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辽宁营口发生坠龙事件,70年后有人上交龙骨,怎么回事?_蔡寿康_老人_辽宁营口坠龙事件
龙,存在于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动物,数千年来被中华民族引为信仰图腾。龙是强大,高贵,至尊的象征,历来为人敬仰信服,但数千年以来,似乎从未有人真正目睹过龙。
如此神威的生物,却只能存在于各种传奇记录与想象之中,的确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但是在1934年,却有一条真龙从天而降,最终只留下龙骨。
原本人们以为这只是当时流传的一个无稽之谈,但70年后,有一位老人将自己珍藏的龙骨上交给了博物馆,再度掀起了巨大的浪潮。龙真的曾经来过吗?当时坠落的,究竟是龙还是其他未知生物?
01 老人捐“龙骨”,掀起70年前的坠龙谜团
2004年6月16日,营口市史志办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80岁的老人孙正仁,在他的孙子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走了进来。
接待人员一看是一位老人,急忙走上前去送了一个凳子:“老人家,您请坐。”
但是孙正仁并没有坐下,他抬头看了一眼接待人员:“小伙子,你们领导在哪?我这里有重要文物,要交给他。”
接待人员感到十分疑惑,这位老人衣着朴素,带的年轻人也很普通,不像是身怀重宝的样子。
但是他还是耐心地解释:“主任出去开会了,估计要晚上才回来,您有什么东西可以先交给我,我保证递到主任手里。”
孙正仁又低着头想了一会儿,才仔细地打开怀里的包裹。那是一个颜色已经掉了一大半,布料糟烂的包,里面是一层层的纱布和油纸,随着包裹物的打开,里面的东西也逐渐显露出来。
那是五块大小不一的骸骨,个个都十分粗壮,看起来年代久远,竟分不出是什么动物的。孙正仁认真地说:“这是龙的骨头,我从小存到现在,我没几年时间了,想把它交给国家,也算是给我们家积德。”
龙骨?接待人员感到脑子一阵眩晕,这老人莫不是糊涂了?这世上怎么可能有龙的骨头呢!出于礼貌,他还是收下了,并且拍着胸脯保证要送到主任手里,孙正仁这才放心地离开了。
孙正仁走后,接待人员把“龙骨”随手放在一边,继续整理文件去了。直到夜里,史志办主任回来之后,不经意间瞥见了这个包裹,就随口问道:“这里面是什么啊?”
接待人员漫不经心地说:“下午一个老人送来的,说是龙骨,瞎说的吧,哪有什么龙骨?”
史志办主任听了后却皱起眉头,他并不认为这个“龙骨”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东西。
据他读过的资料,1934年有一个名为“盛京日报”的刊物,曾经刊登了一篇《蛟类涸毙》的报道,记录了某地有一条龙坠落,而后死去,还附带了一张龙骨遗骸的照片。
当时“坠龙”的地点,正是营口的一个小山村!只是如此荒诞离奇的新闻,当时也没人放在心上,他也没有太在意,只当是一篇奇文,到现在已经忘个差不多了。
想到这里,他立即去拿资料查询,希望还能找到当初的资料文件。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当时的记录已然不多,只有一段话比较有趣:1934年7月28日,营口从天而降一条巨龙,长十几米,砸死了九人,砸伤数人,还破坏了几间厂房。
可是这篇报道也有些夸大的成分,看起来可信度不高,剩下的东西大多是些捕风捉影的只言片语,更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正发愁之际,他忽然想到自己一位同事兼朋友,王鹿山,是一个十足的“考古迷”,并且对龙之类的神秘事物十分感兴趣。于是他立即给王鹿山打了个电话,希望他能够带个头去调查一番。
02 目睹真龙:龙肉遇水即消,龙骨起死回生
王鹿山听到要去追查“龙”的踪迹,激动得两眼发光,二话不说答应了,挂掉电话就来到了史志办。经过一番商议,王鹿山决定仍然以当初有“坠龙”传闻的小山村开始调查,寻找线索。
来到村里,王鹿山就找了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来聊天。由于年代久远,即便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也记不太清,如果直接问肯定得不到结果,所以他旁敲侧击,在聊天里一点点推进。
经过打听,王鹿山得知一位叫蔡寿康的老人,小时候曾经目睹过龙,直到现在也经常提起。于是王鹿山找到了蔡寿康,希望他能够告知一些消息。
蔡寿康得知王鹿山的来意,倒是没有什么隐瞒,把自己记忆里的事情都讲了一遍。
