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戏曲排名(杜近芳“十大名剧”掠影)

更新时间:2023-03-10 16:08:07 所在栏目: 生活常识点击量:

注:本文由倚竹听琴根据《杜近芳口述实录》及有关资料编辑整理,部分内容及文字为原创。照片素材源自网络。侵删。

杜近芳原名陈玉华,1932年生于北京,还在襁褓中时就被卖入陈家,以致于她不知亲生父母是谁。

杜近芳6岁即登台演戏,受教于律佩芳、陈世鼐、刘玉芳等。后来陈家生活陷入困顿,她又被转卖给靠抚养小孩唱戏赚钱的杜菊初,遂改姓杜。

12岁,杜近芳拜四大名旦的老师、素有京剧界“通天教主”称号的王瑶卿为师。1949年,杜近芳开始搭班,自己组班在北京、济南、上海等地演出,并逐渐走红。

1950年经王瑶卿推荐在上海拜梅兰芳为师,受到梅先生悉心指教。加入国家京剧院(原中国京剧院)后,她长期与叶盛兰、李少春、袁世海同台合作,世称“李袁叶杜”四大头牌。

杜近芳:“我生于乱世,成长在治世,活跃在盛世,国际剧坛上说我是‘东方皇后’,但我知道自己仍然是一个学生,要学习,还要将京剧知识流传于后世。”

杜近芳的表演兼融梅(兰芳)、王(瑶卿)的艺术风格,又有自己的创造,既有婀娜娇艳之美,又具刚劲坚实之力,她的演唱音色甜美、圆润清醇,吐字清晰,善于控制气息、音量和节奏。

窦晓璇回忆说,杜近芳一生对艺术都充满执着,“她经常跟我说,这辈子唱戏没唱够,来生哪怕唱小花脸,也要继续唱戏。”

杜近芳创演了很多新编剧目,有些剧目已经成为了新的经典而流传至今。其中有十出代表剧目被称为杜近芳的“十大名剧”,它们是:《白蛇传》《谢瑶环》《柳荫记》《桃花扇》《玉簪记》《蝴蝶杯》《佘赛花》《野猪林《白毛女》《红色娘子军》。

《白蛇传》(饰白素贞)

京剧《白蛇传》是杜近芳舞台生涯中演出的第一部大戏,她成功地完成了对白素贞人物形象的塑造,奠定了日后的辉煌。因此,《白蛇传》一剧可居杜近芳十大名剧之首。

她在《白蛇传》中扮演白素贞虽是蛇仙却具有热烈的感情和高尚的情操。杜近芳把亦人亦仙的双重人物身份熔铸一体,使白素贞的形象产生了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

杜近芳:“我从朝鲜慰问回来后,周总理接见我们。当说到我排演了昆曲的《金·断?雷》时,周总理笑眯眯地问我:‘你们为什么不演京剧的?’我说:‘不会呀。’周总理说:‘让田汉给你们京剧《白蛇传》的本子呀!’我那时年轻,愣头愣脑地说:‘我不认识田汉,您能跟他说把本子给我们吗?’周总理哈哈大笑,对我说:‘小同志,要叫他田汉老。’……后来,周总理指示郑亦秋陪着我去拜访田汉老。”

《白蛇传》一剧由郑亦秋担任导演,杜近芳饰演蛇仙白素贞,叶盛兰饰演许仙,于1953年5月上演。

该剧所表现的妇女要冲破一切束缚的枷锁,才能得到真正幸福思想内容,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思想意识,受到了观众的热爱。

杜近芳:这个戏一演就红得不得了,演遍了北京、上海、英国、法国。中国普通观众爱看这个戏,外国皇室的国王、太后也都爱看这个戏,称赞我是“最美丽的东方仙子”


《柳荫记》(饰祝英台)

1953年6月,《柳荫记》一剧根据同名川剧改编,剧本改编、执行导演马彦祥(导演团其他成员由叶盛兰、阿甲、刘木铎、黄可保、黄蜚秋、朱慕家,叶盛长、郑亦秋),艺术顾问王瑶卿,音乐指导杨大钧,美术设计张末元,主演杜近芳、叶盛兰、叶盛长、田文玉等。

该剧于1953年首演,因扮相别致、唱段丰富、情节感人,之时便引起轰动,一举成就杜近芳、叶盛兰的代表剧目。被公认为是建国初期戏曲推陈出新的代表作。

该剧的唱词典雅华丽,优美隽永,许多语句打破京剧传统的七字、十字句,给人以清新脱俗的艺术美感;在唱腔设计上,曲调的选择以及板式的变换,既保持了传统韵味,又出新求变。

