祖之墓600多年未被伤损,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孙权在天地守卫吧。
大明开元之君,永远的神
从明孝陵成立之后,在这几百年的时间里,几代政府都致力于对孝陵的保护,像一场接力赛似的,一棒接一棒从无间断。
不得不说,大明王朝在所有人的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毕竟在中国古代史中,不是哪个朝代都有“不割地、不和亲、不纳贡、不赔款”的气概。
作为开国之君的朱元璋,地位甚是崇高,后世对待明孝陵也是敬仰至极,清代君王三跪九叩,虽情感颇杂但也不可否认有敬仰之情在其中。
太平天国称朱元璋为自己的祖宗,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也曾带着官员到南京孝陵,祭拜这位明朝开国皇帝,在中国古代史中,死后还能有这样待遇的皇帝,是绝无仅有了!
元末乱世政权飘摇,朱元璋的势力不断扩大,开始驱逐蒙元反动势力,扛起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帜。
在此不得不解释下,中国古代的“天下观”中没有当代的国家关系,而是将天下分为“中华”和“夷狄”。
清代末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为彻底推翻无能政府的统治,1905年由孙中山等人主持的中国同盟会成立,并确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盟会的政治纲领。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发布了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孝陵名列其中,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997年考古工作者勘探时,权威认证明孝陵600年来都未被盗掘过,朱元璋的陵墓历经600多年被完好地保存下来,除了高明的防盗措施外,更离不开历代的保护。
令人欣慰的是直到现在明孝陵也一直保存完好,除了地面上有一些坍塌和裂缝之外,其他地方并没有严重损坏。
这对于考古界不得不说为一大幸事,给日后的考古科研工作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史证。
明孝陵地宫至今无技术开启,里面是否安葬了朱元璋,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至少未来有一天打开地宫时,便可解开这个谜题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