1934年7月,蔡寿康还只是一个9岁的小孩子。当时他正在街上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耍,追逐打闹之间,突然听到天上传来轰隆隆的声音。蔡寿康不禁抬头看去只见一个庞大的黑影正在飞行,从营口造纸厂飞过去了。
那道黑影形状酷似一条龙,没有翅膀,像蛇一样盘旋在天空,所到之处遍布乌云,把好好的一个艳阳天都给遮盖住了。蔡寿康还听到了一种奇异的叫声,正是从那道黑影上发出,大抵是“龙吟”。
但是由于整个过程只有十几秒,蔡寿康也不太确定,所以此事不了了之。
没过几日,蔡寿康又在外面发现那条龙出现了,这一次它不再是飞着的,而是急速向下坠落,很快就狠狠地砸在了地上,发出一声悲鸣,掀起阵阵尘土。
蔡寿康和村里的许多人一起跑过去围观,顿时吓了一跳:这是一条奇异的生物,体长足足有十几米,通体长着金灿灿的鳞片,像牛一样的脑袋,鳄鱼的四爪,与人们印象中的“神龙”完全一致。
村里的许多老人大声呼喊着不知所云的话,有的甚至激动地朝着坠龙跪了下去。这条“龙”似乎受了伤,浑身发出炽热的气息,眼珠子转个不停,但是身体动弹不得。
很快,有一些人提了水桶过来给“龙”降温,还为它搭建了一个凉亭。水泼在身上,不一会儿就全部蒸发了,人们只好轮着来,保证水流不间断。
有的人拿了粮食,煮了粥过来想喂它,但是“龙”似乎不吃这些东西,根本没有搭理。当时村里的人都很穷,自己都吃不太饱,但是仍然舍得拿出来食物,足以证明他们心中对“龙”的珍重与敬爱。
可惜的是,这条龙在这里待了许久,仍然一口东西都没有吃。村里的人也不知该如何处置,仍然只是派人在旁边看着,不时地淋些水。
几日之后,营口爆发了一场大洪水,村里的平地水深足有两米,村里人避难去了别处,一呆就是一个多月。直到洪水退散,才回到村子整顿。
不少人还记挂着那条龙,就到凉棚里去看,一看吓了一跳:哪还有什么龙?早就不知去处了。村里人觉得,这场大水就是龙施展的法术,它乘着水流腾空飞走了。
但是过了几天,有人在村子里的芦苇丛里发现了一个庞然大物,由于天气炎热,这生物身上的肉已经开始腐败,发出阵阵的臭味。看其形态,像极了前几日的“龙”。
当地的警署接到消息,急忙赶到现场,并把龙骸骨搬到了码头,以供人参观。说来也是奇怪,那原本正在腐败的肉,一接触到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短短半天便只剩下一具骸骨,不见半点残肉。
《盛京时报》的通讯员接到消息之后,就赶到现场拍下了一张照片,并且专门写了文章发表。后来不少好事之人不远千里赶到营口,只为了能够亲眼目睹龙骨。
但是随着日军的侵略,战乱祸害之下,这条龙的骸骨不知所踪。有人说是当地被炸弹攻击,龙骨被炸得成了灰烬,再也回不来了。也有人说是日本人发现了龙骨,于是搬到了自己的国家去。
上交“龙骨”的老人王正仁当时在大连市的一个富户做管家,由于他精明能干,给这户人家增加了不少的财产。后来王正仁的父亲生病,王正仁就辞工回去,临走之时,那家的女主人给了他许多东西,除了银两食物之外,还有五块骸骨。
这五块骸骨,据女主人说是“龙骨”,有十分神奇的效用。曾经有人卖这些龙骨,拿大刀在胳膊上砍出一个深可见骨的伤口,用龙骨磨成粉涂上去,一天的工夫就好的只剩伤疤;原本经年患病瘫在床上的人,喝了龙骨粉煮的汤,竟然气色都好了许多,还能下床走路了。
这家人托了关系,花大价钱买了七八块,一直舍不得用。拿五块交给王正仁,一是感谢他的贡献,二是请他代为保管,万一以后有用到的时候再找他要。王正仁拿了龙骨回家,70年里也没有用到的机会,就一直在家里放着。
03 鉴定结果:龙骨为百万年前的马骨,照片疑似须鲸
新中国成立后,各地开始建设博物馆之类的建筑,广泛征集文物,王正仁曾考虑过把它献给国家,但是他又谨记着当初女主人说,用的时候找他要,故而不敢擅自做主。
这一放就是七十年,王正仁眼看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却仍然没人找他要龙骨,就自作主张捐了。以当时流传的“龙骨奇效”,这五块骨头可谓价值连城,王正仁却能守着它们七十年,这份操守实在是让人惊叹。
打听到这里,王鹿山对这些骨头的来历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把握,于是他决定打道回府,对骸骨进行研究。
但是研究人员取了这些骸骨,经过鉴定却大吃一惊:这些都是距今248万年前的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年代十分久远,用上古遗骸来形容都不为过,与王正仁说的70年相去甚远啊。
研究人员不敢相信,对五块骸骨分别做了鉴定,发现它们全部都是第四纪时期的遗物,而且从物种看,与第四纪时期的野马高度相似,并非“龙骨”。
这让所有人都是一头雾水,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龙骨变成了马骨,时间更是一下子错差了好几百万年。王鹿山再度向王正仁请教,但是王正仁依然是那一套说法,并没有什么出入。