《桃花扇》(饰李香君)

京剧《桃花扇》由中国京剧院创排于1958年创排。剧本是欧阳予倩在1937年根据孔尚任《桃花扇》传奇改编而成,1958年欧阳在此基础上又重新作了修改。

导演郑亦秋,音乐设计刘吉典、迟景荣,美术设计赵金声、安振山,主演杜近芳、叶盛兰、李世霖、侯玉兰等。

杜近芳在《桃花扇》中塑造的青楼女子李香君的形象深刻地展示出人物的温柔聪慧而又富于反抗的性格特征。

《桃花扇》最后一场中的那段[反二黄原板]的唱腔是由杜近芳自己创作的。其中“要表达顶天立地一片丹心”一句中的“片”字,“保气节哪怕是牺牲性命”一句中的“节”字、“是”字,以及“我必定拼万死把恨海填平”一句中的“平”字,都可以说是典型的杜氏“绝唱”,没有第二个人能来得的。

有评论家如此说“杜近芳在《桃花扇》一剧中的那段[反二黄原板]的唱段,是继“四大名旦”和新晋的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之后的旦角唱段的新的“顶峰之作”。


《谢瑶环》(饰谢瑶环)

该剧是剧作家田汉以碗碗腔《女巡按》为基础,在立意、人物性格、场景、情节、唱词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修改之后,改编的一部历史剧,是为杜近芳“量身定制”。该剧创排于1961年,1962年2月在北京首演即引起轰动。

杜近芳将女扮男装的女巡按谢瑶环刻画的动人心弦。在她不畏强权为民除害时,采用了叶(盛兰)派小生的[娃 娃调]唱法,表现出人物的刚强、壮烈、慷慨激昂;而在花园中对月长叹,思念恋人时,又唱得柔情无限,表现出古代女性的独特情怀与风貌。

杜近芳拿到剧本后非常兴奋,仅用了七天的时间,就把唱腔研究出来了。

杜近芳:1961年创排《谢瑶环》,我把自己在家整整关了七天,这七天就是研究剧本,研究谢瑶环这个人物,七天以后谢瑶环的唱腔我就全部设计出来了

后来在复排《谢瑶环》时,杜近芳又把剧本贴了几面墙,从早到晚,十几天不出房门。杜近芳因此戏称自己是“戏疯子”

杜近芳做戏很抠细节。《谢瑶环》“花园”一场中,演唱“对明月蹙蛾眉数声长叹”时,她并不抬头看天,更不看天幕上的月亮,因为上一句唱了“一阵阵桃李花飘满池潭”,她认为谢瑶环此时皱眉低头,正往下看,看见池塘、看见落花,看见的当然是水中的月亮倒影。

《蝴蝶杯》(饰胡凤莲)

1955年7月,《蝴蝶杯》编剧范钧宏、吕瑞明,导演郑亦秋,舞美设计江里,音乐设计迟景荣、钟世璋、郭根森,主演杜近芳、叶盛兰等。



《玉簪记》(饰陈妙常)

1956年《玉簪记》,剧本改编范钧宏,导演郑亦秋,音乐设计傅雪漪、霍文元,美术设计张末元,布景设计杨姿彦、白万良,服装设计王清辉,灯光设计许贻休,主演杜近芳、叶盛兰等。

据杜近芳回忆,《玉簪记》一剧起初是由三团的李少春和侯玉兰夫妇排演,但票房不大好,加上侯玉兰有孕在身,李少春三次找杜近芳,希望她和叶盛兰能够接戏。

叶盛兰对杜近芳说,要接这戏也成,但不能按照李侯二位的路数演。叶杜二人重新制作了行头,并请作家重新修改剧本。

排《玉簪记》只用了两个星期,但天天三班干。用杜近芳的话说,“我找我的俏头,他找他的俏头”。在杜近芳的眼里,叶盛兰很“铆上”——中午不休息也要研究。

这出戏于1956年首演于人民剧场,后来在北京工人俱乐部演出时,1200座加小座共1400座,上了九成五的观众。


《佘赛花》(饰佘赛花)

1959年12月,《佘赛花》编剧为景孤血、祁野耘,导演郑亦秋,主演杜近芳、叶盛兰等。

《野猪林》(饰林娘子)

