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军(在古代同样有三军统帅,那时候的“三军”,指的是哪三军?)

更新时间:2023-03-02 20:29:04 所在栏目: 生活常识点击量:


很多的古语都会提到“三军”,如: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勇冠三军;犒赏三军等等。显然,古代是不会有现代化军队的,自然也不会有海陆空三军。那么,古代的“三军”指的是哪三军呢?



“三军”的说法由来已久,最早能够追溯到周朝的时候,随着军事制度的变化,各个时期的含义也有一定的不同。《周礼·夏官·司马》中有记载:“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在春秋时期,周朝规定一万两千五百人是一军,且对天子跟各诸侯的兵力做了限制,天子可有六军,诸侯大国三军,中等诸侯两军,小国则是一军。



三军统领称为“卿”,不过在“三军”的称谓上有所不同,比如楚国称作中军、左军、右军;晋国、齐国、鲁国还有吴国等都是称为中军、上军、下军;魏国则是称为前军、中军、后军。



秦国的话有所不一致,《商君书·兵守第十二》称“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此之谓三军也。”其中,壮年男子组成的军队是主要战斗力,壮年女子组成的军队则是主要负责运送粮草、挖设陷阱等一些辅助性工作,年老体弱的组成的军队则是负责去放牧牛、马、羊、猪,将草木中它们能吃的收集到一起喂养它们,以便获得壮年男女军队的食物。从中也能够看出,秦国的战争动员能力是非常强的。



在西周时期,诸侯军力被严格控制。而到了东周时期,周天子对诸侯的管理能力削弱,强大的诸侯国一方面不能明目张胆越制,另一方面则是扩充军备,只增加三军的数量是肯定不够的,因此,出现了三军以外的军事编制,军队人数不定,不过无法用“卿”的称谓,引“将率诸军”一说,产生了“将军”这一称谓,也就是后来的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等等。



到了秦汉的时候,随着军事规模的持续扩大,早就已经超过了最开始的“三军”规模,加上兵种的丰富,三军也便出现了新的含义,主要以兵种进行划分,有步、车、骑三军或者马、步、水三军之说。



随着时代的演进,上、下、中军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代替。到了唐、宋代之后,这样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这时三军的主要标志是担任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前军是先锋部队,负责的是侦查开路、突进攻击、修路架桥以及安营扎寨等任务;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也是主力;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同时也是军队的后备兵力。



另外,古代的“三”为虚数,泛指多,因此三军也泛指数量大的军队。到了现代,由左、中、右组成的三军已经为海、陆、空三军所取代。

兵事网——沙场秋点兵,在我国古代,为何战争大多数都发生在秋天的时候?

兵事网——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为何几乎没有存在感的福建,是兵家不争之地?

兵事网——古代所说的幽州是什么地方?叛军们为什么会把那里选作根据地?

兵事网——古代的借兵是什么情况?难免会出现伤亡,借兵以后是怎么还的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