2004年12月,一档科教节目联合数位专家来到营口史志办,准备破解“龙骨谜团”。他们反复研究《盛京时报》的那张照片,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当时的骸骨并不是龙,而是一头须鲸。
照片中的遗骸复原之后,长度约有6米,全身共28块脊骨,头骨扁长,脖颈很短。而须鲸的前鳍肢骨与“龙爪”很像,整体长度差不多,最关键的是,如果将须鲸的下颚骨切成两半,分别放在龙头的两边,就是完整的“龙角”。
因此,如果将龙骨解释成须鲸的骸骨,就是十分合理的。而且调查组还从历史入手,给出了合理的时代背景解释。
当时日军侵华,为了营造舆论环境,击溃人心,选择了造谣。他们知道龙在中国民众心中的地位,便故意用须鲸的骨骸来伪造“坠龙”事件,目的就在于用“坠龙”来动摇中国的民心和坚持。这种心理战,也是崇尚宗教信仰的日本人常用的,所以也不无道理。
但是这种说法也有很多地方是站不住脚的,也存在许多很容易就被驳倒的地方。
首先,从照片来看,照片里的“龙角”并非像是拼接上去的,更像是本来就长在那里。这两者之间存在着自然与别扭的区别,很容易就看得出来,而且下颚骨与龙角的形状虽然相似,但是角特有的质层是无法模拟的。
而且照片里的脊椎骨看起来十分完整,并不像是用须鲸的脊骨捏造。在这些方面,须鲸的骸骨都不可能在瞒住目击者的前提下,完全偷天换日。
其次,从目击者角度来看,当时的老人蔡寿康说自己亲眼看见龙身上的鳞片,而须鲸是哺乳动物,并无鳞片。鳞片的特殊外观与质地,绝不至于弄混搞错,所以两者有根本性的区别。
且目击者称龙骨有四只完整的龙爪,即便是须鲸的前鳍模拟了两只爪,后半身是绝然不能代替的。由此来看,是须鲸的可能性更小了。
最后,对孙正仁提供的“龙骨”作出检查之后,虽然并不符合“龙骨”的信息,但也与鲸鱼骨相去甚远,所以即便这些骨头不是龙骨,也不应当是鲸鱼骨,可能的结果就更多,更神秘了。
04 与其寻找“龙”,不如创造“龙”
龙不同于其他的生物,龙在中国人心中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与代表性,是极为特殊的存在。因此,关于它的存在,以及相关历史事件的研究也不是学术性的,而是全民性的讨论。
民间许多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更有不少人拍着胸脯保证自己曾经目睹过龙的存在。搜集社会上有关龙的事件,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现象并非独一无二的。
1944年,松花江南岸就有居民发现了一条通体乌黑的“龙”趴在地上休息,有些大胆的村民还去给它浇水。当天夜里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还下了一阵雨,次日人们再去寻它,发现这条“龙”早已不见了踪迹,只留下一条数百米长,近十米深的沟壑。
2000年8月4日,山东省昌乐县黑山子村天昏地暗,倾盆大雨,家家户户闭门不出。一位青年壮着胆子走到村外,竟然发现两条黑龙趴在地上休息,直到雨停风止,竟在众人眼皮子底下飞走了。
纵观历史,有关“真龙现世”的传闻数不胜数,抛开较为迷信的古代,哪怕是近现代也屡有发生。因此,龙是否真的只是一种虚构的生物,我们依然很难得知。
关于龙的存在,我们不能抱着“龙根本不存在”这种主观态度去进行求证,而是以“龙是否存在”的求知思想去探索,去发现。
对于一些有关龙的事件,也不能一棒子以“胡编乱造,封建迷信”打死,而是用科学的方法去证明。唯物主义并非要求我们一刀切去否定所有看似“唯心”的东西,而是用事实说话,相信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
就目前我们掌握的信息来看,若是下个定论,说世上到底有没有“龙”,是极为困难的。
即便生物学的“龙”不存在,我们心中的龙却永远盘旋在天空,我们伟大的祖国经过数十年的积蓄与发展,也如真龙一般,正昂扬澎湃,直冲九霄。
也许若干年后,我们经过探索与求证,真的发现了“龙”的存在。但是那个时候,我们也无需惊讶了,因为我们早已经过共同奋斗,创造了最伟大的“龙”。
祖先留给我们“龙”的图腾与信仰,本就不是为了让我们去寻找“龙”,而是带着坚韧的斗志与奋发图强的精神,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真龙”。
参考信源
1,《坠龙迷踪》-李慕雪 《科技信息》-2012年12期
2,《1934年营口坠龙事件》-赵欣-《参花》2016年13期
3,《龙骨遗影》 -《探索发现》-中央电视台10频道 2005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