1949年,李少春、袁世海应天蟾舞台之邀来沪。李少春主打《野猪林》,剧中的林娘子一直没有合适人选,袁世海推荐了杜近芳。

在《野猪林》中她饰林娘子,与李少春的表演相得益彰,《野猪林》更被称为是“传世经典”。




《白毛女》(饰喜儿)

1958年2月《白毛女》,编剧马少波、范钧宏,导演郑亦秋、阿甲,音乐设计刘吉典,美术设计赵金声、安振山,主演杜近芳、李少春、袁世海、叶盛兰、雪艳琴、骆洪年、孙盛武等。

在《白毛女》中,杜近芳创造性地饰演了农家女儿喜儿。成功地运用各种京剧艺术的传统手段与技巧,刻画了这个农家女儿的淳朴与天真,及其在受到恶霸地主黄世 仁的残酷迫害后的满腔仇恨与激烈反抗。


杜近芳:1958年2月,我们创演京剧现代戏《白毛女》,李少春先生饰演杨白劳,袁世海先生饰演黄世仁,叶盛兰先生饰演王大春,雪艳琴先生饰演黄母。我为了饰演好喜儿,连看了30 多遍电影《白毛女》,我特别爱看,因为苦孩子出身的我和喜儿有强烈的共鸣。

杜近芳回忆道:我们在北池子院部排戏的那段日子里,可以说是争分夺秒地排练。我们的椅子靠背、坐垫都是五根木条的,困了躺在三把椅子上就睡着了,醒来渴了才想起喝水。饿了到食堂问有炒土豆丝吗?说没有,给个窝头也很高兴。我们有10 天时间全都待在团里,没有回家,一边写剧本,一边设计唱腔,一边表演创作。很多演员的家属都找到团里来,不知我们出了什么事。现代京剧《白毛女》的演出轰动了当时的文艺界。

在杨白劳为喜儿扎红头绳的一段表演中,杜近芳把走“花梆子”的传统程式化为轻快地舞弄辫子,左顾右盼,表现出喜儿内心的喜悦和父女之间的深厚感情。

王晶华还记得多年前在人民剧场2楼看杜近芳演出的《白毛女》的情景:“她身段优美,在舞台上十分漂亮,唱功了得,唱法清晰,虽然没带话筒,但是她嗓音洪亮,声音穿透力强。”


《红色娘子军》(饰吴清华)

当年的样板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上世纪七十年代又被改编为现代京剧,并拍成电影,杜近芳饰演女主角吴清华,冯志孝饰演党代表洪常青,红军连长的饰演者是浩亮的夫人曲素英。这是杜近芳的最后一部新创剧目,

该剧讲述了一个生活在海南岛上、从小受有杀父之仇的恶霸南霸天欺压,在石头底下深受磨难、苦大仇深的姑娘,经过党的培养和血与火的淬炼中,成长为一个坚强的红军女战士的故事。


“没有生活,到台上就露馅”。为了塑造好这个人物的舞台形象,杜近芳去海南岛体验生活;下连队去体验军营生活,学习打枪,从现实生活的体验中找人物感觉。

杜近芳:“我上了海南岛之后,才知道什么叫睡牛棚、盖草席。我一看现场那环境,我内在的情感就深了许多。演这戏,如果觉得我美我媚,那你绝演不好这戏。所以我后来唱的时候,自己也感到越唱越有味。”

按,八十年代,在一次纪念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的活动中,杜近芳在与友人的闲谈中说过:“我就是筱淑云。”(按,“筱淑云”是杨振华、金炳昶相声中的一个人物)。当时我本家的三大伯、天津的著名老中医也在场,回来和我们叙述了这件事。这是一句题外话。

著名剧作家、戏剧理论家马少波曾有过这样评价:

杜近芳是一位德才兼备的京剧旦角艺术家。她吸收了王瑶卿、梅兰芳两位大师的特长,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特殊的风格。她在排演大量优秀传统剧目的同时,排演的创作、改编的新剧目达20多出,这在旦角艺术家中是独一无二的。杜近芳之所以成为杜近芳,不仅仅是因为艺术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她的品德,做人非常正直、率真。

如今随着岁月的淘沥,杜近芳创演的部分剧目的艺术价值和地位变得越来越清晰。

四大国粹是哪四大 中国十大戏曲代表作
戏曲名段20首 中国八大戏曲剧种
中国十大戏曲剧种及其代表作 老年人爱听的戏曲大全
老年戏曲大全100首 豫剧经典唱段100首
四大剧种是哪四个 京剧名段欣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