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酒是什么官职(古代官职“祭酒”到底是什么职位?“教授”古今区别更大)

更新时间:2023-03-11 12:23:20 所在栏目: 生活常识点击量:

随着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普及,很多人对剧中或书中的一些古代官职迷迷糊糊,搞不清他们都是什么官职。这些听上去极为陌生的古代官职到底是干什么的?

一、祭酒

在历史上 ,韩愈、徐阶 、严嵩 ……这些历史名臣,都当过同一个官位,叫国子监祭酒,祭酒到底是什么官职?最早的时候,祭酒是一种祭祀活动 ,最长者立主位,面向祭神开席。

后来,被引申为年高望重者的尊称,在古代的官职上,一般是国子监祭酒、军事祭酒,意思是首席、主管,看似是一个酒名,实际上很有权力和地位,绝不是一般人能坐上的。

祭酒的全称就是国子监祭酒,历朝历代都有设置,唐朝的国子监祭酒,是从三品的官职,明清时期,国子监祭酒从四品。

东汉改为博士祭酒,秩六百石,此外又有郡掾祭酒、京兆祭酒、东阁祭酒。作为一种官职,祭酒看似职位不高,权力相当大,一直到清朝光绪年间,国子监被废除。

在古代,国子监是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被称为“太学”、“国学 ”,是为了培养国家所需的各种人才,才会设立这个机构,属于国家直属,而国子监祭酒,就是其中的“老大”。

按照古代皇帝规定,国子监读书的学生,一般都不用参加科举考试,都直接分配工作,直接做官,这可是一次很大的机会,对于那些学子来说,进入国子监,就是最大的成功。

二、教授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学校始设教授,元代各路、州、府儒学以及明清两代的府学也都设有教授。

“教授”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汉武帝时,官府设立“太学博士”一职,教授学生。这时的“教授”,是一个动词,意为传授知识之意,而“博士”,则相当于现在的教授。

宋太宗时期,王宫子弟的老师,被称为教授,教授首次成为一个名词。到宋仁宗时,宰相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教育上,在中央和地方的学校设立“教授”一职。

在各路的州、县学中的“教授”,是地方专门负责教育事宜的官方机构的长官,官职正七品, 负责科举考试、教育内容设定、监督教学纪律等事情。元代沿用宋代“教授”制度。

到清代,“教授”大致沿用明代的职责,但其教师属性又减弱,增添官员属性,具体负责评价学生品行优劣、督促学生学习等,有点像现在中学里的教导主任的角色。

如今的教授一词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职称,但在古代太学中则是讲学的博士。现在的“教授” 一词与古代是不同的,但大体而言,是由古代的“教授”演变而来的。

三、大良造

战国时始设立的一种官职,是朝中最高的官职,掌管军政大权。秦朝时,朝廷设立了“相国”一职,替代了大良造的位置,于是大良造由“实”转“虚”,成为一种爵位。

秦国有很多立有军功者或名臣都曾获封“大良造”,如商鞅、公孙衍、白起等人。二千石曹尚书,秦汉时期设置的一种官职。秦汉时期,官员的俸禄为每年二千石粮谷(一石为120市斤)。

四、大长秋

汉代时始设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管理皇后的宫中事务。“大长秋”来源于汉代皇后所住的宫名“长秋宫”,后来代指官员。大长秋一职多由宦官担任,是皇后身边的近臣。相关现在的领导秘书。

唐以后,大长秋一职不再设置。日讲起居注官 “日讲官”和“起居注官”是清朝时设的两种官职,后来,这两种官职合二为一,称为“日讲起居注官”。他们是皇室的近臣,出宫巡察时,地方官员都要对他们高看一眼,礼敬有加。

五、右扶风

汉代时始设的一种官职。右扶风原是汉代京城郊区的一个郡名,后称该郡的郡守为“右扶风”。右扶风是京城的地方行政长官之一,与京兆尹、左冯翊合称“三辅”,共同治理京城长安。三国曹魏时,此官改成“扶风太守”。

总之,这些古代称呼,大家都容易搞错,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古今差异很大,但是在古代,这些的确是官职,所以,大家看古籍或古装剧时候,一定不要混淆了!各位看官,欢迎补充!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分享、点赞、评论、收藏吧!

祭酒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九品官职一览表
古代的祭酒是什么官职 军师祭酒是什么官职
国子监祭酒是什么官职 国子祭酒是什么官职
稷下祭酒是什么官职 明朝祭酒是什么官职
司空军师祭酒是什么官职 博士祭酒是什么官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